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美国

乌克兰难得赢了一次。当地时间4月30日,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表示,根据与美国起草

乌克兰难得赢了一次。当地时间4月30日,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表示,根据与美国起草

此前美国一直要求乌克兰将所有矿产资源的50%交给美国开采,如今控制权仍然归乌克兰所有,对于乌克兰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胜利”。只不过美国并不是慈善家,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不是无偿的,是需要连本带息偿还的。无利不起早,...
高盛的预测又来了,这次直接剑指国际货币,美元后期走势扑朔迷离。短期走势(5

高盛的预测又来了,这次直接剑指国际货币,美元后期走势扑朔迷离。短期走势(5

高盛的预测又来了,这次直接剑指国际货币,美元后期走势扑朔迷离。短期走势(5-6月)根据高盛的预计,美元在5-6月可能会迎来贬值冲击波的第一个高峰。这是因为高盛认为此次美元贬值是结构性和趋势性的,所以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一些因素推动美元快速贬值,如市场对美元信心的下降、资金流出美国市场等,导致美元汇率在这两个月内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跌。中期走势如果高盛的判断正确,美元的结构性和趋势性贬值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中期来看,美国可能面临一些经济问题,如财政赤字扩大、债务上限危机等,这些问题可能会长期影响美元的信用,进而导致美元持续走弱。同时,如果全球其他经济体,如欧元区、中国等经济复苏超预期,资金会更多地流向这些地区,也会对美元造成压制。长期走势从长期角度分析,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可能会逐渐受到挑战。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货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会逐渐多元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将进一步推动美元的长期贬值趋势。不过,美元的贬值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期间可能会因美国经济的短期波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出现阶段性的反弹。但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美元长期贬值的大趋势可能难以逆转。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高盛的预测也并非绝对,市场存在不确定性,美元后期走势还需综合多方面因素持续观察和分析。
高盛透露美元将大幅贬值,这意味着美联储将用印钞方式还债,这几乎是美国应对6月数万

高盛透露美元将大幅贬值,这意味着美联储将用印钞方式还债,这几乎是美国应对6月数万

高盛透露美元将大幅贬值,这意味着美联储将用印钞方式还债,这几乎是美国应对6月数万亿到期国债,偿还利息,以及将来美元的唯一办法了。特朗普政府想尽了一切办法,包括发动的史无前例的全球关税战,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印钞还债只能使得美元大幅贬值,充斥着泡沫,可能一时还达不到金圆券那种,用几百万纸币买厕纸的程度,但趋势就是这个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手里还有的7000多亿美债,这是我们的大杀器,但如果美国真的这么干,我们什么时候抛就是一个专业问题了,不要等到美元等于废纸了还攥在手里。美元既然要这么干,就送它一程吧。
法国没想到,德国也没想到,就连一直虎视眈眈的欧盟都没料到,在美国和加拿大宣布对中

法国没想到,德国也没想到,就连一直虎视眈眈的欧盟都没料到,在美国和加拿大宣布对中

法国没想到,德国也没想到,就连一直虎视眈眈的欧盟都没料到,在美国和加拿大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00%关税的政策下,就在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受阻之际,作为新势力车企的佼佼者零跑汽车站了出来,并在上海国际车展上频频发力,推出了一款性价比超高的车型。零跑B10是零跑汽车于2025年4月10日正式上市的全球战略车型,定位紧凑型纯电SUV,以“科技平权”理念重新定义10万级市场价值标杆。该车凭借高性价比、智能化配置和全球化设计引发广泛关注,上市1小时订单突破1万台,预售48小时订单超3.1万台,成为新势力销量冠军的核心增长点。零跑B10的外观,对于追求时尚、不甘平庸的年轻人来说,B10不仅是一辆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坐进车里,内饰的设计和质感也完全超出我的预期。中控台简洁大气,科技感满满,座椅舒适度也很棒,空间表现更是让我满意。不管是日常通勤还是周末和朋友一起郊游,这辆车都能轻松搞定。最重要的是,B10被定位为“年轻人的第一台轿车”,价格非常友好,性能也很靠谱。作为一款既能满足代步需求又能承载梦想的座驾,它真的很适合我们这些刚起步的年轻人!
中美关税大战再升级!4月30日,四大消息正式来袭!一、中美关税大战再升级,让人

