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民警

1987年,一缉毒民警,以回族老板身份打入毒贩内部,吃饭时,毒贩突然夹起一块猪肉

1987年,一缉毒民警,以回族老板身份打入毒贩内部,吃饭时,毒贩突然夹起一块猪肉

1987年,一缉毒民警,以回族老板身份打入毒贩内部,吃饭时,毒贩突然夹起一块猪肉,放进他碗里,谁料,他腾的一下站起来,火冒三丈,怒目圆睁:“你懂不懂规矩?”陈建军,这个名字听起来普通,却承载着一段不平凡的英雄人生。他1962年出生在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的一个警察家庭,父亲是当地公安干警,从小家里挂满了锦旗,这让他早早就立下志向,要当一名人民警察。1982年,云南成立第一支缉毒专业队伍,他通过层层选拔,加入砚山县公安局缉毒队。那时候,云南边境毒品问题严重,贩毒团伙猖獗,缉毒民警的工作危险系数极高,可陈建军没半点犹豫,直接投身一线。为了打入毒贩内部,他得把自己彻底“改头换面”。烫头、纹身、花衬衫、嘴里叼烟,整个人看着就像街头混混。这伪装效果太好,连家人都认不下了。母亲觉得他走歪路,妻子甚至跑到警局闹着要离婚。可他只能咬牙扛着,连解释都不能多说一句。父亲凭着老公安的直觉,猜到他可能在执行任务,私下劝家人:“孩子有自己的路,让他走。”就这样,陈建军硬是靠着这份坚持,5年里24次深入毒窝,抓了19个毒贩,缴了50多公斤鸦片,立了三等功。1987年9月,他接到任务,要打入一个叫周荣云的贩毒团伙。这次,他化装成回族商人,和战友戚砚明一起行动。为了摸清团伙底细,他得跟毒贩混熟。那天吃饭,周荣云突然夹了块猪肉放他碗里,想试探他是不是真回族人。陈建军心里明白,这是生死关头。他立刻站起身,拍桌子瞪眼,声音大得震人,说回族人不吃猪肉的事。周荣云被唬住了,赶紧赔笑,觉得他是真老板。从那以后,陈建军在团伙里站稳了脚跟,收集到了不少关键情报。到了1987年12月15日,他接了个更危险的任务,要查广南县曙光乡的一起大案。他装成老板,带着现金去跟毒贩交易。谁知毒贩临时改了地点,挑了个偏僻的废弃仓库,他没法通知战友,只能单枪匹马进去。仓库里六七个毒贩,全都带着家伙,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交易时,一个毒贩起了疑心,拔枪指着他。陈建军当机立断,开枪撂倒一个,又打伤一个。可对方人多,他腹部中了枪,血流了一地,最后还是倒下了。战友赶到时,他已经没了气息,手里还攥着枪,眼睛瞪得大大的,像在跟毒贩较最后一口气。陈建军的牺牲让整个警队都炸了锅。1988年,他被追认为共产党员,云南省政府批他为烈士,公安部给了他“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的称号。他走的时候,女儿才1岁半,后来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拿了硕士学位。他的两个弟弟也受他影响,先后进了警校,当了警察。2016年,砚山公安警史馆还专门给他设了个“英雄模范”展区,把他的事迹永远留了下来。说到陈建军,就得提他那股子韧劲。他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传奇人物,就是个普通民警,可他硬是用命换来了毒贩的下场。24次卧底,不是24次度假,那是拿命在拼。云南那地方,毒贩子心狠手辣,一个不小心就回不来。他为了任务,连家人都瞒着,伪装得连邻居都骂他不务正业。可他从没抱怨过一句,就想着多抓几个毒贩,多缴点毒品,让老百姓少受点害。那次猪肉试探的事,现在想想都觉得悬。他要反应慢一点,或者没吼那一嗓子,可能身份就暴露了,后果不敢想。可他愣是靠着机智和胆量,把危机给化解了。这事听着简单,但背后是他对任务的专注和对身份的把握。毒贩不是傻子,一个细节不对就可能翻船,陈建军能混进去,还能混得稳,靠的是真本事。最后那次任务,他其实有机会撤的。毒贩改地点,他完全可以说信号不好,找理由拖一拖。可他没退,选择一个人往前冲。这不是逞英雄,是他觉得自己不去,毒贩就跑了,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他用命换来的,是一个毒贩被击毙,一个被击伤,团伙被端了个大半。这代价太大了,可这就是缉毒民警的现实。陈建军的父亲后来回忆,说儿子小时候就老实本分,没想到长大了这么拼。他走了,留下的不只是个英雄称号,还有一家人的骄傲和遗憾。他的故事,不是电影里那种花里胡哨的剧情,就是实打实的血汗和牺牲。现在毒品问题还没彻底解决,但有陈建军这样的民警在前头趟路,后头的战友才更有底气接着干。
举报中国人偷捕寄居蟹的四人被表彰5月底,鹿儿岛县警察奄美警察局向奄美市的4

