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炮弹

自从朝鲜开始为俄罗斯提供支援后,俄罗斯的炮弹就像不要钱一样,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火

自从朝鲜开始为俄罗斯提供支援后,俄罗斯的炮弹就像不要钱一样,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火

自从朝鲜开始为俄罗斯提供支援后,俄罗斯的炮弹就像不要钱一样,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火力极其猛烈,令人叹为观止。而在美国,特朗普放言要为乌克兰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并且将“爱国者”导弹送到乌克兰。他豪言壮语,但美国...
1951年,志愿军战士王小亮看到战友被炮弹炸伤,鲜血直流,急忙跑过去帮他止血。突

1951年,志愿军战士王小亮看到战友被炮弹炸伤,鲜血直流,急忙跑过去帮他止血。突

1951年,志愿军战士王小亮看到战友被炮弹炸伤,鲜血直流,急忙跑过去帮他止血。突然,战友使出全身最后的力气,一脚把他踢到一边:“快隐蔽!瞬间,又一发炮弹打来,在刚才的位置上爆炸了。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等王小亮爬过来...
1940年,115师686团炮弹告急,全团只剩下3发炮弹,团长张仁初急得团团转。

1940年,115师686团炮弹告急,全团只剩下3发炮弹,团长张仁初急得团团转。

1940年,115师686团炮弹告急,全团只剩下3发炮弹,团长张仁初急得团团转。这时,一个侦察员告诉他,城中的鬼子刚运来了几百发炮弹!话说白彦镇卡在抱犊崮与天宝山要地,而地主孙鹤龄的伪军与日军在此筑巢,像根毒刺扎进鲁南...
俄1万多枚导弹、数万架无人机、几百万发炮弹都击不垮乌克兰,终于找到原因,这次威胁

