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新一轮对华关税政策引发热议,不少网友担忧“中国房价是否会因此暴跌”。结合市场动态与数据,笔者认为关税对房价的直接影响有限,中国楼市更需关注内需政策与供需再平衡的核心逻辑。以下是三个关键视角分析:

一、关税冲击路径:出口承压≠楼市崩盘
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冲击确实存在,例如纺织、电子等行业面临订单转移和成本上升压力,但需注意,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逻辑与出口关联度较低。高盛等机构研究显示,出口下滑对GDP的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但中国内需市场庞大,消费补贴、旧房改造等政策已开始对冲这一风险,此外,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房价跌幅约23%,但东部地区调整更明显,说明区域分化远大于整体崩盘

二、政策工具箱:房地产“软着陆”的底气
中国楼市的特殊性在于政策主导性极强。当前政策正从两方面发力:一是通过降低房贷利率、放松限购等措施刺激刚需;二是推动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消化存量房产。例如,2025年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已带动部分城市交易量回升。惠誉报告指出,美国关税推高其本土房价的逻辑(建材成本上升),反而凸显中国供应链的稳定性优势,这对国内基建和房企成本控制是长期利好。

三、长期趋势:供需再平衡比关税更关键
中国房价的核心矛盾在于供需关系。截至2025年,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较峰值下降12%,而城镇化率仍有提升空间。**高盛预测,2026年前后中国房价有望止跌回稳**,主因是供需再平衡与政策托底,反观美国,其关税导致的“输入性通胀”已引发本土房价上涨、居民负担加重,这进一步验证“内循环”对中国楼市稳定的重要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