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康熙

很多人不知道,被英国国王挂在卧室的画像上是一个中国人,他是谁?三百多年前的清朝

很多人不知道,被英国国王挂在卧室的画像上是一个中国人,他是谁?三百多年前的清朝

很多人不知道,被英国国王挂在卧室的画像上是一个中国人,他是谁?三百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南京有个叫沈福宗的读书人。他不是官员,也没考过科举,但做了件特别的事——跟着一位叫柏应理的比利时传教士去了欧洲。那是1681年,他25岁。他们从澳门出发,坐船走了一年多才到欧洲。这条路不好走,要经过南洋,绕过非洲最南端,最后在葡萄牙靠岸。到了欧洲后,沈福宗去了很多国家:葡萄牙、意大利、法国、英国,还有荷兰和比利时。在法国,沈福宗见到了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这是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个见到法国国王的中国人。路易十四对沈福宗很感兴趣,问了他很多关于中国的事。沈福宗曾在法国凡尔赛现场展示汉字的书写与筷子的使用,也在法国图书馆协助整理和分类中文藏书,填补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文献的认知空白。他把随身带的《大学》《中庸》《论语》这些书的拉丁文翻译本送给了路易十四。这些书后来在法国出版,成了欧洲学者了解中国思想的重要资料。离开法国后,沈福宗去了英国。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专门请宫廷画师给他画了一幅全身像。这幅画现在还在英国温莎城堡里挂着,画上的沈福宗穿着中式长袍,手里拿着十字架。在英国期间,他还去了牛津大学,帮一位叫海德的学者整理图书馆里的中文书籍。他给海德讲解中国的文字、象棋和围棋,还介绍了两种中国民间游戏“升官图”和“杨六四捍”。海德后来把这些内容写进了书里,让更多欧洲人知道了中国的文化。沈福宗在欧洲待了差不多十年,一直想回中国。可惜在1692年坐船回去的路上,经过非洲东海岸时染病去世,才36岁。沈福宗在中国史书上没留下名字,但他在欧洲的记载不少。他带去的中国书籍,他展示的中国生活方式,让当时的欧洲学者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接触到中国文化。像德国思想家莱布尼茨、法国作家伏尔泰,都读过他带去的书,对中国哲学评价很高。
睡眠不好的,可以参考一下乾隆的作息乾隆是晚上七八点准时睡觉,第二天四点起床,五

睡眠不好的,可以参考一下乾隆的作息乾隆是晚上七八点准时睡觉,第二天四点起床,五

睡眠不好的,可以参考一下乾隆的作息 乾隆是晚上七八点准时睡觉,第二天四点起床,五点吃早餐。这个睡眠时间,能保证一个人睡眠质量好 第二天起床的时候,精神状态也好,工作也是精力充沛,对身体也好。如果你经常失眠,晚上...

第五子弘历是清朝乾隆皇帝。在位60年。活到成年的只有四个儿子,其余六子皆早夭。

第五子弘历是清朝乾隆皇帝。在位60年。活到成年的只有四个儿子,其余六子皆早夭。第五子弘历是清朝乾隆皇帝。在位60年。活到成年的只有四个儿子,其余六子皆早夭。来源:周东烨说 发表时间:2025/07/07 20:39:16

乾隆的饮食很奢侈吗?答案是并不奢侈。乾隆的主要食材就是鸡鸭羊鹿肉,海参鱼翅什

乾隆的饮食很奢侈吗?答案是并不奢侈。乾隆的主要食材就是鸡鸭羊鹿肉,海参鱼翅什么的,可不是没有。而且乾隆从不吃牛肉,古代的牛是耕牛,不吃牛肉表明自己重视农耕。另外如果你去故宫参观,会发现装菜的碗也都是小碗,就跟...

历史辟个谣之乾隆晚年诅咒白莲教这个故事出自著名作家二月河的小说乾隆王朝。乾隆

历史辟个谣之乾隆晚年诅咒白莲教 这个故事出自著名作家二月河的小说乾隆王朝。乾隆是一个无神论者,曾经写了喇嘛说,直接将转世什么的,写的明明白白。像诅咒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 乾隆是真的干不出来 正史也没有记载乾隆干过这...
1751年,乾隆下令抄了老师张廷玉的家,一下子搜出了36万两银子,乾隆冷笑一声,

