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晶澳科技的休眠时

4~5年前,晶澳科技风光无限,与多家中国光伏科技企业一同吞噬全球的光伏市场,持续增长的产销数据吸引资本大量买入光伏企业的

4~5年前,晶澳科技风光无限,与多家中国光伏科技企业一同吞噬全球的光伏市场,持续增长的产销数据吸引资本大量买入光伏企业的股票。

伴随产量激增,大量产品积压在仓库,同时美国开始针对多家中国光伏企业进行经济和政策层面的制裁,包括对这些企业在东南亚的分公司同时进行惩罚式的打压。

这些因素导致光伏行业进入阶段性的衰退周期,缺乏充足的资金链的中小企业悄悄退出市场,晶澳科技等企业均将着力点放在减少产品的库存,其次是投入更多的钱到技术研发中。

晶澳科技在2024年投入研发的金额为37.11亿元,光伏技术从P型向N型全面转型,转换效率和生产成本显著提升。公司还加速推进阿曼年产6GW高效太阳能电池和3GW高功率太阳能组件项目建设,优化海外产能布局。

休眠期的晶澳科技

不在聚光灯下的晶澳科技一方面将自身进一步转型为全球性光伏企业,另一方面将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位,寄希望于凭借N型电池,以及其他新的技术扭转行业的生命周期。

⬆敦煌

破除产能过剩,最好的办法是创造更先进的产品,制造新的需求,从供需关系的视角吸引下游企业、公共部门、个体消费者购买发电效率更高的光伏产品。

4月24日晚,晶澳科技发布公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01.21亿元,同比下降14.02%;归母净利润亏损46.56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66.14%;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42.69亿元,同比下滑159.78%。

⬆敦煌

数据也在展示市场的消费疲软,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前几年过热的市场引发资金和企业一窝蜂的生产同类型的产品,导致市场出现阶段性的恶性竞争。在市场火热的阶段,头部企业均持有过于积极乐观的情绪,并未意识到市场的阶段性巅峰来的这么快。导致部分企业在硬扛急转直下的市场环境。

细化展开季度的财务数据,晶澳科技2024年一、二季度分别亏损4.83亿元和3.91亿元,第三季度短暂回暖,实现盈利3.898亿元,但第四季度却急转直下,亏损高达41.72亿元,成为全年业绩下滑的关键因素。

⬆青海德令哈

2024年光伏行业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市场环境足够恶劣,但是全球光伏组件产能依然扩产至约700GW,新增装机量仅约300GW,光伏行业似乎也存在某种惯性,产销并未及时刹车。这些因素给了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企业更大的变革压力,必须尽快进行技术创新,将行业推进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行业内的不同细分领域的产品积压过多,光伏组件的价格依据市场规律暴跌,2024年年初主流品种光伏组件平均价降至0.93元/W,到年底182mm单面光伏组件价格更是低至0.65元/W,210mm单面光伏组件价格为0.67元/W ,与2023年初相比,几近腰斩。

从数据层面恶性竞争反映的更清楚,晶澳科技2024年上半年其光伏组件毛利率降至4.53%,而2023年上半年还有19.16%。

晶澳科技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出现减值迹象的长期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了33.29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这占到全年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的71.49%,对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

出货方面,2024年晶澳科技电池组件出货量达79.447GW(含自用1.544GW),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 49%。同期,晶澳科技产品库存为8.02 GW,情况有所缓解,同比下降11.56%。

毛利率上,晶澳科技光伏组件的毛利率为4.82%,同比减少12.96%。地区上,毛利率最高的为美洲地区,达到了31.43%,同比减少了4.63%。相反,国内以及欧洲地区的毛利率均为负数,且同比均出现了大幅下降。

根据年报,2024年底晶澳科技负债总额达844.29亿元,较2023年底的685.85亿元增长了近200亿元,负债率目前攀升至74.74%。

该公司长期借款大幅增长864.35%,至142.42亿元;短期借款增长768.35%,达到84.98亿元。

待技术创新诞生,市场才会重新转好。

晶澳科技的风控策略

公司开始狠抓技术,不再是10年前忽略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技术调整为以N型电池为主。

为了应对风云变化的全球环境,晶澳科技积极在海外市场布局工厂,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2GW组件工厂,在阿曼建设6GW电池和3GW组件项目,利用中东10%的低税率优势出口美国,在阿曼的这家工厂预计于2025年全面投产。

公司从战略层面积极优化负债结构与融资渠道,针对债务压力进行管控,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资产负债率高达72.15%,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募资89.6亿元)、增资子公司(如向包头和扬州晶澳合计增资42亿元)及申请233亿元银行授信缓解流动性压力。

同时,晶澳科技的港股IPO计划不仅为全球化战略筹资,也试图降低A股市场融资依赖,改善资本结构。

在市场下行的阶段,晶澳科技集中精力进行消化库存的工作,并实现战略收缩,:2024年因存货积压和产能过剩计提大额减值(如存货账面余额超120亿元),并通过电站一体化业务(持有约3GW光伏电站)消化部分过剩产能。

另一方面,集团总部增资和调整子公司股权结构(如扬州、包头晶澳),优化资本结构和运营效率。

为了提升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并获得资本、公共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公司凭借系统化的环保、健康与安全管理(如清洁生产、废物回收、绿色供应链),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初步构建相对完整的EHS体系。

集团总部近些年发布了首份TCFD报告,评估气候风险财务影响,符合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IFRS S2),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时考虑到合规方面的工作进一步落实。

根据AI风险控制系统“RiskRaider风险雷达”观察晶澳科技的风险状况,部分截图如下:

晶澳科技的风险管控策略覆盖技术、市场、财务及管理多维度,核心是通过技术升级和全球化布局抵御行业波动,同时借助资本运作缓解财务压力。然而,高负债率、海外项目投产进度及二代接班效果仍需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