俄1万多枚导弹、数万架无人机、几百万发炮弹都击不垮乌克兰,终于找到原因,这次威胁

俄1万多枚导弹、数万架无人机、几百万发炮弹都击不垮乌克兰,终于找到原因,这次威胁下狠手。俄军炸了乌克兰的兵工厂、炸了弹药库,连炼油厂都没放过,按说早该把乌克兰的战争机器砸个稀巴烂,可前线的乌军手里的武器非但没少,反而越打越先进,这就让人纳闷了。后来俄军情报部门一查,好家伙,原来乌克兰的军工产业链根本不在自己地盘上,全藏在北约国家的工厂里。从波兰的无人机生产线到德国的炮弹组装车间,从法国的导弹制导系统到美国的电子芯片,乌克兰的武器装备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北约国家的工厂里冒出来,再通过秘密通道运到前线。俄军就算把乌克兰本土炸成废墟,只要北约的生产线还在转,乌克兰的战争能力就死不了。更绝的是,北约不光给武器,还手把手教乌克兰怎么打仗。从战术培训到情报共享,从网络战支援到电子对抗,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早就不是三年前那支靠苏联老装备勉强撑着的部队了。俄军发现,自己面对的其实是一支由北约技术武装起来的“影子军队”,而乌克兰不过是个幌子。俄罗斯这下算是明白了,要想彻底击垮乌克兰,必须切断北约的输血管道。于是,俄军开始对北约的军事援助链条下手。他们用高超音速导弹袭击了波兰和罗马尼亚的边境运输枢纽,用无人机群骚扰匈牙利的武器中转仓库,甚至通过网络攻击瘫痪了德国军工企业的订单系统。这些动作表面上是针对北约国家,实际上是在警告:再敢给乌克兰送武器,别怪我不客气。但北约也不是吃素的。美国宣布向波兰增派两个装甲旅,德国重启了冷战时期的地下弹药库,法国则把航母战斗群开进了地中海。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公开放话:“任何对北约成员国的攻击都将触发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这话摆明了是告诉俄罗斯,别想动北约的奶酪。这场博弈的焦点逐渐从乌克兰战场转移到了北约的军工产业链上。俄罗斯明白,光靠轰炸乌克兰本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让北约国家为支持乌克兰付出代价。于是,他们开始对北约的能源命脉下手。俄罗斯暂停了对德国的天然气供应,削减了对法国的石油出口,甚至通过白俄罗斯向波兰边境部署了战术核武器。这些动作就像一记记重拳,打在北约的软肋上。而北约这边也在想办法反制。他们加速推进能源多元化,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同时联合中东产油国增加石油产量,试图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在军事上,北约启动了“欧洲防务基金”,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入500亿欧元升级欧洲的军工产能,确保即便俄罗斯切断能源供应,也能维持对乌克兰的武器输送。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其实比战场上的厮杀更惊心动魄。俄罗斯的目标很明确:要么让北约停止援助,要么让北约为援助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而北约的底线也很清楚:不能让俄罗斯在乌克兰取得胜利,否则整个欧洲的安全架构都将崩塌。现在的局势就像一场拔河比赛,双方都在拼命往后拉,但谁也不敢轻易松手。俄罗斯的导弹还在乌克兰上空呼啸,北约的武器还在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而这场战争的真正战场,已经从顿巴斯的战壕转移到了布鲁塞尔的会议室和柏林的工厂车间。未来的局势会怎么发展,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场冲突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俄乌战争,而是演变成了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战略博弈。乌克兰不过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而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双方在能源、军工、科技等领域的综合实力较量。俄罗斯或许能在战场上取得一时的优势,但要想彻底击垮乌克兰,必须先打垮北约的战争意志。而北约要想赢得这场博弈,不仅需要源源不断的武器援助,更需要在能源、经济、外交等多个战线上与俄罗斯展开长期较量。这场战争,注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最终,谁能笑到最后,取决于谁能在这场综合国力的比拼中坚持到最后。而乌克兰,这个被战火蹂躏的国家,不过是这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当战争结束的那一天,或许人们会发现,真正的赢家不是俄罗斯,也不是北约,而是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普通乌克兰人,他们才是这场战争最大的输家。
泽连斯基等到了,42万枚炮弹运往乌克兰,似乎又能撑一段时间了。关键时刻,特朗普反

泽连斯基等到了,42万枚炮弹运往乌克兰,似乎又能撑一段时间了。关键时刻,特朗普反

泽连斯基等到了,42万枚炮弹运往乌克兰,似乎又能撑一段时间了。关键时刻,特朗普反帮普京一个大忙,俄乌局势或再度升级。那么,乌克兰获得大量炮弹,真是一件好事吗?特朗普又是如何反帮普京一个大忙的?说句实在话,这42万枚...
1952年,在上甘岭战场上,一位首长打电话到前线慰问战士们,却被通信兵怒怼打断,

