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岛东边的太平洋上有一个大岛——兰屿,面积大约45平方公里,是钓鱼岛的十几倍,折合约67500亩土地,也比澳门的33平方公里大。兰屿由海底火山喷发隆起而形成,得名于岛上丰富的蝴蝶兰。这座岛屿位于太平洋外海,东面直接连接深海区域,岛的陆地面积有一定规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它坐落在台湾、日本琉球和菲律宾连接的海域三角地带,位置特别敏感,往东就是太平洋深水区,无论哪方要在这里搞活动都得盯着兰屿这块地方,没有它事先通风报信,航道上的事谁都放心不下,这座岛本身也不好惹,因为地形特别复杂,山很高也很陡,悬崖沿海分布,四周都是天然的屏障,靠近都不容易。 对于岛上防御来说这些地形是优势,方便藏观测站,也能安心放些设备,比起平坦地方更安全不容易被破坏,但这些地形也给兰屿平常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气候极端,经常刮强风下大雨,交通主要靠机场和几条航线,遇上恶劣天气很容易就跟外界断了联系,物资要运进来不容易,遇上风浪大或气候变化,岛上的人基本就靠自己撑着,这样的补给条件也考验大家的应对能力。 让兰屿更受关注的还有几十年前决定把核废料埋在岛上,这种外来的负担让岛民一直反对,他们在岛上生活了很多代,觉得这块家园要由他们自己说了算,大家都想保护海岸,觉得资源处理和电力供应这些事都直接关系到自己的日子。 外界看中兰屿的战略意义,但岛上的人更关心能不能安稳地过日子,不希望生活被外面的人轻易改变,现在兰屿这里纷扰不断,但岛上的人还在坚持守护自己的土地,也担心外界的变化会影响自己的家园。 兰屿就这么一直坚守在太平洋的海路要冲上,每有一点风浪它的命运就会被牵动,你觉得兰屿该怎么在战略和民生之间找到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