举报中国人偷捕寄居蟹的四人被表彰5月底,鹿儿岛县警察奄美警察局向奄美市的4

5月底,鹿儿岛县警察奄美警察局向奄美市的 4 人和2家单位颁发了奖状,感谢他们为举报调查三名中国男子偷捕寄居蟹做出了贡献。三名中国籍男子因未经许可在奄美大岛捕获约 5,200 只凤头鹦鹉寄居蟹,违反《文化财产保护法》而被...
2025年4月16日,新疆两岁女童失足掉入泥井,民警、消防、医护人员都赶到现场,

2025年4月16日,新疆两岁女童失足掉入泥井,民警、消防、医护人员都赶到现场,

2025年4月16日,新疆两岁女童失足掉入泥井,民警、消防、医护人员都赶到现场,可由于井口太小,无法救援,谁料,此时,一个女声响起:“我下去吧!”说话的女孩是辅警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她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而且她的哥哥肉孜麦克提·阿布杜喀迪尔也曾是洛浦县公安局的一名辅警。从小耳濡目染,她发誓自己长大一定要当警察。2023年5月,还不满23岁、大专毕业的布帕太姆成功成为杭桂派出所的一名辅警。她对待工作认真、哪里的任务艰难,她越往哪里去,对人态度和蔼,又能歌善舞,大家都很喜欢她,她也被辖区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布警官”。这天,接到小女孩掉井的报警后,她立刻和队友一起出发,匆匆赶到现场,本以为是场简单的救援,谁料,到地方后才发现,救援难度很高。这口井很深,距离地面大概40米,井底全是淤泥,从上面看,小女孩的整个小腿已经全部陷入泥里了,长时间的不能动弹和缺氧,已经让她耗光了精力,哭声都变得非常微弱……父母在一旁急得抹眼泪,不住地请求大家:“救救我的孩子,救救我的孩子!”警察和消防也是立刻拿出救援装备,然而,令他们感到十分焦灼地是,这个井口非常狭窄,直径不足40厘米,成人根本无法下去,而那些常规救援设备也施展不开。这可咋办,救援只能暂停,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站出来,一边脱外套,一边说:“我瘦一些,我下去救人吧!”同事担心地看了看她:“你行吗?”井底严重缺氧,而她又如此瘦小,身体能不能扛得住?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没有犹豫,坚定的点点头:“我可以,时间紧迫,不能再等了。”在同事和消防员的帮助下,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腰间系好安全绳,一点一点下到井内,然而,井内氧气含量太低,还没等降到井底,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就有了窒息感,随即头晕耳鸣,身体很不适。可她马上就能拉住小女孩了,不能放弃,于是,她努力调整呼吸,继续往下,终于成功来到小女孩身边。她用尽全力,将小女孩从淤泥中拉了出来,并迅速用安全绳,将已经浑身无力的女孩固定在自己的胸前,一只手紧紧托住孩子,另一只手拽住绳索,向井口发出拉升信号。上面的人兴奋道:“成了,成了!”赶紧拉绳。在升井过程中,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担心孩子受伤,忍着身体的巨大难受,全程用身体护住孩子的头部。好在,两人最终被成功拉了上去,医护人员迅速上前给她们戴上吸氧面罩,将她们紧急送往医院。经过及时抢救,小女孩并无大碍,父母抱着她来到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的病房,向她致谢:“小布警官,谢谢您,您挽救了一个家庭啊,我们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您!”孩子也用稚嫩的声音说着感谢:“谢谢姐姐!”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笑着说:“不用谢呀,这本来就是我该做的,穿着这身警服,就该为人民服务,只要孩子好好的,我这伤就受的值。”医生要求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在医院休养几天,可她一心惦记着自己的工作,每天嚷嚷着要出院……为了表彰她的勇敢,局里授予她“见义勇为模范”称号。网友评论:虽然从井里出来时,你浑身是泥,看起来很狼狈,可在大家眼里,那一刻,你就是全世界最美的姑娘!
眼泪止不住了!”女子突发疾病,用最后一丝力气找民警求助,她说“我是外地人,在德州

