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次美国又是未卜先知在2023年就研究出了基孔肯雅的疫苗,而当美国研究出来疫苗后,基本都会在世界各地爆发这种病毒...说起来,基孔肯雅热算不上新病毒,上世纪50年代就在非洲被发现了。它靠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人感染后会发高烧,手脚关节疼得厉害,皮肤上可能出疹子,好在多数人一两周就能好转,重症很少见。这些年它在不少地方闹过事,2005年印度洋留尼汪岛三分之一居民中招,2013年从加勒比海蔓延到南美,一年就有几百万人感染,2017年连意大利的安齐奥、罗马都没能幸免。原本它主要在热带活动,这几年跟着气候变暖,传播范围明显扩大了。据统计显示,基孔肯雅热已经扩散到119个国家,近30万人被感染。国内这边,广东佛山的病例超4000例,北京也出现了病例,追根溯源,最早的都是从境外传进来的。患者不光要扛高烧和关节剧痛,40%的人可能留下后遗症,更麻烦的是,到现在还没特效药。就在全球被这病毒搅得不安生时,美国的两款疫苗显得格外扎眼。2023年首款获批,2025年第二款紧跟着出来,可美国本土连个病例报告都没有。更让人在意的是,他们早在2019年就启动研发了,那会儿美国本土几乎没病例,亚洲、南美也只有零星报告。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总让人想起新冠疫情。都是病毒刚开始扩散,美国的疫苗好像总能提前备好。2023年首款基孔肯雅疫苗获批时,美国本土病例没几例,可2024年亚洲、非洲不少地方就突然病例激增,这时间差实在太蹊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2021年倒是提过,气候变化可能让蚊媒疾病往温带扩,按说这能解释提前研发的原因,但结合疫苗获批和疫情爆发的时间点,任谁都会多琢磨几句。有人说,美国能在病毒扩散前就搞出疫苗,背后的资金、技术、信息来源都得好好查查。药企研发疫苗周期不短,这种"未卜先知"的节奏,一次是巧合,次数多了,难免让人怀疑另有隐情。面对质疑,美国官方说疫苗研发靠的是长期科研数据,是为了应对潜在公共卫生危机,没什么"阴谋论"。但网友不怎么买账,觉得这些解释压不住心里的疑问。但要说这病是生物武器,好像不太站得住脚,它靠蚊子传播,效率太低了,而且在全球流行几十年了,这次顺德的疫情,主要还是天气热雨水多,蚊子多了,加上境外输入才闹起来的。广州、佛山之前搞过"以蚊治蚊",放些带沃尔巴克氏体细菌的公蚊,这些公蚊不叮人,能让蚊子卵孵不出来,或者后代带不动病毒,实验下来当地白纹伊蚊少了很多,这跟病毒泄露根本不是一回事。医院搭蚊帐,也是为了防止病人身上的病毒再被蚊子带走,不是要封控,现在多数患者是轻症,不用大规模隔离。说到底,基孔肯雅热的疫情摆在眼前,美国疫苗的时间点确实透着古怪。这种"巧合"多了,大家有疑问也正常,只是讨论归讨论,防蚊子、清积水这些实在事,倒是更该上心。那么你们怎么看呢?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