1952年,在上甘岭战场上,一位首长打电话到前线慰问战士们,却被通信兵怒怼打断,

1952年,在上甘岭战场上,一位首长打电话到前线慰问战士们,却被通信兵怒怼打断,直言让首长说正事,当时在场的战士们都纷纷感到惊讶,一个通信兵怎么敢那样跟首长说话,他哪来的勇气?上甘岭战役的炮火把山头都削低了两米,电话线被炸得像碎布条一样。指挥所跟前线断了联系,急得指挥员直跺脚。135团的电话班副班长牛保才揣着钳子就冲进炮火里,炮弹追着他脚后跟炸,刚接好的线头转眼又断了茬。牛保才在弹坑里爬着找线头,左腿突然一麻,低头看见血像开了闸的渠水往外涌。他拖着半条腿往前蹭,指甲缝里全是焦土和血泥,最后那截线差着三丈远,实在没招了,干脆把铜丝缠在右手食指上,用牙咬住另一头,拿自己身子当了导线。电流窜过全身的当口,指挥所的电话可算通了线。电话那头传来首长带喘的慰问声,牛保才牙关死死咬着铜线,从喉咙里吼出声:"捡要紧的说!线随时要断!"当时坑道里的兵都傻了眼,谁见过通信兵敢这么跟首长呛声?三分钟不到,电流声变成了忙音,战友们后来找到他时,那截咬变形的铜线还嵌在他牙缝里。那天敌人发了疯,三百多门大炮对着巴掌大的山头轰了三十万发炮弹,天上飞机像蝗虫过境。整个上甘岭找不出一块整地,随手抓把土能筛出半斤弹片。牛保才用命换来的三分钟通话,让指挥所把反击命令送上了主峰阵地。上甘岭这锅夹生饭硬是让志愿军啃下来了。战役打完四十三天,联合国军报的伤亡数从两百多涨到九千,实际怕是不下两万五。美军后来再没组织过营级以上冲锋,这场仗生生把敌人的脊梁骨敲断了。这些年壶关县没忘了他们的好儿郎。2023年清明,县里的"红色记忆展"把牛保才的搪瓷缸和接线钳摆在最显眼处,玻璃柜上的说明牌印着那句"捡要紧的说"。县史志办老王说,现在中小学生搞爱国教育,老师都拿牛保才咬电线的事打比方:"这就叫把命豁出去保通信,比什么大道理都管用。"牛保才的名字在"三晋英模数据库"里挂着红框,网上还能搜到他侄子牛建斌前年上传的老照片。照片里二十岁出头的牛保才抿着嘴笑,军装领子浆洗得发白,任谁也想不到这个腼腆的后生会在朝鲜战场上豁出命去架电线。今年开春壶关县修路,特意把南关老街改成保才路,路牌下总有人搁着新鲜的山丹丹花。俗话讲"搭桥铺路积阴德",牛保才拿身子骨搭的那道"人桥",实实在在给祖国铺了条安稳路。信息来源:牛保才英雄事迹核心档案(中国抗美援朝纪念馆藏)"三晋英模"人物数据库(山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官网)壶关县红色记忆主题展览纪实牛保才亲属口述史料(壶关县史志办公室编纂《壶关英烈谱》)上甘岭战役作战数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抗美援朝战争史》)
俄乌大战或许一触即发,有消息称朝鲜向俄罗斯提供了1200万发152毫米口径炮弹,

俄乌大战或许一触即发,有消息称朝鲜向俄罗斯提供了1200万发152毫米口径炮弹,

俄乌大战或许一触即发,有消息称朝鲜向俄罗斯提供了1200万发152毫米口径炮弹,还可能派遣3 万精锐部队支持俄罗斯。如此关键时刻援兵到了,弹药充足,敞开量干就完了!双方现在都在往苏梅地区集结兵力,构筑工事。西方30国联军...
1984年老山前线,25岁的王仁先用血肉之躯为我军炮兵指引目标,发送了1000多

