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比邻星

以人类目前的科技,再过三百年,能走出银河系吗?首先,咱们得知道银河系有多大。银河

以人类目前的科技,再过三百年,能走出银河系吗?首先,咱们得知道银河系有多大。银河

以人类目前的科技,再过三百年,能走出银河系吗?首先,咱们得知道银河系有多大。银河系是个盘状的星系,我们太阳系就在这个盘子里,距离银河系中心大概25000光年,离银河系边缘差不多也是这个距离。那要飞出银河系,最近也得跑出去25000光年。一光年有多远?简单点说,一束光,以每秒能绕地球近8圈的速度跑上整整一年,那距离就是一光年。具体数字大约相当于63240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就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1.5亿公里)。离我们最近的恒星邻居是谁?是比邻星,它属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统,距离我们大约是4.24光年。听起来好像不远?但换算成天文单位,大概是27万个!也就是27万个地球到太阳那么远的距离。想想看,一颗米粒上的微小生物,它能看到几千公里外那个乒乓球吗?它能靠自己爬过去吗?就算它想去,这颗米粒上所有的“资源”能支持它这趟相当于绕着地球赤道爬无数圈的旅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个空间上的距离,本身就像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然后就是时间的问题。即使我们把目光放低点,只想跨过那4光年多点的距离到达比邻星——这个在我们篮球模型里相当于几千公里外乒乓球的旅程——又需要多久呢?我们目前为止跑得最远最快的人造物体,是NASA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它从1977年发射升空,依靠引力弹弓加速,辛辛苦苦飞了35年,直到2012年才飞了178亿公里左右,勉强摸到了太阳系的边缘。这点距离是多少天文单位?也就140多个。而比邻星有27万个天文单位呢!我们才跑了140,得再跑269860趟“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才能到。旅行者1号的速度大约是每秒17公里,这已经是目前人类科技能达到的很不错的星际速度了。即便如此,它需要多少年才能飞到比邻星?七八万年!是的,七万到八万年。地球上整个人类有记载的历史才几千年。人类个体寿命呢?一百年已经是极限了。别说个人,一个文明能否稳定延续数万年,中间不经历战乱、天灾、资源枯竭或者技术倒退而消亡,这都是未知数。在动辄几万年的旅程面前,人类的寿命和文明延续的时间,脆弱得像狂风中的烛火。也许你会说,我们以后造更快的飞船,接近光速,那样时间就短了。理论上没错,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飞船速度越接近光速,船上时间流逝会变慢。假设我们造出接近光速飞行的飞船,船上的宇航员感觉可能只用几年或几十年就到了比邻星。但这带来了三个致命问题:飞船上的时间变慢了,但地球上的时间依然正常流逝。当飞船以接近光速飞到4光年外的比邻星再折返回来时,飞船内的人感觉可能只过了十几年,但地球上已经过去八九年了!想想看,你送一位朋友上这样一艘飞船,他感觉出门一趟就十几年回来了,但回来地球一看,已经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认识的人都早已作古,连文明本身可能都面目全非了。这对宇航员个人和与地球的联系意味着什么?要把一艘哪怕质量不大的飞船加速到接近光速,所需要的能量是难以想象的巨大。消耗多少能源?可能需要把整个太阳系所有的物质转化为能量,都未必够用!我们太阳系的主要“家当”就是太阳以及几颗行星及其卫星。倾尽整个太阳系的资源才能送一小部分人走吗?就算我们消耗整个太阳系的能量造出了光速飞船去了邻近恒星,但太阳系也成了废墟。飞出去的人成了漂泊在星空间再无母星可回的孤儿,对留在太阳系以及整个人类文明来说,这代价也太过沉重,完全失去了意义。所以,即使我们掌握了接近光速的技术,太阳系这点“家底”根本支撑不起像样的、能持续发展的星际旅行。我们把整个太阳系的资源全砸进去,也跑不了多远。要飞出银河系?目标是那25000光年的边界!用光速跑也得整整25000年——相当于人类从最早的村落文明一直延续发展至今所需时间的五六倍!这需要的能量级别,恐怕得搜刮整个银河系的物质来转化,才有可能填满。这现实吗?科幻小说和电影里常见的终极手段是“虫洞”或者“空间折叠”、“曲率驱动”。它们能瞬间跨越遥远的空间。这想法固然激动人心,但回到现实,这些都是极端的科学假说,没有任何观测证据支持其可行性。理论物理确实推测在极端条件下时空结构可能存在连接遥远两点的“桥梁”——虫洞。但所有理论模型都表明,要打开和稳定虫洞,需要一种具有奇特物理属性(“负能量”)的、现实中从未发现的奇异物质。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没人知道。即使存在,如何大规模获取和应用?更是难题。而且,虫洞入口很可能与黑洞有关联,那是连光都无法逃脱的超强引力陷阱,任何物质接近都会被撕碎成基本粒子。人靠近这种入口本身就已经是灰飞烟灭了,何谈穿越?这个宇宙远比想象中更广袤,而人类自身及其所拥有的资源,也远比想象中更渺小。银河系之外,对我们而言,依然是一片永远无法触及的深海。
50年前,人类向深空发射的信号,终于在20多年后收到了回复,科学家破解信号后,发

