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皇贵妃

1661年,顺治皇帝刚咽气,才20岁的贞妃就被逼着殉葬,当太监拿着白绫过来时,她

1661年,顺治皇帝刚咽气,才20岁的贞妃就被逼着殉葬,当太监拿着白绫过来时,她

1661年,顺治皇帝刚咽气,才20岁的贞妃就被逼着殉葬,当太监拿着白绫过来时,她却突然提出要喝一碗红豆粥才肯赴死,一碗粥下肚后,贞妃摸着滚圆的肚子哭喊道“姐,都是你害了我呀!”她姐姐,就是大名鼎鼎的董鄂妃,顺治皇帝爱到骨子里的女人。咱们得把时钟拨回到董鄂妃进宫那会儿。她妹妹,也就是后来的贞妃,几乎是跟她前后脚进的宫。同样是青春貌美,同样是董鄂家的女儿,两人的命,从踏进紫禁城那刻起,就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董鄂妃,那是什么样的存在?这么说吧,她是当时后宫里的“顶流”。她爹在江南待过,所以她身上有股子江南女子的温婉灵秀,会读书,能写字,情商智商双双在线。顺治帝一见,魂儿都没了。进宫一个月封“贤妃”,再过一个月,火箭式提拔成“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皇后不敢惹董鄂妃,那这股邪火往哪儿撒?可不就全撒在董鄂妃那个同样姓董鄂,却没啥存在感的妹妹——贞妃身上了嘛。所以,贞妃自打进宫,就活在姐姐的光环和阴影里。一方面,她是“皇贵妃的妹妹”,没人敢真把她怎么样;另一方面,她也成了后宫女人们嫉妒和怨气的垃圾桶。那些对董鄂妃的不满,明里暗里,都转嫁到了她身上。她想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死死抱住姐姐这棵大树。后来,董鄂妃生了皇四子,顺治高兴得跟什么似的,又一次大赦天下,公开说“这是朕的第一个儿子”,那架势,就差直接宣布这孩子是太子了。那段时间,是贞妃在宫里最扬眉吐气的日子。谁都觉得,董鄂家要出下一代皇帝了,她这个未来的“太后姨母”,分量自然不一样。可惜,好景不长。这孩子没多久就夭折了。孩子的死,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董鄂妃伤心过度,身体一下子就垮了。偏偏这时候,孝庄太后病了,皇后不去伺候,反倒是刚丧子、身子虚弱的董鄂妃拖着病体去尽孝。后来,顺治又闹着要为她废后,董鄂妃又吓得长跪不起,求皇帝收回成命。这么一折腾,真是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董鄂妃名为代行皇后之权,实则是干着皇后的活,操着皇后的心,却没有皇后的名分,里里外外,心力交瘁。贞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肯定劝过姐姐,别那么实在,多为自己身体着想。可董鄂妃是什么人?她善良,也或许是身不由己,她得用行动回报皇帝的爱,也得为家族挣得体面。1660年,年仅21岁的董鄂妃,香消玉殒。姐姐死了,最伤心的是顺治,但处境最难的,是贞妃。靠山,倒了。她成了后宫里最尴尬的存在,一个活着的、属于董鄂妃的“附属品”。顺治皇帝在爱妃死后,万念俱灰,整个人都垮了,没过几个月,也染上天花,跟着去了。皇帝驾崩的丧钟敲响时,贞妃知道,自己的丧钟也响了。殉葬这玩意儿,是个特别残忍的旧俗。明朝朱元璋就搞过,后来明英宗给废了。可到了清初,这股歪风又刮了回来。努尔哈赤死时,大妃阿巴亥就殉葬了。按着关外的规矩,大人物死了,得有妾室跟着走。因为她是董鄂妃的妹妹。孝庄太后本来就不喜欢董鄂妃,觉得是这个女人把儿子迷得五迷三道,连江山都不顾了。现在儿子也跟着去了,这笔账,总要有人算。董鄂妃已经死了,那她妹妹,自然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让她殉葬,既能全了顺治帝“与爱妃生死相随”的痴情名声,又能安抚宫中其他人的怨气,更能敲打董鄂氏一族,简直一举三得。所以,贞妃的殉葬,说是“自愿”,其实是“被自愿”。她没得选。她不“自愿”,整个董鄂家族可能都要跟着遭殃。她用自己的命,给姐姐和皇帝那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买了单,也为家族换取了最后的安宁。1661年正月,养心殿的哭声还未散尽,几个面无表情的太监就捧着白绫,冲进了贞妃的寝宫。“主儿,您该上路了!”声音尖细,不带一丝温度。那一刻,20岁的贞妃,人生像走马灯一样在眼前闪过。她进宫,没享过一天真正的福,没得到过皇帝的一丝垂青,却要为那份不属于她的爱情去死。“姐,都是你害了我呀!”这一声“害”,不是怨,是痛。是啊,如果姐姐不是那么美,那么好,没有得到皇帝那份独一无二、足以致命的宠爱,自己又怎么会进宫?又怎么会被卷进这潭浑水?又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姐姐的荣华富贵,最终成了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不是死于某个人的命令,而是死于那个时代,死于她无法挣脱的身份。康熙即位后,感念她的“贞烈”,追封她为“贞妃”,并下令善待其家人。她用死,换来了一个名分和家族的平安。她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最后一位殉葬的嫔妃。
1834年,52岁道光皇帝陪着全贵妃吃晚膳,他看着旁边侍奉的18岁宫女,长得俊俏