眼泪止不住了!”女子突发疾病,用最后一丝力气找民警求助,她说“我是外地人,在德州

眼泪止不住了!”女子突发疾病,用最后一丝力气找民警求助,她说“我是外地人,在德州没家属!”不料,民警的一句话让她感恩至今:“放心,有我们在!”结局太暖心......生活中总有些意外让人措手不及,但关键时刻的一个小小举动,却能温暖人心一辈子。据闪电新闻5月29日的报道,就在山东德州,一位外地来的李阿姨就经历了这样一场惊险又感人的故事。2023年,她正开车出差,突然感觉浑身无力,连话都说不出来,原来是她突发了重症肌无力!危急关头,她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把车开到了附近的派出所求助。民警们一见这情况,二话不说就行动起来:一边紧急拨打急救电话,一边安排警车开道,还开着李阿姨的车往医院赶,好和救护车会合。整个过程快得惊人,只花了十多分钟就把她安全送达医院。多亏了这及时的帮助,李阿姨才化险为夷。当时,李阿姨因为说不出话,只能在纸上写字表达担忧:“我在德州没家属。”民警程相国立刻安慰她:“放心,有我们在!”这句话像一束光,照亮了她的无助时刻。一年多后,李阿姨的身体逐渐康复,但心里总惦记着那个没来得及亲口说出的“谢谢”。于是,她专程从外地赶回德州,带着自己亲手编织的花束和一面锦旗,找到了程警官所在的派出所。两人热情拥抱的那一刻,她终于补上了那句迟来的感谢。现场的画面温馨得让人鼻酸,仿佛时间倒流,见证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善意。这个故事传开后,网上炸开了锅,各种评论像潮水般涌来:“太暖心了,警察叔叔们真是我们的守护神!”“关键时刻靠得住,这才是真正的安全感。”“一个小小的承诺,却给了别人活下去的勇气,看得我眼泪汪汪。”这些声音汇聚成一股暖流,提醒我们,在陌生城市里遇到困难时,总有人在默默守护。说到底,程警官那句“有我们在”不只是安慰,更是对责任的担当,它体现了警察队伍的无私奉献,也点亮了社会中的互助之光。生活或许充满未知,但有了这样的正能量,我们就能勇敢前行,相信善意终会得到回响。为所有默默付出的英雄们点个赞吧!
广东,一裸体男子持刀闯进一家奶茶店,现场情况危机四伏,所幸奶茶店的一名店员小伙沉

广东,一裸体男子持刀闯进一家奶茶店,现场情况危机四伏,所幸奶茶店的一名店员小伙沉

广东,一裸体男子持刀闯进一家奶茶店,现场情况危机四伏,所幸奶茶店的一名店员小伙沉着应对男子,并抓准时机果敢出手将男子控制住了。最终,小伙协同赶来的民警及路人一同将男子制服,成功化解了危机。也正是小伙的及时出手,现场才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件。对此奶茶店也因这份见义勇为,奖励了小伙5000元正能量奖金!视频显示,奶茶店正常营业期间,一名男子全身赤裸的持刀进入店内。当时门店内还有多名顾客,其中一部分顾客见状后从侧门成功逃离,而一部分顾客也在店员们的引导下躲进了后厨。但该男子在店内坐了一会后,竟起身进入门店调饮与后厨区域,此时门店店员小伙小陈不但没有害怕男孩,还淡定的上前与其和谐交谈,期间小陈也一直在寻找机会。而就在男子转到后厨,突然将手中的刀具放在地下之时,眼疾手快的小陈抓住机会便踢走了刀具,并一把抱住了男子。后小陈又奋力将其抱拖至店门外与其周璇,随即协同赶来的民警及路人一起将男子给成功制服,而男子也被警方带走调查。也正是店员小陈的果断出手,让该起突发事件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受伤。对此,奶茶公司也对小陈及其他三位店员的见义勇为表示赞扬,并对他们进行了嘉奖。其中,最勇敢机智的小陈直接奖励了5000元正能量奖金,其余三人每人奖励了1000元正能量奖金。不得不说,真是有惊无险,好在店员小伙机智又勇敢,倘若不是他的沉着应对及果断出手,这后果真的不敢想象。当然,小伙这正义行为,不但是化解了一份危机,更是给社会和谐献出了一份可贵的正能量。如此有责任有担当的小伙,个人觉得完全可以升店长!不过奶茶公司也做的很好,面对这种见义勇为的勇敢行为,就是应该去鼓励和赞扬,让这份勇敢的正义传递到每个人心中!

四川一男子因坐过站流落安徽砀山,身无分文,饿了两天无奈向民警求助,没想到民警竟带

四川一男子因坐过站流落安徽砀山,身无分文,饿了两天无奈向民警求助,没想到民警竟带他去夜市吃炒面,喝丸子汤,撸串,接下来民警举动让男子感动得落泪!四川宜宾一男子坐火车,...男子身无分文饿了两天后,无奈找到警察求助。...

