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屠龙者,最终陨落于龙爪之下

武成二年(560年)四月,权臣宇文护暗中毒杀了周明帝,年仅十七岁的宇文邕被迫登基,成为周武帝。关于宇文邕在登基之际的心情

武成二年(560年)四月,权臣宇文护暗中毒杀了周明帝,年仅十七岁的宇文邕被迫登基,成为周武帝。关于宇文邕在登基之际的心情,我们无从得知。他是惧怕成为宇文护下一个牺牲品,还是目睹了两位兄长惨死于权臣之手后,选择隐忍待时?然而,从历史的结果来看,宇文邕在登上权力巅峰后,已然下定决心要铲除宇文护。可惜,这一切几乎耗尽了他的生命。在宇文护被清除后,宇文邕正打算施展抱负之时,英明的统治者却已黯然离世。

自宇文护取代叔父宇文泰掌控北周(西魏)以来,他一直居住在距离长安250里之外的同州,那里曾是宇文泰设立的丞相府所在地。多年来,宇文护始终在同州遥控朝政,而名义上的统治者宇文邕则栖身于长安。这种皇权与实权的分离,虽然在政务处理上显得繁琐,但却有效维持了朝廷的平衡。对宇文护而言,这样的安排让他在操控政务的同时,心中也多了一份安全感。通过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皇帝与权臣的接触频率,留出缓冲空间,这对维持北周尚不稳固的统治格局大有裨益。因此,宇文护并未对频繁往返于同州与长安的奔波感到不满,甚至对此感到满意。

尽管宇文邕已登基整整十三年,但这段时间内,他只能发表一些无关痛痒的言论,签署一些模糊不清的文件,做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这十三年,宇文邕似乎早已习惯了作为宇文护的傀儡,任凭宇文护指挥。宇文护让他往东,他便往东;让他往西,他便往西。对此,宇文邕毫无怨言,除了出席一些礼仪活动外,便与文人道士吟诗作赋,闲聊养生,既没有结党之举,也未见反抗之意。可以说,宇文邕在这十三年中,将傀儡皇帝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宇文护即便想要杀掉他,也难以下得了手。

这段时间,宇文邕并非仅仅沉迷于享乐,他的精力几乎都投入到了棋艺之中,而他所下的并非传统的围棋,而是当时称为“象戏”的象棋。《周书·本纪》有记载:“天和四年,五月乙丑,帝制《象经》成,集百寮讲说。”周武帝(宇文邕)大力推广象棋,并于天和四年完成了一部专门介绍象棋的书籍,这也是正史中首次提及象棋。宇文邕的种种表现让宇文护坚信他不过是个无用的书呆子,沉迷玩物的公子,毫无大志的窝里横。若说宇文护刚上台时对此还有所怀疑,如今已是深信不疑。人们常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十三年的时间足以看透一个人的内心。然而,宇文护却看错了,虽然表面上宇文邕无心国事、软弱可欺,但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迷惑宇文护。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而这一等便是十三个春夏秋冬。

这些年,宇文邕在皇宫内小心翼翼,唯唯诺诺,不仅说着违心的话,做着违心的事,甚至身边没有一个可以倾诉心声的人。正因如此,没人知道他内心深处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外表如同平静的湖水,内心却渴望一飞冲天的火箭。这样的日子,若是一般人,恐怕早已精神崩溃。然而,宇文邕的斗志却愈发坚定,思想也愈加成熟。如今,他认为除掉宇文护的时机终于到了。