1834年,52岁道光皇帝陪着全贵妃吃晚膳,他看着旁边侍奉的18岁宫女,长得俊俏

1834年,52岁道光皇帝陪着全贵妃吃晚膳,他看着旁边侍奉的18岁宫女,长得俊俏,十分可人。这时全贵妃说:“万岁爷,今晚不要走了,就让我的宫女来陪你吧!道光直夸全贵妃懂事,晚上留宿全贵妃宫中。那晚过后,宫女郭佳氏被封为...
1773年,62岁的乾隆秘密将13岁的皇子颙琰立为接班人,颙琰生母令贵妃却在2年

1773年,62岁的乾隆秘密将13岁的皇子颙琰立为接班人,颙琰生母令贵妃却在2年

她出身低微,家里不过是包衣奴才出身,愣是凭着美貌和脑子爬到了皇贵妃的高位。十年间,她给乾隆生了四子二女,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后来当上嘉庆皇帝的颙琰。按说这样的生育成绩单,外加皇帝的宠爱,她在后宫应该混得风生水起。...

1834年,52岁道光皇帝陪着全贵妃吃晚膳,而在一旁侍奉的18岁宫女,让皇帝心中

道光十三年,孝慎皇后死后,她晋皇贵妃,管后宫事儿。1834年正月封皇后,十月行册典。她生了奕詝和两个公主,一个夭折,一个嫁蒙古。钮祜禄氏管宫里事儿稳当,道光对她挺信任,可惜1840年正月病故,才32岁。道光悲痛,按皇后...
和珅的孙女,15岁被道光宠幸,一生坎坷,历经五朝才熬成贵妃,她是怎么做到的?

和珅的孙女,15岁被道光宠幸,一生坎坷,历经五朝才熬成贵妃,她是怎么做到的?

从贵人到贵妃虽然只升了一级,但意义完全不同,贵妃在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和皇贵妃,享受的待遇和礼仪规格都有明显提升。此时的成贵妃已经在宫中生活了37年,她见证了道光朝的兴衰,经历了咸丰朝的动荡,现在又要面对同治朝的...
从包衣奴才到皇贵妃:18岁为嘉庆生下长子,临终却被赶出宫外

从包衣奴才到皇贵妃:18岁为嘉庆生下长子,临终却被赶出宫外

今天我们要讲的,正是为嘉庆帝生下皇长子的这位包衣女子:和裕皇贵妃。和裕皇贵妃原名刘佳氏,出身内务府包衣家庭。她的父亲刘福明,职位不高,仅为拜唐阿。拜唐阿在清朝官职体系中没有品级,类似于《西游记》中的“弼马温”,...
1834年,52岁道光皇帝陪着全贵妃吃晚膳,而在一旁侍奉的18岁宫女,让皇帝心中

1834年,52岁道光皇帝陪着全贵妃吃晚膳,而在一旁侍奉的18岁宫女,让皇帝心中

道光十三年,孝慎皇后死后,她晋皇贵妃,管后宫事儿。1834年正月封皇后,十月行册典。她生了奕詝和两个公主,一个夭折,一个嫁蒙古。钮祜禄氏管宫里事儿稳当,道光对她挺信任,可惜1840年正月病故,才32岁。道光悲痛,按皇后...
1620年,万历皇帝已病入膏肓,忽然,郑贵妃跪步上前、苦苦相逼道:“陛下,您何时

