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欧美动态

九三大阅兵到底该请谁?结果让人意外,呼声最高的不是特朗普也不是普京,网友狂刷:它

九三大阅兵到底该请谁?结果让人意外,呼声最高的不是特朗普也不是普京,网友狂刷:它

九三大阅兵到底该请谁?结果让人意外,呼声最高的不是特朗普也不是普京,网友狂刷:它必须来,还要C位拍摄!网友非要请的,是爱用“阴间滤镜”的法新社,这家媒体总想着把解放军拍得阴森森,镜头压得低、色调调得暗,想营造冷战电影里的反派感。可没想到,这些带着敌意的镜头,反倒成了大家疯传的“硬核宣传片”,网友还起哄让它站C位拍。法新社的小算盘其实挺明显,可解放军的精气神藏不住啊,受阅方阵走得跟一个人似的,步伐咚咚响,士兵眼神里那股劲儿,再暗的滤镜也盖不住。武器装备更不用说,一排排跟钢铁森林似的,歼-20拖着尾焰飞过去,外国军迷都看直了眼,我觉得这真不奇怪,实力在那儿摆着,就像块真金,蒙层灰也照样发光。以前外媒瞎拍,大家可能还急着辩解,现在直接把这些照片当壁纸,说就喜欢这种“带劲的压迫感”,这其实是心里有底气了,好坏不用别人说,自己强大不强大,咱心里门儿清。你想拍阴暗面?行啊,可镜头里的钢铁洪流和军人底气,反倒成了最好的证明。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是话语权变了,以前总被动解释“你为啥这么拍”,现在能大大方方说“随便拍,越狠越欢迎”。这底气来自哪儿?自然是国力,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就摆在那儿,不是几句瞎话就能抹掉的。法新社再来拍,估计还是老一套,可结果八成还一样。真正的力量,不是靠镜头美化出来的,是敢让全世界随便拍,解放军的正步声、战机的尾焰光,这些真实的画面,比任何滤镜都有说服力。让法新社站C位,哪是开玩笑,这是咱的底气,咱的强大,经得起任何角度看
特朗普:不想称普京撒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他不愿将俄罗斯领导人弗拉基米

特朗普:不想称普京撒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他不愿将俄罗斯领导人弗拉基米

特朗普:不想称普京撒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他不愿将俄罗斯领导人弗拉基米尔·普京关于乌克兰的言论称为"谎言"。在与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会晤后,特朗普在苏格兰对记者表示:"我不想使用'谎言'这个词。据我所知,我们进行了很好的对话,期间至少有三次似乎即将达成停火,甚至可能是和平协议。"7月28日特朗普称,计划将俄罗斯解决乌克兰冲突的最后期限缩短至10-12天。第三轮俄乌直接谈判于7月23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谈后双方同意不仅交换战俘,还包括平民。莫斯科还提议基辅设立三个在线工作组,分别处理政治、军事和人道主义问题。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欧洲与国际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德米特里·苏斯洛夫向REGNUM表示,俄方通过这种方式推动更实质性地讨论备忘录内容——通过议题分类构建谈判框架,持续开展专业工作以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乌克兰代表团团长鲁斯捷姆·乌梅罗夫称,基辅建议俄方在8月底前举行俄乌领导人会晤。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总统助理弗拉基米尔·梅金斯基强调,此类会晤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普京此前曾呼吁不要惧怕新制裁,要做好应对任何事态发展的准备。他多次指出,西方试图通过反俄制裁削弱俄罗斯,但限制措施产生了反效果。
2006年3月,41岁释永信迎来那时帅得没边的普京,克格勃“老江湖”的脸上写满了

