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战时无法举行选举”议案,乌克兰议会的这一决定,使得现任总统泽连斯基的执政期限因战时状态而得以延续。泽连斯基自2019年5月上任,原任期至2024年5月结束。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乌克兰进入战时状态,原定于2024年3月的新一届总统选举被迫推迟。此次议案规定,战时状态下不得举行选举,现任国家元首将继续执政,直到下任民选总统就职。从投票情况来看,除12名议员缺席外,268名在场议员全票通过,不过此前一天的投票因大量议员缺席而未能达到法案通过的最低门槛。
美乌(资料图)
这一议案的背后,反映出乌克兰复杂的国内局势和地缘政治博弈。乌克兰国内民众普遍认为,选举应在停战后进行,最高拉达也声明,将在实现“全面、公正和持久的和平”后决定选举日期。然而,外部势力的介入使得情况更加复杂。特朗普曾称泽连斯基为“未经选举的独裁者”,但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本月的民意调查显示,泽连斯基在乌克兰国内的民调支持率为57%,尽管较冲突爆发之初的90%大幅下降,但仍维持着一定的合法性。
近日,泽连斯基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会晤,讨论加强乌克兰及欧洲国防能力等问题,包括对乌提供武器弹药、加强乌国防工业、乌加入欧盟谈判以及加大对俄制裁压力等。欧盟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冯德莱恩表示通过“重新武装欧洲”计划加快向乌运送武器和弹药,该计划拟调动8000亿欧元打造“一个安全而有韧性的欧洲”,既应对乌克兰危机,也提升欧洲战略自主性,减少对美国的过度依赖。欧盟力挺乌克兰,一方面是出于维护欧洲安全格局、防止俄罗斯势力扩张的战略考量,乌克兰作为欧洲东部的缓冲地带,其局势变化直接影响欧洲安全;另一方面,欧盟也希望借此展示其在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方面的立场,增强内部凝聚力。
乌克兰驻英国大使、乌武装部队前总司令扎卢日内(资料图)
但乌克兰与美国的关系却出现了波折。2月28日,泽连斯基到访白宫与拜登会面,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未签署乌克兰向美国提供矿产资源开采权的协议。随后有报道称,美国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拉特克利夫还表示暂停与乌克兰分享情报,意在向泽连斯基施压,推动其与美国合作并与俄罗斯举行和平谈判。这一系列事件表明,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政策存在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也让欧盟感到担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欧盟与美国产生裂痕,欧盟在力挺乌克兰时展现出自主决策的能力,坚持自身立场和利益。
从军事援助方面来看,欧盟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已向乌克兰提供大量经济、军事、金融和人道主义援助,通过提供军事装备、训练人员等方式加强对乌军事援助,助力提升乌军事实力。美国虽有对乌军事援助,但政策的摇摆不定使得乌克兰在获取支持方面面临变数。
泽连斯基(资料图)
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有观点认为,若未来乌克兰局势发生变化,新的选举举行,部分政治人物可能会秉持更为激进的立场。有消息传出,有潜在候选人宣称一旦当选,不仅要继续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态度,甚至要将矛头指向美国。这种说法虽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乌克兰国内部分势力对外部势力干涉的不满情绪。乌克兰长期处于冲突之中,国家遭受重创,民众渴望和平与稳定,然而外部势力的不同态度和政策,使得乌克兰在寻求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充满坎坷。
乌克兰“战时无法举行选举”议案的通过,只是其复杂政治局势和国际关系博弈中的一个节点。未来,乌克兰将如何在俄罗斯、欧盟、美国等多方势力之间周旋,能否实现真正的和平,其国内政治走向又将如何,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无论是军事援助的力度、政治谈判的进展,还是选举的最终举行,每一个因素都可能对乌克兰乃至整个欧洲的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