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乐坛,还有救?
《歌手2024》开播至今,外国歌手实力吊打,不禁让人唏嘘,从什么时候开始,华流走了下坡路?
时隔多年回头再看,《学猫叫》这样的口水歌,都能登上当年的金曲榜时,就已经注定了如今的无地自容。
如今的华语乐坛,伪原创、翻唱、口水歌比比皆是。
都说毒教材误人子弟,毒歌词又何尝不是?
站在理性的角度来讲,《歌手2024》问世,撕开了华语乐坛的一角。
在节目没有播出前,众多歌迷对自己的偶像,可谓信心满满,是引以为傲。
但随着外国歌手的出现,尴尬的一幕出现,全程直播没有修音,通过最原始的方式,一场视听盛宴,演变成了内娱“遮羞布”被扯下。
但细细品来,有心的人会发现,歌手的门槛越来越低,只要可以张嘴唱两嗓子,都可以贴上歌手的标签。
没有自己的原创歌曲,就抄袭、伪原创别人的作品。
逐渐的,抄的多了,骗的多了,还真将自己当成了一盘菜。
拿着东拼西凑的“同质化原创”,王赫野和刘惜君,站上了《天赐声音2》的舞台。
凭借独特的唱腔,《大风吹》吸引了观众的高度关注。
一曲唱罢,王赫野有点傲娇,自以为瞒天过海。
殊不知,歌迷的眼睛是雪亮的,随着热度越来越高,《大风吹》被送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因为大家发现,这就是一首缝缝补补的歌曲。
前奏和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Billie Jean》,不能一模一样,只能说如出一辙。
中间还有张靓颖《如果爱下去》的痕迹,副歌部分还有徐小凤的《风的季节》,总的来讲,这就是三合一成品。
面对众人的质疑,王赫野面对“抄袭”给出了回应,他表示只是“致敬”。
不仅让人唏嘘,如果歌迷没有发现,这首曲目是否会被贴上“原创”的标签?
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拼贴歌曲”。
和李袁杰的《离人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某综艺舞台上,这首曲目创造了7个亿的播放量,但他一张嘴,就露出了马脚。
华晨宇没有直接点破,而是进行了简单的考验。
可即兴弹唱和声都搞不明白的人,怎么能编出一首曲?
并非是导师故意刁难,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和声,属于作曲的门槛。
最终李袁杰承认了自己的无知,他主动承认借鉴了其他的作品,其他几位导师无一不是唏嘘的表情。
歌迷们对此也没有闲着,随即开始深扒。
最终得出结论,《离人愁》借鉴了4首歌:《烟花易冷》、《山外小楼夜听雨》、《清明雨上》、《红尘客栈》。
拼接之后,成为了众人眼里的一首“好歌”。
除了工业感较强外,李袁杰的歌词,也是令人大跌眼镜。
“昨夜又见当年,弃我不归郎,今夜太漫长,今两股痒痒”
这是塑造了什么样的意境?真的是不堪入目。
对此,李袁杰完全是不理会的姿态,依旧我行我行的“拼接”,将冷饭热炒后,呈现在众人面前。
音乐领域风云变幻,一首歌曲的热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似乎在迎合这个快餐时代。
这一现象或许让人费解,但根究其背后的原因,或许有些事情不言而喻。
2018年,一首歌声甜美的网络歌曲《学猫叫》,红遍了街头巷尾。
同年,这首歌和于文文的《体面》、李荣浩的《年少有为》,当选了Billboard2018年度华语十大金曲。
你敢想这样一首口水歌,位列金曲之中?
“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在你面前撒个娇,哎呦喵喵喵喵喵”。
翻来覆去的“喵”,含金量体现在什么地方?
但歌迷就是喜欢,短视频它是最有热度的BGM,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只要听到旋律,都会跟着哼唱两句。
最火的时候,就连腾格尔这样殿堂级别的选手,都要戴着猫耳朵配合原唱演出。
“喵喵喵”或许真的可爱,符合幼儿的年龄,但阅览完整的歌词,真的不怕孩子们,会早恋吗?
