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满清可以在猛签猛赔的七十多年中屹立不倒?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琢磨。鸦片战争

史叔温情 2025-11-26 22:22:04

为什么满清可以在猛签猛赔的七十多年中屹立不倒?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琢磨。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国门那年,清朝这艘老船已经航行了两百年。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赔了钱、割了香港岛,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连圆明园都被烧了,再到之后的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更是一次比一次赔得多。   按说经历这么多次惨败和屈辱,清王朝早就该分崩离析了,但这艘船却愣是又摇摇晃晃扛了七十多年,直到20世纪初才退出历史舞台。   这背后的原因,从来都不是满清皇室有多能耐,而是一批汉人精英把这个千疮百孔的王朝给撑了起来。   在太平天国之前,满清的统治核心一直是满人贵族,汉人在朝堂上很难有实权。但满清的八旗军和绿营兵早就腐朽不堪,根本抵挡不住暴乱。眼看着王朝就要覆灭,清廷不得不放开限制,允许地方官员自行招募兵勇对抗太平军。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汉人精英站了出来。曾国藩在家乡湖南创办湘军,凭着严明的军纪和务实的战术,一步步遏制住太平军的攻势;李鸿章随后组建淮军,不仅在平定内乱中屡立战功,还逐渐成为晚清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左宗棠则带着军队收复新疆,保住了中国的大片领土。   平定太平天国之后,这些汉人精英并没有就此隐退,反而成了晚清治国理政的“救命稻草”。他们很清楚,满清的落后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制度和技术上的,于是发起了洋务运动,创办工厂、修建铁路、建立新式军队。   在外交上,也是这些人在苦苦支撑。李鸿章一生都在和列强打交道,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但很多时候他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在夹缝中尽量为国家争取一丝喘息的空间。   如果没有这些人,晚清可能早就因为内部混乱和外部压力而垮台了。而当时的满清皇室,其实并没有多少治国能力。   慈禧太后虽然掌握着实权,但她本质上只是一个擅长权力斗争的统治者,对于国家发展、外交谈判这些关键事务,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和应对策略。   她既想维护满清的统治,又对汉人精英心存忌惮,只能在平衡各方势力中勉强维持局面。朝廷里的满人贵族大多腐朽无能,除了享受特权,根本无法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   可以说,晚清的七十多年里,真正在打理国家、应对危机的,就是曾李左这批汉人精英,以及他们培养出来的后续力量。   但历史的规律终究无法违背,这些汉人精英虽然能力出众,却终究只是在为一个腐朽的王朝续命。直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只有推翻满清的统治,中国才能真正摆脱困境。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历史 清朝 文|墨海 编辑|史叔

0 阅读:34
史叔温情

史叔温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