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孙俪新剧遭保险从业者吐槽:违规剧情与现实严重脱节

孙俪主演的新剧《蛮好的人生》开播不到一周,便因极具争议的职场刻画陷入舆论漩涡。这部以保险行业为背景的都市剧,首播收视率突

孙俪主演的新剧《蛮好的人生》开播不到一周,便因极具争议的职场刻画陷入舆论漩涡。这部以保险行业为背景的都市剧,首播收视率突破3%,却因剧中角色频繁突破职业底线的行为,引发保险从业者集体发声抵制。一位从业七年的经纪人直言:"这部剧让行业倒退十年!"

剧中,孙俪饰演的保险销售胡曼黎被塑造成"不择手段"的职场斗士——她可以伪造客户签名完成签单,教唆客户用假离婚证骗保,甚至在丈夫出轨后拉着情敌跳河试探真心。这些情节在普通观众眼中或许是"爽剧标配",却让保险从业者如坐针毡。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剧中90%的违规操作在智能核保系统普及的当下已无生存空间,更与行业近年推行的合规化进程背道而驰。

有趣的是,这种戏剧化处理反而引发观众两极分化。有人翻出十年前被销售误导的经历,感叹"编剧还是太保守";也有年轻观众惊讶于"原来保险行业规矩这么多"。这种认知错位恰恰折射出行业的尴尬现状——从业者在合规框架下艰难前行,公众记忆却仍停留在早期乱象中。

孙俪在路演中反复强调,胡曼黎代表着保险行业"老人"的生存哲学:用情感绑定客户,甚至介入客户私生活。这种"保姆式服务"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但剧中将其极端化为"代写遗嘱""伪造文件"等行为,彻底模糊了职业边界。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董子健饰演的新人薛晓舟,他坚持用专业服务取代人情套路,却因不懂变通屡屡碰壁。

这种新旧冲突本可成为深入探讨行业转型的切口,但剧集选择用狗血桥段强化矛盾——当胡曼黎穿着性感睡衣挽回婚姻时,职场女强人形象瞬间崩塌;当公司法务对明显违规行为视若无睹时,所谓"行业生态"的呈现也失去说服力。从业者愤怒的或许不是"揭短",而是剧集将个别现象标签化,却对行业真实的进步与困境轻描淡写。

面对行业声讨,编剧团队辩解称曾深入保险公司采风半年,试图展现"转型阵痛"。但从业者指出致命漏洞:2025年的保险公司早普及AI核保系统,剧中手写假单、伪造签名等操作根本不可能通过系统审核。更离谱的是,部分观众看完剧集后,竟致电保险公司询问"你们是不是还在用剧里的套路"。

这场风波却催生意想不到的行业机遇。某区域经理苦笑:"现在客户咨询都会主动追问条款细节,反而促成深度沟通。"剧中涉及的"养老社区+保险"模式,虽在剧情处理上粗糙,却意外带火现实中的同类产品咨询。这种黑色幽默般的反转,连主创团队都始料未及。

孙俪始终未直接回应争议,但她三年前谈及角色塑造时说过:"争议越大,说明越接近真实。"这句话放在当下语境耐人寻味。当观众既渴望"爽感"又苛求真实时,《蛮好的人生》的处境恰是职场剧创作困境的缩影——要戏剧冲突就得牺牲专业性,要行业正名又可能失去观赏性。

这场争论没有赢家,却让各方诉求浮出水面:从业者借机重申职业操守,观众宣泄对销售乱象的不满,剧方收割流量与话题度。唯有那个被反复拉扯的"真实",成了无人认领的谜题。正如网友犀利评论:"如果拍医生天天收红包,早被骂到下架,怎么保险行业就成了创作自由?"

风暴终将平息,但留下的思考远比剧情深刻:艺术创作该如何平衡社会责任感?公众又该如何理性看待行业剧的虚构成分?或许正如剧中那句未被说破的潜台词——真正"蛮好的人生",从不是非黑即白的较量,而是在理解局限后依然相信,每个认真生活的姿态都值得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