凭借这首歌,小潘潘名声大噪,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乘胜追击的她,在个人社交平台,开启了“翻唱乱改”之路。
可惜的是,黄梅戏《女驸马》翻车,小潘潘无论是表情管理,还是唱腔,都引发了众人的不适。
正如多数人所说的那般,创新并不是乱改。
“翻唱”的基础上,无论加多少个人特色,都难登大雅之堂。
然而,这些仅仅只是乐坛的冰山一角。
红极一时《盗将行》,对比《学猫叫》有过之而无不及。
客观的来讲,没有文化的人,阅览歌词会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但细细品来,着实很难站稳脚跟。
“你的笑像一条恶犬,撞乱我心弦”。
试想一下,他满脸横肉,露着牙一笑,像词中的“恶犬”,这确定是撞乱心弦,不是收到了惊吓?
最不能让人理解的,是“我座下马正酣”、“我与虎谋早餐”,强行古风。
马一边狂奔一边睡?和老虎商量吃啥饭,胆得多肥?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众人的质疑。
歌手花粥给出了回应:关你X事?
最终经过歌迷的深扒后,得出结论是“东拼西凑”出来的歌曲。
也难怪,现在的人听歌,欣赏的是调调,鲜少有人关注,歌词到底是什么内容,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如果说《盗将行》这首歌,是粉丝的品味不够,领略不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那么《肝肠寸未断》,等同于扯下了这群人的遮羞布。
肝肠寸断本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伤心到极点,也形容饿到极点,指的是肝和肠段成了一寸一寸的。
以肝肠寸未断来命名词曲,作者是想要表达什么?
没有伤心到极致,又或者说纯粹就是为了断句,而选择断句?
当然,歌曲的名字如此“另类”,歌词也颇有看点。
“霸王收起剑,别姬也已走远”
要知道“霸王别姬”是一个典故,“别姬”并非是一个人名,而是和心爱之人告别,但作者文化水平不高,闹出了一个笑话。
除此之外,还有《凉凉》这首,经典的影视插曲。
整首歌曲整体来讲不错,给人一种身临其中的意境美,备受歌迷们的喜爱。
“凉凉夜色为你思念成河,化作春泥呵护着我”。
这句歌词,着实令人感到费解,毫不夸张的来讲,就是语句不通顺。
夜色已经化成了河水,怎么变成了“泥”?
虽然听起来非常的押韵,但细细品来,“牵强感”十足。
不仅让人唏嘘,华语乐坛还有救吗?
现在的音乐,不再是艺术品,更像是“工业商品”,创作者不在注重质量,反而是迎合“快餐”时代的需求。
当然,词意不通在低俗、露骨面前,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黑桃A》红极一时,也是短视频比较经典的BGM。
但露骨的歌词,却没有任何的“营养”。
最为讽刺的是,这样的音乐,大人听听解解闷就算了,令人没想到的是,出现在了幼儿园的课堂上。
这样的歌词内容,真的适合幼儿园的孩子吗?
很难不让人担心,孩子的价值观,会因为这些细节发生偏差。
要知道,这样的曲目,并非对独一列。
黄龄的《痒》,处处透露着妖娆妩媚的味道,很难不让人浮想翩翩。
无法想象,诸多无含金量的作品,涌现在华语乐坛,等到歌手们的是什么样的未来?
歌词过于露骨,青少年听完之后,并没有什么好处。
要说歌词写的好的人,我觉得方文山最具有代表性,作为周杰伦的御用作词人,两个人属于相互成就。
同样是古风的唯美,“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意境,华语乐坛找不到第二个人。
还有经典中的经典《夜曲》,那种失去爱人的痛苦,以及内心的挣扎,悠扬的琴声家吃着悲伤的弦乐,无论什么时候聆听,都是一种享受。
就拿《歌手2024》来讲,众多歌手演唱的曲目,不少经典老歌的出现,这说明了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音乐注重的不仅仅是唱功、旋律,还有歌词中的养料。
艺术文化不应该“断层”,应该先求质,在求量,最后求精,这样才有晶莹剔透的质感。
对此,你们怎么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