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日本提出“历史上没有外军在日本本岛登陆并占领过”这个观点,作为自己底气的象征,但日本的“底气”,其实远不止易守难攻那么简单。 先说地理账。日本列岛4000多个岛屿70%是山地,海岸线看着漫长,实则60%是悬崖绝壁。西边日本海一侧,从北海道到九州,到处是岩礁,船开近了能听见浪花啃石头的声响。 1945年美军冲绳登陆时,选的正是全岛唯一一块平原,那霸机场附近的七公里滩头。试想,如果日本真有遍地黄金口岸,何须让十几万日军挤在甘蔗田里打坑道战? 连他们自己的媒体都算过账:全国真正能停靠十万吨级货轮的深水港不到20个,剩下的要么是小渔港,要么是填海造的"人工肛门"。 再说历史账。明治维新那会儿,日本盯着钓鱼岛打转的样子,活像小偷惦记邻居晾的腊肉。 1885年内务卿山县有朋让冲绳县令西村捨三去立界碑,结果西村回信说"这岛看着像清朝的",吓得山县赶紧收手。 直到1895年甲午战争打赢,才偷偷摸摸在内阁会议上把钓鱼岛"编入"版图,连个公告都不敢发,生怕清朝抗议。 这种"偷摸占地"的传统,让日本海岸线外的岛屿全成了定时炸弹。现在冲绳渔民出海,还经常在宫古岛附近捞到二战时美军投的未爆弹,当地人笑称这是"美国给日本画的海岸线标点"。 最要命的是经济账。日本1.2亿人挤在太平洋沿岸的"三湾一海"(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濑户内海),占全国GDP的80%。 这些地方的海岸线看着繁华,实则是"玻璃鱼缸"——东京湾平均水深不到15米,万吨轮进来都得小心翼翼;横滨港的防波堤修了七十年,至今不敢拆二战时美军炸出的沉船残骸。 2011年海啸冲垮福岛核电站,其实就是因为海岸线太"脆",五米高的浪直接拍进厂区。要是真有登陆战,只要封锁这几个湾口,东京的便利店三天就得卖空泡面。 更绝的是地质玩笑。日本列岛坐在四个板块缝上,每年晃悠十几厘米。1923年关东大地震,横滨港的防波堤直接被撕开200米口子,几百艘船像玩具一样搁浅在陆地上。现在美军在横须贺的基地,地下全是二战时填海的建筑垃圾,这里比豆腐脑还松软。 前几年自卫队搞登陆演习,在鹿儿岛滩头刚摆开架势,突然地震预警响了,几千人抱着装备往山上跑的场面,活像《哥斯拉》片场。 所以说日本的海岸线,看着是"千岛屏障",实则是"筛子防线"。三万五千公里里,真正能打仗的港口不到十分之一,剩下的要么是历史争议区,要么是地质灾区,要么是经济命门。当年麦克阿瑟在菲律宾说"我会回来",要是真打日本本岛,估计得先问地质学家:"这滩头明天还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