50年前,人类向深空发射的信号,终于在20多年后收到了回复,科学家破解信号后,发

50年前,人类向深空发射的信号,终于在20多年后收到了回复,科学家破解信号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难道真的是外星文明所为吗?2015年的那个寂静夜晚,改变了天文学家杰克·威尔逊的一生。作为美国在澳大利亚深空射电望远镜站的值班科学家,他习惯了漫长的观测夜晚,习惯了宇宙深处传来的各种常规信号。然而那天不一样,他的设备捕捉到了一串不同寻常的电波。"这个信号的规律性太强了,"威尔逊回忆道,"它有着明显的人工特征,不像是自然现象产生的。"信号分析显示,它来自距离地球约5万光年的深空,而且具有特殊的衰减曲线。这一发现迅速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这串神秘的信号,让人们不禁想起50年前那个充满希望的时刻。1977年,人类向茫茫宇宙发射了旅行者1号探测器,携带着人类文明的信息,寻找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当时的科学家们满怀期待,希望有朝一日能收到回应。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种期待逐渐变成了等待,等待又变成了遗忘。"旅行者1号至今都没有飞出太阳系,"天体物理学家苏珊·李解释道,"按照它现在的飞行速度,完全飞出太阳系至少还需要上万年时间。人类文明的历史才不过几千年,上万年对我们来说实在太漫长了。"就在科学家们几乎忘记这段历史时,2015年的信号仿佛是宇宙深处传来的回音。经过数月的密集工作,由全球顶尖密码专家组成的团队终于破译出了信息内容:"请指示我们到第四宇宙,这里发生爆炸,处境非常危险,位置在12银河系。""当我们第一次看到破译结果时,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参与破译的语言学家劳拉·陈说,"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没有任何地球上的语言逻辑。'第四宇宙'?'12银河系'?这些概念完全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这条信息让科学家们陷入了空前的困惑。它听起来像是一条求救信号,但发送者似乎生活在一个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宇宙认知体系中。更令人不安的是,信息中提到的"爆炸"和"危险",暗示着某种灾难正在宇宙的某处发生。"如果这确实是来自外星文明的信息,那么他们的科技水平一定远超我们,"天体物理学家马克·约翰逊表示,"能够跨越5万光年发送如此清晰的信号,至少需要三级文明的科技水平。而人类现在还停留在0.7级,连一级文明都不到。"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这个信号与1977年的"Wow"信号和2019年来自比邻星的信号有某些相似之处,都具有明显的人工特征。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浮出水面: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并不孤独?在科学家们解读那条来自深空的神秘信息之后,一场关于宇宙本质的大讨论在全球科学界展开。这并非人类第一次接收到疑似外星信号。早在1977年8月16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射电天文学家杰瑞·埃尔曼就曾接收到一个特殊的窄频无线电信号。当时,埃尔曼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了一段异常强烈的信号,他激动地在纸上圈出这段数据,并写下了"Wow!"(哇!)。这个信号因此得名,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认真对待的可能来自外星智慧生命的信息。"'Wow'信号至今仍是个谜,"哈佛大学天文学教授艾伦·哈格斯说,"它没有重复出现,我们也无法确定它的确切来源。但它打开了人类寻找外星文明的大门。"2019年,另一个重要的信号被澳大利亚天文台捕获。这是一种频率为982MHz的窄频信号,来自比邻星方向,且存在明显的频移特征。比邻星是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距离地球仅4.2光年。这个发现让许多人想起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小说中描述了来自比邻星的三体文明与地球的接触。"科幻有时候会成为现实,"国际天文联合会主席拉蒙·蒙特罗说,"《三体》中描述的情景与我们的发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我们必须用科学方法分析这些信号,而不是被想象力左右。"随着对2015年那条神秘信息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开始思考"第四宇宙"和"12银河系"这些概念可能的含义。这让现代宇宙学中的平行宇宙理论再次受到关注。根据这一理论,我们的宇宙可能只是众多宇宙中的一个。"有两种主要的多重宇宙模型,"麻省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西蒙斯解释,"一种认为宇宙像洋葱一样层层嵌套,另一种则认为各个宇宙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但可能通过某种通道相连。"这些通道可能就是黑洞。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它可以吞噬一切接近它的物质和能量。但科学家们一直不清楚被黑洞吞噬的物质去了哪里。一种理论是,黑洞的另一端可能存在所谓的"白洞",而黑洞与白洞之间形成的虫洞,可能是连接不同宇宙的通道。"如果虫洞真的存在,那么发送信号的文明可能已经掌握了穿越空间的技术,"普林斯顿大学的宇宙学家萨拉·康纳表示,"按照卡尔达肖夫文明等级划分,他们至少是三级文明,能够利用整个银河系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