1984年老山前线,25岁的王仁先用血肉之躯为我军炮兵指引目标,发送了1000多

1984年老山前线,25岁的王仁先用血肉之躯为我军炮兵指引目标,发送了1000多条精准情报,当越军炮弹在他身旁落下时,他对着步话机喊出最后一句“我走了!”便永远倒在了这片他誓死守卫的土地上。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1984年7月12日,老山前线的天空灰蒙压抑,火炮声从凌晨响到傍晚,王仁先趴在146高地的石缝里,手里攥着步话机,身上满是灰尘和血迹。军装早已破得只剩布条,眼睛和嘴巴因感染肿得变形,勉强睁开的一条缝仍盯着山下的动静,步话机不断传来后方炮兵的询问,他几乎靠意志回答每一个问题,坐标一条条准确报出。他在高地坚守了四十天,记录了上千个目标的位置,那天炮弹落得尤其密,他在喊出最后一个目标后,轻声说了一句“我走了”,接着整座高地被一阵轰鸣吞没。王仁先是江苏如皋人,父母是工人,家境普通,他高中毕业后,镇上贴出征兵公告,他背着家人偷偷报名,那年冬天,他穿着军装坐着长途车离开家,母亲站在车站边没说话,只是眼圈发红。他到部队后分在炮兵侦察连,当观察员,别人用仪器测距,他站在山头上反复练眼力,烈日下站几个小时,直到误差控制在五米以内,他总说,万一哪天仪器坏了,得靠眼睛顶上,战友们笑他认真,他从不辩解,只埋头练。部队调往老山前线的时候,他已经是副连长,进攻前接到通知,部队将开赴主峰作战,作战时间未定,随时可能伤亡。他在去前线前收到一封信,是相恋五年的女友写来的分手信,信中说她家人不同意她等一个可能残废或者牺牲的人。他把信叠好放进背包,什么也没说,那段时间,他带着一个排在山脚一个村子附近驻扎,住在一户人家,那家的女主人叫阿岩,年纪不大,孩子刚满周岁,男人也在家,常年沉默寡言。阿岩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蒸饭做菜,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细粮都拿出来给他吃,他训练回来,她早早烧好热水,连换下来的脏衣服也帮着洗。他一开始不习惯,总是推脱,但阿岩毫不避讳,连自己丈夫坐在灶前抽烟也不理,时间久了,他从心底升起一丝温情,一次感冒发烧,她熬了家里仅剩的红糖冲水送去,说什么也不让他推开。他喝了,没说话,临行前一天夜里,他去跟她告别,她没哭,只是把军用水壶灌满糖水递给他,他接过来,一口喝下,嘴里甜得发苦。没几天,阿岩的丈夫去部队告发,说妻子和军人行为不当,上级调查后,很快认定他违反军纪,将他从副连长降为排长,并记党内严重警告,部队随后调动,他被分到李海欣高地执行观察任务。高地地形陡峭,地势险要,三面暴露于敌军火力覆盖,是整条防线上最危险的点,他一个人背着装备上山,与另两个士兵一起布置观察哨。刚开始三天,还能吃带去的压缩饼干,后来弹药频繁落地,掩体被炸毁,一名战士当场牺牲,另一人腿部重伤,只能躲在角落,王仁先咬牙坚持,靠着雨水和野菜维生。没有热饭吃,衣服湿透后干了又湿,脸上的伤口因反复擦拭感染红肿,他坚持每天记录敌军动向,报送坐标,步话机天线被炸断,他就用牙咬着导线重新接线,电流轻微击得嘴麻,他忍着接通。七月的雨季,山路泥泞,阵地一有响动,他就爬出石缝观察,手上抓着望远镜和坐标本,石头划破皮肤,血和泥一起混在衣服上,他从不抱怨,每次听到后方反馈“命中”,他就笑一笑。同一个目标有时反复报三次,为了确保精准,他总说,多报准一次,后面的兄弟就少受一次伤,他不是不怕,只是觉得值。7月12日早上,越军大规模反扑,天还未亮,炮弹就连续落在高地上,他趴在石缝里,不停调整坐标,把最后能观察到的敌方火力点一一标注,他的嗓子几乎喊哑,最后靠手势比划,通过无线电信号传出坐标。下午三点,一发燃烧弹落在他身边,把裤子烧着了,他看到敌军在远处架设火箭炮,顾不上拍打火苗,强撑着把坐标喊出来,那一瞬间,高地再次被炮弹覆盖。部队冲上高地时,找到王仁先的遗体,他蜷缩在石缝里,手还握着步话机,坐标本翻开着,最后一页上写着“西北,1200米”。字迹因血迹模糊但仍清晰,清理遗物时,战友发现他贴身藏着一张照片,是他和父母在村口的合影,背后写着:“要是我回不去,告诉爸妈,儿子没丢人,”部队给他申报一等功,开始未获批准,理由是他犯过生活作风错误,连队战士联名请求,最终批准上报,他的墓立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坟前那天站着一个女人,她把换来的香烟一根根点燃,插在坟头,点满了一圈。她没说话,只哭着抹泪,旁边放着空水壶,壶里原来是糖水,王仁先的名字,留在了那片他守护的高地,那一声“我走了”,是告别,也是誓言。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信源:英模,毋容置疑——达州晚报
朝鲜卖炮弹,换来国际好人缘-你敢信吗?那个总被我们觉

