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脏重要但脆弱
人的心脏是一个只有拳头大小的器官,位于我们身体的胸口偏左侧,每时每刻都将大量的血液从全身回收并再次将充满氧气和养分的新鲜血液输送到全身。正常人每分钟心跳大约60-100次,在做运动后如爬楼梯、慢跑后心跳频率会增快一点,平静休息的时候会稍微变慢。
心脏永远不知疲倦般持续跳动,为我们工作,但心脏也是脆弱的,有时一些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就会对心脏造成很大的损害,影响人的生命健康。心脏主要会碰到的问题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结构疾病和相应的心脏大血管疾病等。
冠心病是最常见且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1],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向心脏提供营养和氧气的血管——冠状动脉被阻塞时对心脏造成损害的一类疾病。根据最新统计的数据,在美国心脏血管疾病是所有人群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而其中超过四成(41.2%)都是冠心病导致[1]。

向心脏提供营养和氧气的血管:冠状动脉被阻塞
图源:百度搜索
冠心病的“威名”让许多人闻风丧胆。但是,尽管一些心脏疾病如冠心病等来时迅猛如疾风,心脏疾病并非毫无预兆——它们是可防可控的,也存在特定的致病因素、高危人群。因此,规律生活和按时体检会帮助我们避免和应对这些心血管事件,正确认识并学会保护我们的心脏,就成了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的事情。
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
了解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对预防和管理至关重要。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
高危因素
1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是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可损害心脏和血管,增加心脏负担
2
高胆固醇水平:高胆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是冠心病的风险因素之一
3
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对血管以及心脏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导致血管损伤,增加心脏病的风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戒烟可以显著减少这一风险,研究表明戒烟15年后,冠心病的诱发风险甚至可以降至与从未吸过烟的人相同[2]
4
糖尿病:糖尿病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高血糖水平会损害血管内膜,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5
肥胖:肥胖与冠心病风险紧密相关。减轻体重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了解了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之后,大家可能会特别注意以上几点,并通过健康监测和改善生活方式来减少冠心病的风险。但是或许会有人问,除了以上因素,我们的个人体质会影响我们患冠心病的概率吗?那么,如果你有以下特征可能就需要注意了,因为具有以下特点的人很可能就是冠心病的高风险人群:
高风险人群
1
年龄:冠心病的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男性和女性在55岁之前和65岁之前的风险增加明显
2
家族史:如果你有家族史中有冠心病、心脏病发作或其他心血管疾病,你的风险也会增加[3]
3
性别:男性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更容易患冠心病,但女性的冠心病风险也逐渐增加,尤其在绝经后[4]
4
种族和种群:某些种族和族群(如非洲裔美国人、墨西哥裔美国人、美洲原住民)在冠心病方面可能具有更高的风险[5]。
而在我国,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气温、空气污染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发面差异较大,因此不同地区也存在冠心病发病率的差异,总体而言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北方都高于南方[6]
如果你存在以上高危因素或是以上高危人群之一,首先不必过度惊慌,因为它们并不一定意味着你一定会得冠心病。这些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且可以相互影响。
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包括定期体检、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以及遵循医疗专家的建议
体检建议
了解了冠心病等心脏血管疾病的危害和危险因素,那大家知道定期体检对防治这些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吗?
在美国,2007年美国卫生统计报告分析了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的原因,结果发现发现44%~76%是得益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控制;英国通过改善医疗保健措施,近20年间人口死亡率逐年下降,在所减少死亡人数中,大约三分之二是得益于人群整体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下降[7]。
而在我国,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综合防治,使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24年来降低了54.7%,死亡率下降了74.3%[8]。在这其中,规律的体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鉴于体检对防治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重要意义,中华医学会在2015年专门撰写了《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9],来指导人们进行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体检

其中,我们首先可以根据年龄、性别、吸烟与否、体质指数、血压、胆固醇指数等给自己打分,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查表计算自己的缺血性心脏病10年发病风险:

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9]
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
根据我们计算得到的数值可分为:
① 低度危险(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10%)
② 中度危险(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10%~20%)
③ 高度危险(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20%)
据此将人群危险度划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然后根据危险分级不同进行不同的体检筛查。
01
人人必查的项目
1
主观综合自测问卷:用健康风险问卷收集体检者心血管病遗传信息、心血管病病史与个人体力、饮食、吸烟饮酒、生活习惯等信息,这是开展体检人群心血管病风险筛查和检出高风险人群的重要基础手段
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9]
点击查看大图更清晰
2
常规体检项目检查:主要包括心率、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尿酸等生理生化检查项目;十二导联静息心电图、腹部超声和胸部X线检查等
3
颈动脉超声检查:主要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及判断狭窄程度等
4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检查:PWV和ABI检查是目前检测动脉弹性功能与动脉硬化危险的常用指标,与整体心血管危险密切相关
02
专项推荐项目
除了人人都需要筛查的项目,在此基础上,中风险以上人群需要筛查专项推荐项目,包括:
1
心脏超声检查:研究发现心脏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2
血管内皮功能检查:包括上臂/外周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它的减低与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
3
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由自动的血压测量仪器完成,测量次数较多,无测量者误差。通过监测分析个体24 h血压变化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4
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心律失常方面具有其他检查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减少及避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5
运动心电图检查:运动心电图是在进行一定运动后的心电图检查,若出现异常,往往提示存在冠心病风险。
6
心血管病相关生物标记物检查: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进步及研究的深入,新的心血管病标志物不断出现,包括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
03
专项备选项目
筛查完专项推荐项目后,如果存在异常,就要进行专项备选项目的检查,包括:
1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用于提示心肌缺血者的症状评估、已确诊冠心病者的预后判断
2
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CAC测得的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和斑块负荷相关。研究证实,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分风险、分层次阶梯式完成以上各项体检筛查之后,冠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就可以被很好地检出或提前预警,从而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以上各种筛查流程可以简单总结为下图:

体检人群心血管病阶梯式筛查流程[9]
健康生活方式
在遵循以上体检建议进行常规体检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自己和家人发生冠心病的风险。WHO给出了以下建议[10],不妨试着从现在开始改变!
1
如果你吸烟或使用烟草,那么,戒掉它。避免被动吸烟即二手烟和避免主动吸烟一样重要!
2
每天花30分钟做一些活动,如:步行、运动或更简单的,做一些家务劳动
3
每天吃5份水果和蔬菜
4
饮食中限制食盐、脂肪和糖
5
每年请医生为你检查一次体重、血压、血脂和血糖
6
鼓励你的家人和其他人改变生活方式
相信做好了这些,我们的生活一定可以更健康
和冠心病等心脏疾病say Bye Bye!
参考文献
[1] Tsao, C.W., et al.,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23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3. 147(8): p. e93-e621.
[2] WHO. Tobacco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2020; Available from: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10628.
[3] Khera, A.V., et al., Genetic Risk, Adherence to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Coronary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6. 375(24): p. 2349-2358.
[4] O'Neil, A., et al., Gender/Sex as a Social Determina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Circulation, 2018. 137(8): p. 854-864.
[5] Carnethon, M.R., et 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African Americans: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7. 136(21): p. e393-e423.
[6] 吴锡桂, 我国人群冠心病流行现况与趋势.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3. 11(4): p. 190-191.
[7] Chiuve, S.E., et al., Healthy lifestyle factors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mong men: benefits among users and nonusers of lipid-lowering and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s. Circulation, 2006. 114(2): p. 160-7.
[8] 吴锡桂, et al., 首都钢铁公司人群心血管病24年干预效果评价.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3. 37(2): p. 93-97.
[9]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et al., 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5(6): p. 398-412.
[10] 世界卫生组织, 避免冠心病发作和脑卒中. 2006.
下滑查看更多
本文由协和八×上海联合健康管理研究院联合发表
作者:协和医大八年制16级 张浩轩
编辑:当归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