2006年3月,41岁释永信迎来那时帅得没边的普京,克格勃“老江湖”的脸上写满了

2006年3月,41岁释永信迎来那时帅得没边的普京,克格勃“老江湖”的脸上写满了对中国功夫的崇拜和真爱。释永信确实是能人。深受都是佛教徒的父母影响,他16岁就出家了。仅仅过了6年,这个“小扫地僧”火箭般升任大权在握的少林寺管委会主任。是他经念得好?扯淡,一个了解他的老和尚说得明白:他不爱念经,但很会算账。1989年,24岁释永信展露商界奇才的本色,组了个少林武功表演团到欧洲转了一圈。一年功夫,几百万进账。1999年,带领少林寺走上致富道路的释永信名正言顺成了方丈。从此,这个秃头商界精英一路开挂,从网上推销香火产品到投资酒店。10年后,释总就准备10个亿筹划让少林寺上市。可惜了,这么有才,脱了那身袍子就是妥妥商界大佬。这下,让信佛的人情何以堪。
一觉醒来,乌克兰突然宣布大动作!7月28日,总统泽连斯基发布声明称,他刚与欧盟

一觉醒来,乌克兰突然宣布大动作!7月28日,总统泽连斯基发布声明称,他刚与欧盟

一觉醒来,乌克兰突然宣布大动作!7月28日,总统泽连斯基发布声明称,他刚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过加密通话,正式宣布:“乌克兰入盟谈判今晚启动。”镜头中,欧盟蓝旗与乌克兰蓝黄旗并肩飘扬,背景选在象征意义浓厚的2013年欧洲广场——彼时的血与火,如今变成了通往欧盟的“倒计时牌”。我反复观看官方发布的视频,连续刷了三遍,才注意到被刻意弱化的两个细节:①视频右下角文件的页脚标注被悄悄改动——原本清晰写着“2030”,如今成了模糊不清的“2030+”。②在讲话顺序上,泽连斯基特意把“通过反腐法案”放在“启动谈判集群”之前。这无疑是一记“自我刮骨”的政治信号,意在安抚欧盟27国中对乌克兰内部治理抱持疑虑的国家。此举,狠且巧。但别忘了,就在同一夜,欧盟内部态度并不一致。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布鲁塞尔公开放话:“乌克兰与入盟之间,还隔着一座喜马拉雅山。”而与此同时,波兰却默默将边境铁轨加宽,加快乌克兰粮食入欧速度——谈判桌之外的博弈,比战场更直接。从我的判断来看,欧盟极可能采取“半推半就”的策略:先以技术清单为由拖延45天,随后象征性通过第1/35谈判章节,换取外界掌声,然后将剩余34章作为长期谈判筹码,用于在农产品配额、劳动力输入限制等议题上迫使乌克兰让步。毕竟,冯德莱恩从不会做亏本的交易。问题是:如果最终欧盟只“象征性”开放半个谈判集群,且把原本的2030目标悄然推迟到2035,乌克兰会不会直接掀桌?
就在刚刚特朗普又宣布了2025年7月28日特朗普竟然向俄罗斯下最后通牒,要求