在保定三年(563年),突厥派军与北周商议联合攻打北齐,但宇文护却因不愿对北齐用兵而犹豫不决,因北齐刚将宇文护的母亲送回北周,觉得此时出兵有失道义。然而,突厥已派兵来,如果拒绝则会失信于突厥,后果更令人担忧。无奈之下,宇文护只得在第二年同意东征北齐。宇文护本无军事才能,这次出征更非其本心,久攻北齐却未能取得胜利。《周书·卷十一·列传第三》记载:“是年也,突厥复率众赴期。护以齐氏初送国亲,未欲即事征讨,复虑失信蕃夷,更生边患。不得已,遂请东征。”到了十一月,北周柱国、蜀国公尉迟迥率大军围困洛阳,齐国公宇文宪更是在邙山围困北齐军队。十二月,权景宣率军攻打北齐的豫州,北齐刺史王士良在内外夹攻下投降了北周,北周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就在此时,北齐武成帝高湛派遣三杰高长恭、并州刺史段韶、大将军斛律光前来救援,段韶在战役中击败了北周军队,宇文邕与宇文护吞并北齐的计划因此受挫。战役失败后,宇文护与诸将向朝廷请罪,宇文邕并未责怪他们,但这使得宇文护在北周的威望大幅下降。《周书·卷十一·列传第三》提到:“护性无戎略,且此行也,又非其本心。故师出虽久,无所克获。值连日阴雾,齐骑直前,围洛之军,一时溃散。”宇文护在长达十六年的执政生涯中,由于能力不足,失误频频,政治优势逐渐丧失。尤其是在对齐作战失败后,联合后梁讨伐陈国也以失败告终,屡战屡败,宇文护的个人威望急剧下降。

此外,宇文护为维护权威大量任用心腹,然而这些人依仗宇文护的支持,贪污腐败,民间怨声载道,朝中对他的反感日益加深。更为致命的是,宇文护迟迟不肯“篡位”,连他阵营中的同党们也逐渐对他失去信心。宇文邕虽为傀儡皇帝,几乎所有大臣听命于宇文护,军队更是掌握在宇文护手中,除了身边的几个太监,宇文邕几乎无法指挥任何人。凭借宇文邕的实力,想要与宇文护正面交锋,几乎没有胜算。在朝廷风向微微转变之际,宇文邕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天和七年/建德元年(572年)三月的一天,宇文护从同州(今陕西大荔)再次返回长安。宇文邕在文安殿接见宇文护,见完后按照惯例带着宇文护去含仁殿拜见皇太后。途中,宇文邕对宇文护说:“太后年事已高,颇好饮酒,因而喜怒无常。我曾多次劝告她,但她总是不听。既然兄长今日来拜见,恳请您再劝劝太后。”说罢,宇文邕从怀中拿出《酒诰》交给宇文护,请求他劝说太后。宇文护入殿后,照宇文邕的要求,向太后朗读《酒诰》。然而,尚未读完,宇文邕便从背后用玉笏狠狠击打宇文护的头颅,待宇文护倒地后,立刻命令太监何泉用御刀砍他。这一击蕴含了宇文邕十三年的愤怒与仇恨,宇文护即使未被当场击毙,短时间内也难以恢复意识。然而,何泉因过于恐惧,几刀砍下去都未能伤及宇文护要害。这时,卫王宇文直早已藏在室内,便冲出来将宇文护杀死。《周书·卷十一·列传第三》记载:“七年三月十八日,护自同州还。帝御文安殿,见护讫,引护入含仁殿朝皇太后。帝谓之曰:‘太后春秋既尊,颇好饮酒。诸亲朝谒,或废引进。喜怒之间,时有乖爽。比虽犯颜屡谏,未蒙垂纳。兄今既朝拜,愿更启请。’因出怀中《酒诰》以授护曰:‘以此谏太后。’护既入,如帝所戒,读示太后。未讫,帝以玉珽自后击之,护踣于地。又令宦者何泉以御刀斫之。泉惶惧,斫不能伤。时卫王直先匿于户内,乃出斩之。”一代权臣宇文护,曾废杀过三任皇帝,如今却在此时丢了性命,享年六十。随后,宇文邕又将宇文护的儿子、兄弟及亲信一一斩尽杀绝。

宇文护死后,宇文邕迅速将京城内宇文护的子弟及其心腹全部捕获,其他宇文护的文武官员也纷纷被罢官或贬黜。短短几日,整个北周政坛焕然一新。于是,宇文邕大赦天下,改元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