1620年,万历皇帝已病入膏肓,忽然,郑贵妃跪步上前、苦苦相逼道:“陛下,您何时

1620年,万历皇帝已病入膏肓,忽然,郑贵妃跪步上前、苦苦相逼道:“陛下,您何时册封臣妾做皇后?!”望着宠了39年的女人,万历皇帝顿时泪如雨下,留下了一道遗臭万年的遗诏……明神宗朱翊钧这人,从小就聪明,1563年生在北京裕王府,九岁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皇帝里坐龙椅最久的。早年他靠张居正辅政,推行改革,国家经济一度回暖,叫万历中兴。可后来他懒政,不上朝三十年,朝廷乱套。朱翊钧的后宫事儿多,王皇后是1578年选的,出身锦衣卫家庭,稳重管事儿,但没生孩子。朱常洛是皇长子,1582年生,妈是宫女王氏,本来是李太后身边的丫头,被朱翊钧临幸一次就怀上,可皇帝不待见她俩,觉得出身低。郑氏1581年进宫,十四岁,家世普通,北京大兴人,她聪明活泼,很快就得宠,逐步从淑嫔升到皇贵妃,生了三个儿子,包括朱常洵。国本之争从1586年郑氏生朱常洵开始闹腾起来。朱翊钧宠郑氏和朱常洵,私下发誓想立他做太子,可明朝规矩是立长不立幼,大臣们炸锅了。首辅申时行先建议立朱常洛,皇帝推说孩子小,姜应麟等官员上书逼宫,结果被贬官。争了十五年,上千奏折飞来,朱翊钧气得躲起来不上朝。郑氏在这事儿上也没闲着,她拉拢太监,在泰山立碑祈福,碑上写朱常洵是太子,传出去更添火。朝廷分成两派,大多大臣按祖制拥朱常洛,少数墙头草帮郑氏说话。朱翊钧甚至想废王皇后,给郑氏腾位子,但群臣反对太猛,他只好作罢。争执过程中闹出几起大案。1590年左右,雒于仁上酒色财气四箴疏,直指皇帝宠郑氏误国,被贬。1592年郑氏在北京东岳庙碑文冒出皇三太子字样,舆论哗然。1598年第一次妖书案,有人散传单,说郑氏想换太子,皇帝大怒,贬了一堆官。1603年又有妖书,说郑氏施厌胜术害人,牵扯吕坤的书被改。1615年梃击案,一个疯汉闯东宫打朱常洛,传闻郑氏指使,皇帝赶紧护着她,说是疯子闹事儿,但福王朱常洵被迫去洛阳就藩。朱翊钧身心累坏,长期纵欲身体也垮了,最终在1601年妥协,立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封福王。万历四十八年,朱翊钧病重,七月二十一日在弘德殿崩逝,享年58岁。临终前他召朱常洛,口述遗诏,要封郑氏为皇后,好好待她母子。这遗诏一出,朝野震惊,因为王皇后虽没孩子,但地位稳,郑氏再得宠也只是贵妃。朱翊钧宠郑氏38年,从她进宫就偏心,给她生孩子大赦天下,办满月宴花15万两银子。他多次试探废后,1596年乾清宫起火后传言要立郑氏,群臣又挡住。遗诏本质是补偿郑氏没当成皇后,可这违礼法,大臣们后来没执行。朱常洛继位后改元泰昌,当了光宗。他试着按遗诏封郑氏皇后,礼部和内阁反对,说不合祖制,郑氏不是原配,没嫡子,事儿就搁置了。光宗在位才一个月,就因红丸案暴毙,年38岁。传闻他服了李可灼的药,腹痛倒地而亡,牵扯郑氏旧党,但没深究。朱由校16岁登基,当熹宗,对郑氏有芥蒂,她从慈宁宫搬到仁寿宫,待遇降,身边人少,日子过得冷清。郑氏还想影响新皇帝,献美女拉关系,没成。1630年五月二十五日,郑氏薨逝,享年66岁,谥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葬银泉山,没进定陵。王皇后早于朱翊钧几个月病逝,享年57岁,葬定陵中殿。朱常洛妈王恭妃追封孝靖皇后,和朱翊钧合葬定陵。国本之争的影响大,拉长了明朝党争,东林党和阉党从这儿萌芽,国家衰落加速。朱翊钧的懒政加剧财政空虚,矿税惹民怨,后金崛起时边饷缺口大。郑氏虽得宠一辈子,但晚年凄凉,没当成皇后,儿子也没上位,孙子朱由崧后来在南京称帝,追尊她太皇太后,可明朝已摇摇欲坠。

1479年,32岁的明宪宗又一次留宿万贵妃处,伺候的宫女悄悄议论:“贵妃娘娘都5

1479年,32岁的明宪宗又一次留宿万贵妃处,伺候的宫女悄悄议论:“贵妃娘娘都50多了还能侍寝,换做别人根本不敢想。皇后虽然年轻,可皇上根本不去她的寝宫。明朝正统十四年八月(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惨败于土木堡,...
1464年,18岁的明宪宗轻轻地解开35岁万贵妃的衣衫,瞬间愣住了。只见万贵妃白

1464年,18岁的明宪宗轻轻地解开35岁万贵妃的衣衫,瞬间愣住了。只见万贵妃白

1464年,18岁的明宪宗轻轻地解开35岁万贵妃的衣衫,瞬间愣住了。只见万贵妃白皙柔滑的肌肤上,居然伤痕累累,明宪宗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皇后如此对待爱妃,我不废她誓不为帝!明宪宗朱见深的后宫故事在明朝历史上挺有意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