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各地美食特产大盘点|滨州(沾化区篇)

《沾化赋》 古邑沾化,濒海枕河,处河朔之要冲,接青齐之膏壤。昔称“招安”,史载于宋,今名肇于明季,迄今已逾六百余载。其地
《沾化赋》 古邑沾化,濒海枕河,处河朔之要冲,接青齐之膏壤。昔称“招安”,史载于宋,今名肇于明季,迄今已逾六百余载。其地也,黄河奔涌东来,渤海浩渺北望,盐碱浸壤,蒹葭苍苍,苜蓿遍野,白膻(注:代指山羊)肥壮,此乃天地独厚之资也。 观夫四序之景:春则冰泮梭鱼洄,鳞光映日;夏则芦荡接天青,鸥鹭翱翔;秋则虾蟹满仓廪,紫蟹金虾;冬则雪覆沃野白,羊汤沸香。至若人文之盛,非遗星列,技艺琳琅,皆藏岁月密码,承乎匠心之章。 利国之羊,牧于碱滩,食苜蓿而肉嫩,饮咸水而脂香。明时孙后归省,曾赞其味,遂成贡馐之章。今之庖人,守“三不”之则:不注水,不膻腥,不添杂料,手抓荐客,骨汤沸扬,佐以椒盐青萝,寒日饮之,暖彻肝肠。 流钟锅饼,肇自汴京,御膳遗风,落于民间。桑氏先祖,揉面为纸,二十八层叠雪;裹馅成珍,一十八味藏鲜。油煎香透重帷,薄如蝉翼可辨云影,尝之者谓“宫廷味在市井,珍馐藏于陋巷”。 泊头煎包,老面发酵,三旬酿得酸香;炭火煎烹,三遍淋浆成霜。底若银盘镶玉,边似金圈绕梁,咬之汤汁盈口,荤素皆妙,配醋一碟,可敌晨霜。 下河驴肉,老汤传芳,三煮三浸,廿一味药香藏。王翁四世坚守,破“传男”之旧矩,授艺于女,终使酥烂脱骨之味,香飘巷陌,火饶夹之,青椒点缀,晨粥佐之,味压八方。 傅家烧鸡,秘方得于故纸,炸卤成于匠心。土鸡散养一载,卤浸廿四时辰,皮若琥珀透光,肉似白雪凝脂,乾隆南巡曾驻,赐名“大山”,至今真空封贮,馈赠远乡。 更有古城油粉,小米磨浆,猪脂炝锅,八味杂陈,三滤三熬,晨雾未散,街头飘香,老饕趋之,咸辣开胃,暖身而提神;开凌梭鱼,冰融初捕,去鳞留皮,存血保鲜,猛火炖之,汤色如乳,鲜逾八珍,春日之馐,莫过此汤。 至若虾皮虾酱,皆出渤海之洋。毛虾三晒三筛,晶若碎玉,煮汤蒸蛋,鲜味自彰;虾酱发酵三旬,盐卤调和,炒蛋蒸腐,配饼则香,此乃渔家千年之智,藏于陶瓮,味在膏粱。 嗟乎!沾化之美,在河海之馈赠,在手艺之传扬,在时光之沉淀,在匠人之心长。每至墟市,可见老叟沽酒,青娥捧馐,孩童追香,烟火氤氲,皆为人间真味,胜却玉盘珍馐万千状!若问此中妙处,须亲往而尝之,方知河朔风味,尽在此乡!

(注:本文化用地方典故,以文言赋体写沾化风物,“白膻”代指鲁北白山羊,“大山”指傅家烧鸡历史传说,力求典雅而存真意。)

利国羊肉

产地:利国乡

✨历史典故:明宣宗年间,孙皇后家族在沾化创办“青寿斋”,选用盐碱地散养的鲁北白山羊。此羊以紫花苜蓿为食,肉质自带天然奶香。非遗传承人许树芳家族四代坚守“三不原则”——不注水、不膻腥、不添加,2010年成为滨州建市十周年庆典指定美食,至今保留传统手切工艺,每块羊肉均带骨带皮,还原最本真的鲁北风味。

推荐理由:手抓羊肉蘸椒盐,羊骨汤煮本地青萝卜,冬日暖身必吃,一口尝尽盐碱地与牧草的自然馈赠。

流钟锅子饼

产地:流钟村

✨历史典故:北宋“御饼”随宫廷御厨流落民间,明末桑家先祖桑吉祥改良工艺,以28层薄饼包裹虾仁、鸡丝、辣肠等18种馅料,刷香油微煎至金黄,定名“流钟锅子饼”。清代流钟口成为商贸重镇,桑记锅子饼因“薄如蝉翼、香飘十里”声名远播,2008年入选沾化首批非遗,第四代传人桑新忠至今沿用“增德堂”百年老方。

推荐理由:虾仁三鲜馅必点!饼皮柔韧包裹着鲜嫩海鲜,搭配一碗酸辣汤,咸香开胃,是老辈人记忆里的“顶配早餐”。

泊头水煎包

产地:泊头镇

✨历史典故:光绪年间,徐氏祖辈在泊头老街支起铁锅,首创“三发面”工艺——老面发酵36小时,揉入全麦粉擀皮,包入肥瘦相间的黑猪肉馅。水煎时淋三遍面浆,形成“金圈银底玉镶边”的独特外观。第七代传人徐良坚守古法,2013年技艺入选滨州非遗,如今周边乡镇皆可见其金黄酥脆的身影。