就在刚刚特朗普又宣布了2025年7月28日特朗普竟然向俄罗斯下最后通牒,要求

就在刚刚特朗普又宣布了2025年7月28日特朗普竟然向俄罗斯下最后通牒,要求在12天内必须同意乌克兰停火!这事儿可不得了,第一财经都报了,说明不是小道消息。特朗普这一出,简直是打破了原本相对“冷静”的外交局面。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持续已久,全球目光紧盯。特朗普突然出手,这背后究竟是何种考虑?是希望凭借个人影响力为世界和平添砖加瓦,还是单纯为了展示美国领导地位?我们不能简单地看成一个“英雄”式的干预,背后的动机值得深思。特朗普向普京下最后通牒,其实不仅仅是对俄罗斯的压力,更是对全球政治格局的深刻影响。他的做法让人联想到一个全能的“霸主”姿态——不光是美国,连俄罗斯也得听命。确实,如果俄罗斯接受停火协议,战争可能迅速得到控制,民众苦难也许能减少。但是,问题是,普京怎会甘心屈服?俄罗斯自豪的强硬外交不允许如此轻易低头。如果特朗普真心以为能够用强硬话语解决问题,那他对复杂的地缘政治似乎太过乐观了。再者,特朗普此举是否能有效遏制战争并不确定。对俄罗斯来说,这种“最后通牒”显然是一种屈辱性的挑战,普京面对内外压力已经不可能再表现得温和。历史上,越是强权的干预,往往会激起更强烈的反抗。美国的这一动作,可能不仅无法解决冲突,反而会引发更多的敌对情绪,甚至可能会加剧局势,让全球承受更大的不安。许多人认为特朗普是在“秀肌肉”,这点似乎有其道理。他能凭一己之力提出如此激烈的要求,无疑是在展现个人的权力和决心。这种举动,可能是为了重塑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但问题是,这样的干涉真的能带来好处吗?战争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简单的政治宣言,而特朗普单方面的干预是否考虑到了各国的反应?就像很多人所说,这种做法可能是一场权力的表演,而并非真正寻求解决方案。至于那些支持特朗普的人,他们或许相信美国的“干预”会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和平的方向发展。然而,我们得承认,国际局势并非仅由一方国家的意志决定。尤其在涉及俄罗斯这样的超级大国时,单方面的压力并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反而可能使对方更加固守自己的立场。特朗普是否有清晰的后续策略?他是否做好了面对可能激烈反应的准备?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支持者深思。战争并不是简单的力量对抗,而是复杂的利益博弈,外交谈判更是充满了耐心和智慧的较量。特朗普选择通过“强硬”这一策略直接向俄罗斯施压,不禁让人怀疑他是否忽视了真正的外交智慧。硬碰硬的方式往往带来的是意外的结果,而并非长久的和平。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特朗普向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外媒7月28日晚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星期一(

特朗普向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外媒7月28日晚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星期一(

特朗普向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外媒7月28日晚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星期一(7月28日)说,他将缩短此前给予俄罗斯的50天期限,重新设定为‘10至12天’,以结束俄乌战争。”两周前,特朗普曾提出50天期限,威胁若未达成协议将加大对俄经济惩罚,征收约100%关税。如今缩短期限,既暴露其“上台24小时结束冲突”的豪言早已落空,更显其焦虑——俄乌冲突走势渐脱美国掌控,持续消耗美资源,使其难脱泥潭。这种反复无常的施压,实为掩盖自身对局势失控的无力。至于俄罗斯是否会给面子,显而易见没有悬念。
【#欧盟要购买美国能源取代俄罗斯油气#,俄方回应:将导致欧洲去工业化】据央视新闻