四川小伙下错站身无分文 砀山民警温暖助力帮其返乡

砀山县公安局民警邵晓严接警后迅速赶到,发现小伙子神情疲惫,立即将他带到附近夜市。“他饿得厉害,但特别腼腆,连饭都不好意思点。邵晓严回忆道。民警自掏腰包,为小任点了一份热腾腾的炒面、一碗丸子汤和几串羊肉串,还贴心...
“坏人变老了!”近日上海,一86岁老人在儿子去世后,坚持住在孙女家中,要求孙女和

“坏人变老了!”近日上海,一86岁老人在儿子去世后,坚持住在孙女家中,要求孙女和

“坏人变老了!”近日上海,一86岁老人在儿子去世后,坚持住在孙女家中,要求孙女和儿媳赡养自己,为此不惜撬门入室、持刀威胁!政府上门协调,发现老人还有两个女儿,可两个女儿却都拒绝赡养老人,老人不仅不怪女儿,反而还赖上孙女一家,甚至为此在楼道里住了4个月!“我不管!他死也要死在上海!”大女婿的怒吼在电话里炸开,震得电话那头工作人员耳膜生疼。只听他吼完便“啪”地一声挂断电话,只留下办公室里一片沉默。窗外,梅雨季节的闷热裹挟着潮湿,像一块厚重的抹布压在每个人的胸口。而在临夏路999弄小区的楼道里,86岁的何老伯正蜷缩在发霉的被褥上,脚边堆着邻居偷偷放下的饭盒,而这已经是他“蜗居”楼道的第4个月。但并非是普通的赡养纠纷,而是一场亲情崩塌后的荒诞剧。6年前,何老伯的儿子因癌症离世,使得原本平静的家庭关系迅速恶化。而作为儿媳和孙女的唐女士和何女士二人,却成了老人这场荒唐赡养纠纷的直接“受害者”。除夕夜,老人因一句口角掀翻餐桌,砸碎碗碟,甚至抄起水杯砸向年仅5岁的曾孙女。监控录像里,他挥舞菜刀、用扳手撬门的画面让家人彻底寒了心。“我妈现在连门都不敢出,生怕他突然冲进来。”何女士的声音颤抖着,手机里的视频显示老人曾持刀抵住门缝,刀刃在监控镜头下泛着冷光。更讽刺的是,何老伯并非无家可归。他在江苏泰兴还有两个女儿,但她们的态度比上海的梅雨天更阴冷。大女儿经济宽裕,却撂下一句“按道理我们不可能养他”,小女儿则干脆避而不见。直到江桥镇民政办发函泰兴民政部门请求协调,对方回复“会核实”,便再无下文。而在5月7日,老人被强制送回泰兴,在村委会住了4天后,再次扒火车返回上海,继续做起他的“楼道钉子户”生涯。但由于这位八旬老人白天堵消防通道,夜里在绿化带排泄,甚至戳爆了孙女的汽车轮胎,搅得周围住户不得安宁。使得他在此做“钉子户”的4个月内,当地警方已处理了二十多起,有关与这位老人报警事件,最终不得不安排两名特保24小时“看守”这位“法外狂徒”但爆点在于,这场悲剧的根源并非单纯的赡养缺失,而是长达数十年的家庭裂痕。何女士透露,爷爷从小重男轻女,财产全给了儿子,对两个女儿不闻不问。“姑姑们恨他,现在巴不得他死在外面。”而法律上,孙女本无赡养义务,但伦理的枷锁让她陷入两难。她曾提议三家平摊养老院费用,却遭姑姑们断然拒绝。“她们说,‘要告就去告,我们等着’。”直到5月13日下午,这场闹剧迎来短暂的高潮。其原因在于何老伯再次撬锁试图闯入孙女家,被民警强行带走。而他的几件发臭的衣物、一个锈迹斑斑的扳手,也都被塞进编织袋扔在路边。而泰兴方面传来最新消息:两个女儿仍拒绝签字接收。但面对律师,若老人因露宿发生意外,女儿可能面临遗弃罪指控的警告。此刻没人关心法律后果。人们只看到,一个86岁的老人,像块被亲情碾碎的渣滓,卡在道德与法律的夹缝中,慢慢腐朽。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到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家庭##赡养那些事##子女能否防老?#信息来源:极目新闻|《86岁老人住在楼栋底楼过道近4个月,回女儿家被拒之门外,女婿强硬发声》

太原不仅有精彩的演唱会,更有暖心警察

出门在外,无论是丢了手机还是钱包都足够让人头疼,特别是身处他乡的游客,...最终,歌迷小陈拿回了自己遗失的钱包,激动地对民警连连道谢:“太原不仅有精彩的演唱会,还有这么暖心的人民警察。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辛戈)
俩老人挖野菜走失身处野地,民警“电话遥控”找到

俩老人挖野菜走失身处野地,民警“电话遥控”找到

接警后,凤翔镇南派出所民警与报警男子迅速取得了联系,了解到其父母年事已高,大爷罗某94岁,大娘付某84岁,老两口走失是付某向儿子主动拨打电话告知的。由于上了年纪,老两口只知道自己走失了,但是所在的位置却浑然不知,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