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说,世界进入2050年时,世界上会出现三个超级大国。 而这三个国家就是美国、中国和印度。 这个答案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除了美国外,人们对另外俩答案都感到不可思议,更是惊讶于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自己去哪里了? 其实这种惊讶,多半是还没看清英国这几十年的 “家底缩水” 有多厉害 —— 毕竟在不少人印象里,它还是那个能把国旗插遍亚非拉、靠舰队掌控全球航线的帝国。 可实际上早从全球舞台的 “C 位” 退到了边儿上,2050 年挤不进超级大国行列,不过是把这些年的衰落摆到了明面上。 要知道英国的 “超级大国” 名头,本就是靠殖民体系堆起来的。 以前印度是它的 “王冠明珠”,澳大利亚、加拿大是它的原料产地,从亚洲抢茶叶、香料,从非洲挖黄金、钻石,再把这些东西运到全球赚钱,整个殖民网络就是它的 “提款机”。 可二战一结束,殖民地全闹着独立,印度 1947 年分治独立后,英联邦直接从 “统治工具” 变成了松散的 “老同学聚会”,除了偶尔开个会、互相认个亲,半点实际控制力都没了。 没了殖民地输血,英国就像断了奶的孩子,只能靠啃二战前攒下的老本过日子,可偏偏二战把它的老本也打光了: 为了打赢,它欠了美国一大笔债,直到 2006 年才还清,等它缓过劲来,中国已经靠着制造业把 “世界工厂” 的招牌扛了起来,印度也凭着十几亿人口的红利开始在 IT、医药领域发力,英国连追赶的 “窗口期” 都错过了。 再看经济这块,英国早就没了当年的底气。 2024 年全球 GDP 排名里,印度已经稳稳坐在第五位,把第六的英国甩出去不少,而且印度每年 5% 以上的增速,英国才刚够 1%,照这速度,到 2050 年双方的差距能差出好几个 “中等国家” 的经济体量。 更要命的是英国的产业早就 “空心化” 了,以前它造的劳斯莱斯发动机、捷豹汽车多牛,现在呢?本田 2021 年关了英国工厂,日产也把部分产能迁走,剩下的捷豹路虎还得靠印度塔塔集团注资才能活下去。 唯一拿得出手的金融服务业,脱欧后也掉了链子 —— 伦敦金融城失去了欧盟单一市场的准入权,好多银行把欧元业务搬到了法兰克福、巴黎,连以前 “欧洲金融中心” 的头衔都快保不住了。 反观中国,从家电、手机到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都能自己扛,印度靠着 IT 外包养了几百万从业者,连制药业都能抢占全球市场,英国拿什么跟这俩比?总不能靠卖古董、搞旅游撑场面吧? 地缘政治上,英国更是成了 “边缘玩家”。 在欧洲内部,德法才是欧盟的 “话事人”,英国 2020 年脱欧后,连欧盟的会议都没资格随便参加,想掺和欧洲的事务,得看德法的脸色。 没办法只能抱紧美国的大腿,美国喊着搞 “印太战略”,它就派航母去亚太凑数;美国要制裁别的国家,它也跟着举牌子,可自己连主导权都没有,顶多算个 “跟班小弟”。 对比中国在亚太说一不二的影响力 —— 比如牵头搞 RCEP、推动 “一带一路”,印度在南亚的 “老大” 地位 —— 周边小国都得看它的眼色,英国着实不够看。 军事上就更别提了,虽然还握着核武器,可常规军力早就跟不上趟。 引以为傲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2021 年第一次出海就闹漏水,舰载机还得借美国的 F-35B,自己造不出足够的战机。 海军的驱逐舰、护卫舰加起来才二十几艘,连凑齐一个完整的航母编队都费劲,跟中国三艘航母、上百艘驱护舰的规模比,简直是 “小打小闹”。 以前英国靠海军控制马六甲、苏伊士这些关键航道,现在呢?连自家周边的海域安全,都得靠美国海军帮忙盯着,这种军力别说当超级大国,能保住本土安全就不错了。 所以布莱尔说 2050 年超级大国是中美印,不是故意 “忽略” 英国,而是看透了它的现状 —— 昔日的 “日不落” 早就成了 “日落”,从殖民帝国到欧洲二流国家,它的衰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2050 年不过是把这种趋势摆得更明显而已。 那些惊讶 “英国去哪了” 的人,不过是还没从 “帝国余晖” 的印象里走出来,没看清英国这些年的真实处境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