【#欧盟要购买美国能源取代俄罗斯油气#,俄方回应:将导致欧洲去工业化】据央视新闻

【#欧盟要购买美国能源取代俄罗斯油气#,俄方回应:将导致欧洲去工业化】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2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共同宣布,美欧双方达成了一项新的贸易协议,避免双方之间爆发更大规模的贸易战。根据这项协议,为换取美国降低关税,欧盟将彻底放弃进口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转而购买美国能源。冯德莱恩称:“购买美国能源将使我们的供应来源多样化,为欧洲能源安全作出贡献。我们将大量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石油和核燃料,来替代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她透露,未来三年内,欧盟将从美国购买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我们绝对希望摆脱俄罗斯化石燃料”。欧盟贸易专员马洛什·谢夫乔维奇称,鉴于欧盟计划在2027年之前逐步淘汰俄罗斯的能源供应,欧洲“显然需要稳固、值得依赖的能源供应”。对于欧盟和美国达成的协议,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28日回应称:“很明显,这种做法将导致欧洲进一步去工业化,资本从欧洲流向美国,这将对欧洲造成非常沉重的打击——首先是能源价格,其次是对欧洲工业和农业的投资外流。”拉夫罗夫讽刺说:“但冯德莱恩这样的人却对这样的选择感到骄傲:是的,我们将被迫花费更多的金钱;是的,我们为民众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可能被削弱,但我们必须战胜俄罗斯。”他指出,这项协议显然对欧洲不利,“这一点甚至无需分析”。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则发文称,协议禁止欧洲购买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显然是在针对俄罗斯。他写道:“特朗普碾压了欧洲。美国与欧盟的新协议彻底羞辱了欧洲人,因为这笔交易只对美国有利,它取消了对欧洲市场的保护,将对美国的关税降为零。它给许多欧盟国家的工业和农业带来了巨大的附加成本,因为他们要为美国昂贵的能源买单。它还让大量投资从欧洲流向美国。”梅德韦杰夫称,尽管特朗普的言论和行动极其矛盾,但他在一件事上始终保持高度一致:他正在强硬地推进美国的经济利益。根据特朗普的说法,达成协议后,欧盟将对美国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并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美国将对欧盟输美产品征收15%的关税。他表示,这项协议将“开放所有欧洲国家市场”,“我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交易”。冯德莱恩则表示,15%的关税不会叠加至现有关税之上,美欧双方同意对飞机及其零部件、特定化学品、仿制药、半导体设备和部分农产品等多个进口类别实行零关税。但冯德莱恩的妥协引起欧洲一些官员和国家的不满。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表示,美欧贸易协议严重失衡,是一项带有偏见的协议,不仅会削弱欧盟的经济实力,也与特朗普政府以关税“勒索”日本等国的做法如出一辙。朗格认为,尽管15%的统一税率在某种程度上带来贸易关系的可预期性和法律上的安全保障,但整体而言,这一协议远未达成平衡,甚至可能对欧洲造成长期伤害。他表示,欧盟委员会对美国作出的6000亿美元投资承诺,以及大规模采购美国军事技术,不利于欧洲本土就业和产业发展。法国总理贝鲁28日也在社交媒体发文,批评欧盟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称其为“冯德莱恩-特朗普协议”。贝鲁表示,欧盟始终团结一致捍卫自身的价值与利益,但最终却选择向美国屈服,“那是一个黑暗的日子”。
【#特朗普再次表示对普京失望##特朗普谋划缩短俄乌达成协议期限#】央视新闻报道,

【#特朗普再次表示对普京失望##特朗普谋划缩短俄乌达成协议期限#】央视新闻报道,

【#特朗普再次表示对普京失望##特朗普谋划缩短俄乌达成协议期限#】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28日,正在英国苏格兰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感到非常失望,将缩减此前用以给俄罗斯与乌克兰达成协议所设定的50天期限。特朗普表示:“我对普京总统感到失望,非常失望,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考虑,我会把给他的50天期限缩短,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知道答案了。”近期,特朗普已多次公开对普京表示不满。特朗普此前于7月14日提出“50天期限”,并威胁称,如果在此期间达不成协议,将加大对俄罗斯的经济惩罚,征收约100%关税。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格鲁什科当时回应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向俄罗斯发出的“50天期限”最后通牒“非常奇怪”,且西方始终未敦促乌克兰同俄罗斯重启谈判。格鲁什科说:“首先这非常奇怪。任何协议都应以谈判为基础。而目前乌克兰方面实际上处于缺席状态。由于昨日(西方)并未向乌方提出任何呼吁,要求其尽快回应俄方重启谈判的意愿,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西方实际上并不真正希望推动谈判取得成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曾就美国借关税施压俄罗斯一事表示,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我们始终认为,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中方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希望各方能为推动乌危机政治解决进一步营造氛围、积累条件,多做有益于劝和促谈的事情。
访华归来的冯德莱恩,说出自己的无奈后,代表欧盟“举起了白旗”7月27日,结束访

