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学生:诺诺 跟我读 江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描绘的是春节时的场景。在我的家乡,春节有许多风俗,比如拜年,守岁,放鞭炮,吃团圆饭...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包饺子了。

今年春节,我和家人们聚在一起包饺子。先把白菜、猪肉、粉丝剁碎,做成馅。把面团搓成长条,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再用擀面杖将小剂子擀成一张张薄薄的面皮,就要正式开始包饺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饺子皮,放了一勺馅儿在上面,可是不管我怎么努力,总有一点儿馅会漏出来,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妈妈看到耐心地说:“包饺子的时候馅不能多,也不能少,要适量。“于是,我按照妈妈的话在面皮中间放上适量的馅儿,在周围抹上一圈水,沿着边一点一点捏紧,一个饺子就大功告成啦!包好的饺子像极了一个个可爱的小元宝,挺着将军肚,排着整齐的队伍,神气极了!

听妈妈说,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相传东汉末年,张仲景在回乡时,看到老百姓饥寒交迫,耳朵被冻伤,便在当地搭了医棚,支起大锅,煎熬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分给老百姓,老百姓吃后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饺子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亲情的凝聚,每一只饺子都是家庭成员的心意。同时它也寓意着招财进宝,富贵满盈,人们希望新的一年能够财源滚滚,事业有成。

包饺子不仅是一种风俗,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每一个饺子都凝聚着家人的爱和温暖.我希望这种风俗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家乡的美好与温暖。
思源快评:这是一篇班级里六年级学生写的作文,包饺子是我国传统佳节普遍熟知的习俗,学生不仅能够将制作饺子的过程描绘细腻,而且能链接其历史来源,赋予了饺子更深刻的意义。同时结尾更能够与家人的爱和温暖相融合,主旨得到了进一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