推荐理由:韭菜鸡蛋馅咬开爆汁,猪肉大葱馅配一勺老陈醋,底部焦香面皮吸满汤汁,早餐来俩管饱又解馋。

下河驴肉

产地:下河乡

✨历史典故:民国初年,王兆海祖父在沙河下游开设肉铺,独创“三煮三浸”法——驴肉经清水浸泡去血,入21味中草药老汤,文火慢炖8小时,再反复浸汤入味。2012年列入沾化非遗,打破“传男不传女”传统,王兆海将秘方传给女儿王荣元,如今下河驴肉一条街飘香百年,成为“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活注脚。

推荐理由:驴肉火烧夹青椒,酥脆外皮裹着软嫩驴肉,搭配一碗小米粥,是本地人私藏的“硬核早餐”。

傅家烧鸡

产地:傅元村

✨历史典故:1938年,傅元村村民偶得清宫御厨遗留的卤味配方,经三代人改良,形成“先炸后卤”独门工艺:精选1年散养土鸡,经24小时秘制酱料腌制,油炸至金黄后,入老汤慢炖至骨酥肉烂。出锅时鸡皮红亮如琥珀,鸡肉轻抿即化,成为沾化人走亲访友的“硬通货”。

推荐理由:真空包装方便携带,撕开即食,鸡肉丝丝入味,追剧野餐来一块,咸香过瘾。

古城油粉

产地:古城镇

✨历史典故:清末民初,古城街头兴起一种“穷人的美味”——将小米水磨成浆,用猪板油爆香,加入花生米、豆腐皮、藕丁等8种配料,经“三滤三熬”制成稠浆。清晨摊贩支起铁锅,木勺搅拌间酸香四溢,成为码头工人、赶集百姓的“能量补给”,至今仍是沾化早餐桌上的“灵魂担当”。

推荐理由:趁热喝一碗,咸香微辣,小米的醇厚裹着配料的脆爽,暖身又开胃,老沾化的一天从这碗油粉开始。

清炖开凌梭

产地:渤海湾沾化海域

✨历史典故:据《掖乘》记载,“冰泮时取之,号开凌梭,最鲜美”。每年惊蛰前后,渤海湾冰面初融,梭鱼逆流洄游产卵,此时肉质最肥嫩。沾化渔民传承“三去三不”古法:去鳞不去皮、去脏不去血、去鳃不去头,最大程度保留鲜味。2019年纪录片《黄河入海》曾记录此景,渔民破冰捞鱼的画面成为春日限定浪漫。

推荐理由:葱姜爆香后加山泉水,大火炖20分钟至汤色乳白,鱼肉细腻无腥,蘸点香醋,鲜到掉眉毛,是老渤海湾人对春天的最高礼遇。

沾化虾皮

产地:沾化沿海滩涂

✨历史典故:2010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产渤海毛虾。每逢春秋捕捞季,渔民驾船夜捕,趁鲜“三晒三筛”——头茬鲜虾经海水洗净,摊开暴晒3日,筛去碎壳保留完整虾身。因沾化海域盐度适中,产出虾皮自带回甘,成为鲁北人家厨房的“万能提鲜剂”,百年前便随商船远销京津。

推荐理由:煮冬瓜汤、蒸蛋羹时撒一把,无需加盐,鲜味自然来,是懒人防翻车的“厨房神器”。

沾化虾酱

产地:沾化沿海渔村

✨历史典故:传承千年渔家古法,每年10月新虾上市,渔民在船上即撒盐搅拌,运回后挑去杂质,装入陶缸“三搅三晒”——白天暴晒促发酵,夜间搅拌防结块,30天后缸中酱体呈红棕色,散发浓郁海洋气息。2020年《齐鲁晚报》报道,至今仍有渔村沿用此工艺,缸盖掀开瞬间,咸香扑面而来,是老辈人“靠海吃海”的智慧结晶。

推荐理由:虾酱炒鸡蛋香到舔盘,蒸豆腐时抹一勺,配玉米饼子绝了,妥妥的“下饭神器”,一口尝尽大海的醇厚。

沾化美食地图Tips

1. 打卡路线:

- 利国乡“金三角鲜羊倌”吃现切手抓羊肉

- 流钟村“桑记锅子饼老店”尝非遗手工饼

- 下河乡驴肉一条街蹲刚出锅的热驴肉

1. 特产采购: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区旁的特产市场,虾皮、虾酱、烧鸡都能真空打包,满500元可包邮(具体以商家为准)。

2. 季节限定:4-5月开凌梭、10月新虾酱、11月冬枣,按季节来吃最对味!

沾化的烟火气,藏在盐碱地羊肉的奶香里,在渤海湾虾酱的发酵香中,更在非遗手艺人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这9道美食,是黄河与大海的馈赠,更是时光酿就的舌尖传奇,值得你专程来一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