朝鲜卖炮弹,换来国际好人缘-你敢信吗?那个总被我们觉

朝鲜卖炮弹,换来国际好人缘 你敢信吗?那个总被我们觉得“深居简出”的朝鲜,最近居然搞出个大动作,直接把上千万发炮弹卖给了俄罗斯!这操作,简直让人眼镜碎一地,它究竟图个啥?难道是想用炮弹换糖吃?结果你绝对想不到,...
一场军援,彻底改写了朝鲜的命运!谁能想到,朝鲜卖炮弹给俄罗斯,居然卖成了“外交通

一场军援,彻底改写了朝鲜的命运!谁能想到,朝鲜卖炮弹给俄罗斯,居然卖成了“外交通

一场军援,彻底改写了朝鲜的命运!谁能想到,朝鲜卖炮弹给俄罗斯,居然卖成了“外交通行证”。炮弹一口气送出1200多万发,撑起俄军半壁江山,也撑出了自己的国际存在感。如今俄罗斯每天得打出2万多发各种口径的炮弹,库存早就见底了。更要命的是,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一波接一波,从能源到技术,从科技到金融,啥啥都不放过。结果就是俄罗斯的军工原材料进不来,生产线转不动。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朝鲜出手了。根据韩国国防情报局7月13日披露的数据,这些年朝鲜共通过海运和铁路,往俄罗斯运了2.8万个集装箱的炮弹,光152毫米口径的就超过1200万发。近日,朝鲜更是直接往俄罗斯远东港口运了6700个集装箱,要是全装152毫米炮弹,那可就是300多万发啊!朝鲜哪儿来这么多炮弹?人家可是“东方火药桶”,几十年来一直搞“先军政治”,地下军工体系庞大得很。虽然技术不是最顶尖,但生产苏联标准的152毫米和122毫米炮弹那是相当在行。据估计,朝鲜一年能生产300万到500万发炮弹,这产能,连美国都得眼红。而且,朝鲜的炮弹根本不怕西方制裁,因为技术老旧,原材料都是自己国内的,生产线转得比谁都欢。俄罗斯也不傻,这么大的好处不能白拿。作为回报,俄罗斯可是下了血本。2023年9月,普京亲自在东方航天发射场会见金正恩,不仅答应帮助朝鲜搞太空探索和火箭建造,还把S-400防空系统、“铠甲S-1”生产线以及伊斯坎德尔导弹核心技术都转让给了朝鲜。这可把朝鲜乐坏了,以前被美国压着打,现在有了俄罗斯的支持,腰杆子都硬了。更绝的是,朝鲜通过军援还赚了个盆满钵满。韩国情报说,朝鲜从这些交易中赚了超过200亿美元,这对长期被制裁的朝鲜来说,简直就是救命钱。而且,俄罗斯还给朝鲜运来了大量的原油和粮食,解决了朝鲜的民生问题。以前朝鲜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现在有了俄罗斯的支持,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地缘政治上,这事儿影响可大了。朝鲜的军援不仅让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撑住了局面,还牵制了美国在亚太的力量。美国本来想在亚洲搞霸权,结果被朝鲜这么一搅和,不得不分心应对。中国在这中间也挺头疼,一边是老朋友俄罗斯,一边是邻居朝鲜,得小心协调两边的关系。朝鲜这招“炮弹外交”玩得是真溜,用自己的“土炮”换来了俄罗斯的先进技术和国际地位,还顺带赚了钱,解决了国内的经济问题。以前被人看不起的“穷亲戚”,现在成了国际舞台上的“军火大亨”,这命运改写得,真是让人佩服。以后谁再小看朝鲜,可得掂量掂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