1751年,乾隆下令抄了老师张廷玉的家,一下子搜出了36万两银子,乾隆冷笑一声,

1751年,乾隆下令抄了老师张廷玉的家,一下子搜出了36万两银子,乾隆冷笑一声,对着身边的近侍大臣一脸不屑地说道:“看看,这就是所谓的文官清流!但是仅仅过了一天,乾隆却将这36万两银子送了回去,还将责任甩给了内务府总管德保!张廷玉这人,真不是一般角色。1672年,他出生在安徽桐城一个普通人家,靠着苦读,29岁中了进士,33岁就进了南书房,成了康熙的近臣。康熙晚年,他崭露头角,帮着处理朝政,稳扎稳打。到了雍正朝,他更是扶摇直上,成了首席军机大臣,权势一时无两。雍正临终前,还把他定为顾命大臣,许诺死后配享太庙,这对汉臣来说可是顶级的荣誉。乾隆上台后,起初对张廷玉挺客气,封他三等伯爵,继续倚重他。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乾隆是个强势的皇帝,喜欢掌控一切,而张廷玉在雍正朝积累的威望和人脉,让乾隆有点不放心。加上张廷玉年纪大了,70多岁还赖在朝堂上不走,多次请辞又被留任,君臣关系慢慢就变味了。到了1751年,张廷玉已经告老还乡,但朝廷突然让他交还历代皇帝赏赐的东西。他老老实实让人清点,谁知内务府总管德保带兵闯进来,把张府翻了个底朝天,最后搜出36万两银子。乾隆听到这个数字,冷笑一声,对身边的大臣说:“看看,这就是所谓的文官清流!”这话听着刺耳,意思很明白:张廷玉这老家伙,表面清廉,家里却藏着这么多银子。可这36万两银子,其实没啥问题。张廷玉当了几十年大官,俸禄、赏赐加起来,攒下这些家底并不离谱。清代官员的收入,除了正式俸禄,还有各种补贴和赏赐,像张廷玉这种级别的,家产多点很正常。更何况,他也没证据证明这些是贪来的。可乾隆当时就是要借这个机会,杀杀“清流”的威风。结果第二天,剧情就翻转了。乾隆突然下旨,把36万两银子全还给张廷玉,还说抄家是德保自作主张,跟他没关系。这180度大转弯,乍一看挺莫名其妙,但细想其实有讲究。首先,抄家没查出真凭实据。张廷玉的银子来源合法,硬扣贪污的帽子站不住脚。乾隆要是继续追究,反而显得自己小气,冤枉忠臣,传出去不好听。其次,这事本来就不是要真搞死张廷玉,而是敲打一下,警告其他自命清高的官员,别以为自己资历老就能跟皇帝对着干。最后,把责任推给德保,既保住了皇帝的面子,又给了台阶下。德保是内务府的人,乾隆的亲信,背个锅也没啥大不了。这事说白了,就是一场政治博弈。乾隆在位时,正忙着巩固皇权。他爹雍正留下的老臣,像张廷玉这种,影响力太大,难免让乾隆觉得碍眼。抄家这招,既能试探张廷玉的底细,又能震慑朝堂,一举两得。结果没捞到把柄,乾隆就顺势收手,还卖了个人情,显得自己宽宏大量。张廷玉这边呢,吃了哑巴亏也没辙。他毕竟70多岁了,早就没了跟皇帝硬碰硬的底气。抄家虽然没真把他怎么样,但这脸算是丢尽了,晚节不保的滋味不好受。1755年,张廷玉在老家病逝,活了83岁。乾隆得知后,倒也没彻底翻脸,遵照雍正的遗命,让他配享太庙。可这事对张廷玉的声誉,还是留下了阴影。历史上,他是个能臣,但晚年这场风波,让人感慨权力无常。清代的“清流”官员,也从这事里看出了点门道:再清廉,碰上皇帝的猜忌,也得低头。这事对乾隆朝的政治风气也有影响。抄家风波后,官员们更小心翼翼,生怕被扣上“不清廉”的帽子。乾隆通过这手,既压住了老臣的气焰,又强化了皇权,真是一箭双雕。

吴三桂起兵后,他在北京的儿子吴应熊认为自己是康熙的姑父,最多下狱不会被杀头。不想

吴三桂起兵后,他在北京的儿子吴应熊认为自己是康熙的姑父,最多下狱不会被杀头。不想康熙毫不留情,下令将吴应熊及其13岁的儿子吴世霖处斩。吴应熊是吴三桂与原配张氏所生的长子,顺治十年(1653 年),清廷做出联姻决定:将...

乾隆问刘墉:“朕34岁,属马,刘爱卿,你呢?刘墉说:“臣也34岁,属驴,乾隆

乾隆问刘墉:“朕34岁,属马,刘爱卿,你呢?刘墉说:“臣也34岁,属驴,”乾隆一脸迷惑:“咱俩同岁,为何朕属马,你属驴?刘墉的一番话,逗得乾隆哈哈大笑。伴君如伴虎,要想在皇帝身边长久安稳的做官,不是一件的容易的事情...

从包衣贱籍到康熙宠妃:她凭什么让八贤王母亲逆袭成传奇?她出身包衣贱籍,却在

从包衣贱籍到康熙宠妃:她凭什么让"八贤王"母亲逆袭成传奇?她出身包衣贱籍,却在佳丽如云的康熙后宫杀出重围;她生下的皇子搅动九子夺嫡风云,自己更是打破清宫晋升纪录。这位传奇女子,藏着比宫斗剧更跌宕的逆袭密码!1662年...

1751年的一天,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路过杭州,独自前往南宋德寿宫遗址凭吊时,突

1751年的一天,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路过杭州,独自前往南宋德寿宫遗址凭吊时,突然在荒草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国宝芙蓉石和梅石碑。只见昔日宋高宗赵构所喜爱的芙蓉石早已长满了青苔, 而梅石碑也碎成了两半。很快乾隆下旨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