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军在二战期间,除了对被征服的地方烧杀抢掠外,还进行了残忍的“细菌战”。如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便用活体中国人、朝鲜人、联军战俘进行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的效果实验。这些实验惨无人道,灭绝人性,所以日本人在投降前,急匆匆地炸毁了细菌工厂,妄图毁灭证据。
但他们作恶多端,又岂能轻易销毁?因此世人还是知道了日本法西斯的真面目。而在二战期间,日军还给大量的慰安妇注射了“606药剂”。那606药剂又是什么?它又有哪些危害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日本慰安妇制度日本慰安妇制度脱胎于日本明治政府时期的“公娼制度”,1873年12月,日本明治政府颁布了“贷座敷渡世规则”和“娼妓渡世规则”,将所有“自愿”从事这一行的娼妓集中在“贷座敷”,统一管理,并成整套接受健康检查、领取营业执照、交纳税金的完整制度,相当于“卖淫合法化”。
随后的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中,都有大量的日本娼妓出现在军事要都附近,为日本士兵解决生理问题。但在日俄战争期间,日军因嫖娼感染性病造成的减员高达12000多人,日本高层不得不采取措施防止性病在军队中的泛滥。于是在1905年,日本花柳病预防会成立。1910年,日本制定《行政执行法》和《娼妓取缔规则》,将私娼纳入管制对象,对其展开强制性的性病检查。
与此同时,东亚地区女性人身贩卖网络形成,大量日本女性漂洋过海,到海外从事特殊交易,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二战时期,日本将国内的“公娼制度”复刻到入侵地。随着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扩大,军队对 “慰安妇”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国际社会对妇女人身买卖的强烈批判,让日本当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当局开始实行“慰安妇制度”。一方面他们以招聘“食堂服务员”、“女佣”等名义,在长崎等地招募大量青年女性扩充慰安所,另一方面从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内强行征集当地的妇女进入慰安所。如1931年,日本海军就在中国上海成立了四所海军慰安所,分别是:大一沙龙、小松亭、永乐馆、三好馆。
606药剂大部分慰安妇来自中国(包括中国台湾)、韩国和菲律宾,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缅甸、东帝汶、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约11个亚洲国家和地区。而从日本征集的慰安妇,又被称为“日本女子挺身队”。尽管日军从各个国家征集了大量的慰安妇,但仍是狼多肉少,很多慰安妇每天被迫与数十名日军发生关系。这也就导致性病始终在日军军队中盛行。
而日军虽然定期对慰安妇进行花柳病的体检,但仍无法有效避免。直到“606药剂”的出现。606药剂的发明者是德国医学家、细菌学家、免疫学家——保罗·欧立希,他的老师科赫是著名的细菌学家,首创了“细菌染色法”,这也给欧立希带来了灵感,进而发明了治愈梅毒的药剂606。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欧立希和他的助手在小白鼠身上实验了606次才成功。而欧立希的助手,便是日本人秦佐八郎,此人同样是细菌学家,回国后任职于传染病研究所。
当时日军为性病所困,秦佐八郎便贡献出了“606药剂”。日军给慰安妇注射606药剂后,性病确实得到了有效控制,却对慰安妇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原来这606药剂又称“砷凡纳明”,而“砷”又是砒霜中最主要的成分,它虽然能用以毒攻毒的方式杀死梅毒,却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肾脏,导致女性丧失生育功能。
而注射606药剂后,最明显的反应便是女性出现痉挛、抽搐、药物排异反应,但残忍的日本人可不会管这些,在他们看来,只要能满足士兵发泄的欲望,且不会导致性病在军队中流行,至于对慰安妇的伤害,根本无足轻重。也正因为如此,日军在会在投降前疯狂杀戮各地的慰安妇,企图消灭罪证。但日本法西斯的罪行罄竹难书,又岂是他们能掩盖住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