访华归来的冯德莱恩,说出自己的无奈后,代表欧盟“举起了白旗”7月27日,结束访

访华归来的冯德莱恩,说出自己的无奈后,代表欧盟“举起了白旗”7月27日,结束访华行程后,冯德莱恩火速前往苏格兰和特朗普见面,这是一次非正式会晤,但就是在这样一个非正式场合下,美国政府举起了“屠刀”,步步紧逼,将欧盟的退路完全封死了。会晤结束后,特朗普单方面宣布,美国已经和欧盟达成新的贸易协议。这份协议的主要内容有三条:美国对欧盟的关税最终确定为15%,比10%的基准数值高,比日韩这个级别又要低一些;欧盟在一份价值7500亿美元的能源协议上签字:如果说前两条还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话,那么这第三条就是欧盟投降的“证据”,欧盟承诺,将向美国追加6000亿美元的投资,此外,欧盟还同意从美国采购一批总价值数千亿美元的武器。特朗普给欧盟的“安慰奖”是:允许欧盟保留一部分市场自主权。所以特朗普在达成协议后显得非常高兴,甚至认为这是一笔比之前访问中东三国带回来的3万亿美元订单分量更重的交易。没错,这就是特朗普2.0时期最大的特点,把政治商业化,在军事霸权之下,经济逻辑和外交基准点纷纷让路。冯德莱恩很无奈,几个月以来,欧盟在俄乌冲突一事上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就是不想破坏现有的平衡,希望和美国达成一份相对公平的协议,但一切都是徒劳。协议是她签下的,冯德莱恩不想当这个罪人,但没得选择,只能顾左右而言他,称“欧盟和美国加起来有8亿人口,GDP总值占全球44%,这就是最大的稳定因素”,她只能拿出这个数据来安慰自己,安慰欧盟27个成员国。但现实是,欧盟现在仍然离不开俄罗斯的俄天然气,仍然不敢跟中国脱钩。15%的关税合理吗?和美国的其他盟友相比,貌似合理,但对于欧盟来说,这是一大退步。说打气的话后,冯德莱恩马上沮丧了起来,她说起日前的访华之行,很遗憾,欧盟没能从中国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当然,15%也不算是最坏的结果。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发动关税战时,给欧洲定的基调就是20%,随后欧盟进行了强烈的抗议,站在欧盟的立场,这几十年来,欧盟一直是美国的忠实盟友,也是美国最大的一个“养分池”,欧盟认为自己跟美国是一体的,理应享受零关税政策。但特朗普显然不是这么想的,在他看来,如今的欧盟跟美国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美国一直充当欧盟的保护伞,付出得更多,而欧盟是受益方,如今美国回收点利息是本分。现实是残酷的,虽然现在美国受困于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短期压力,但是特朗普并不打算因此对盟友们作出让步。之前日本和美国也达成了协议,如今美欧的贸易协议也敲定,客观来说,欧盟现在和日本处于同一梯队,接下来,按照顺位应该轮到韩国、印度这些国家,据外媒报道,这些国家的相关高级官员已经抵达华盛顿。在中美谈判之前,美国的目的是先和盟友谈妥,然后集中力量搞一桩“大生意”。#MCN双量进阶计划#
俄罗斯的好日子到头了!美国和欧盟达成了关税协定,进口到美国的商品将征收15%的关

俄罗斯的好日子到头了!美国和欧盟达成了关税协定,进口到美国的商品将征收15%的关

俄罗斯的好日子到头了!美国和欧盟达成了关税协定,进口到美国的商品将征收15%的关税,比此前的30%少了一半,对欧盟来说,算是涉险通关,但欧盟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其中一个代价是从美国购买武器。欧盟购买武器干什么?肯定是给乌克兰对付俄罗斯啊,这次协定中,预计购买武器的花费会在3000亿美元左右,远超欧盟过去三年对乌克兰支援的总额,也就是说,俄罗斯想要赢得胜利,最少还要打三年,甚至更久,到时候就看谁先扛不住认输了,所以说,这个关税协定,对俄罗斯来说简直就是一次重击。除此之外,美国还计划对俄罗斯实行二次制裁,虽然俄罗斯和美国经济早就脱钩,美国没什么可制裁的,但这次美国准备把手伸向那些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比如印度和中国。一但失去这两个国家的购买,俄罗斯经济会出很大问题,印度方面已经开始在全球寻找石油市场,中方暂时回应此事,本来一片大好的前景,就因为美国的几个举措,俄罗斯又要陷入被动,确实挺意外的,就看普京接下来如何应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