中美关税大战再升级!4月30日,四大消息正式来袭!一、中美关税大战再升级,让人

中美关税大战再升级!4月30日,四大消息正式来袭!一、中美关税大战再升级,让人想起6年前新加坡外交家马凯硕的警告。马凯硕当年说,中国如果不重视与美国商界的关系,将可能永远处于贸易的被动。如今,美国企业希望与中国达成协议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美国当局却在对华关税的问题上态度暧昧。美国当局的态度不明,让我们看到,中国依然在与美国商界的关系上缺乏重视。中美关系走到今天这一步,与美国某些势力妖魔化中国、抹黑中国、阻碍中美合作密不可分。但中美关系的走向与中国重视与美国商界的关系与否同样息息相关。现在,不少美国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希望与中国达成协议的愿望。我们要抓住机会,让更多的美国企业家看到,中国不仅欢迎他们来华投资发展,而且欢迎与他们分享发展红利。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美国商界看到我们与他们的合作诚意。比如,降低不必要的进口关税,扩大对美高科技产品的进口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向美国商界传递我们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比如,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等国际场合,与美国商界代表积极互动交流。中美关税大战再升级,不仅对中美两国,而且对全球经济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波。面对冲击波,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寻求应对之策,而不是消极抱怨。二、特大消息!万万没想到,美国又甩出王炸!白宫关税核弹炸翻跨境圈?有人连夜跑路,有人爆单!白宫5月2日关上关税豁免门,跨境卖家圈瞬间两极分化:有人哭“没活路”,有人笑“亚马逊要慌”。实探小服装厂发现,政策从来不是生死符,而是照妖镜!工人忙碌,一边忙着塞包裹,流水线24小时连轴转,有时连吊牌都顾不上挂,订单量依然可观。关税战考验的就是抗压能力!小厂能逆风爆单,靠的不是政策扶持,而是自身拼搏的狠劲。那些哭诉“红利消失”的,早该明白:跨境从来不是躺赚赛道,政策一收紧就难以为继的,趁早转行!你觉得关税豁免取消是釜底抽薪还是行业洗牌?若给你百万启动金,你会allin跨境还是押注国内市场?评论区聊聊,年后,活下来的会是“政策宠儿”还是“卷王之王?三、不屈服于美国!匈牙利表示不会削弱与中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这是迄今为止最明确的信号,显示由总理欧尔班领导的匈牙利政府不会屈服于美国要求其疏远北京的压力。匈牙利国家经济部长纳吉·马顿说:“我们看不到美国具备能与中国相媲美的投资潜力。我们的立场非常务实。”早前就有消息说,美国利用贸易政策威胁别的国家跟中国划清界限,远离中国。但是多国都明确表示,不会屈服于美国。匈牙利同样是表示不会对美国屈服。在匈牙利看来,中国具备着美国没有的投资潜力,所以他们不会远离中国,反而还会采取更加紧密的合作。个人认为,匈牙利的欧尔班算是欧洲最为清醒的领导人。欧尔班不管是对乌克兰问题,还是对中美博弈,都有着清醒的认识。我认为欧盟应该好好听取一下欧尔班的建议,多跟中国靠近,远离美国。否则欧盟真的会成为美国的一盘菜!记住一句话,任何跟中国做生意的国家,都会得到中国的善意和好处!我们不会让朋友吃亏的!四、看到印度有可能和美国率先达成协议,我其实觉得挺有意思的!印度跟美国属于一丘之貉,同样属于那种没有契约精神的国家。如今两个“骗子”率先要达成协议了,我觉得挺有看头的。现在就看谁能骗得了谁。美国现在特别着急,就希望尽快跟某一个国家率先达成协议,然后给其余的国家做个榜样。印度的心思很简单,听说是最先达成协议的有最好的优待,所以我们先上。但是印度人心眼多啊,现在美国因为着急达成协议,说不好,还得被印度给绕进去。反正都是没有信誉和没有契约精神的国家,现在就看谁的“功夫”更深厚一些了。总之,骗子对骗子,很有看头啊!
印度与巴基斯坦冲突,为何美俄集体站队印度,背后到底有何猫腻?这几天全世界焦点

印度与巴基斯坦冲突,为何美俄集体站队印度,背后到底有何猫腻?这几天全世界焦点

印度与巴基斯坦冲突,为何美俄集体站队印度,背后到底有何猫腻?这几天全世界焦点都在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上面,全面战争一触即发!但是大家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大国开始站队,美国站在印度一方我们可能理解,但是俄罗斯也站在印度一方,到底是为了什么?说白了还是利益,印度和巴基斯坦一旦发生全面战争,决定胜利的不是人口而是武器,谁武器更厉害,谁士兵更优秀,谁就能获得胜利,假如双方士兵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武器才是关键。我们可以看到冲突发生时,美国和俄罗斯马上派军工人员去印度检修,目的就在这里。谁也不想自己的武器被别人干趴下,一旦自己的武器在战争中发挥出色,那会迎来更多的订单。印度自认为是大国,但实际上它的军事装备就是杂牌军,武器主要从这几个国家买进。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法国,还有一个是俄罗斯,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俄罗斯站队印度了吧!现在的印度与美国走的更近,大有把俄罗斯武器替换的意思,大鹅不急才怪呢?再看看巴基斯坦,大多数武器都是中国提供,甚至有些领域一条龙都是中国武器,中国去给巴基斯坦增援也就能够理解了。印度与巴基斯坦冲突,实际上是世界上几个大国之间的博弈,中国一挑三,如果中国武器在战争中发挥出色,美国霸权就将结束。所以说不管是这次的中美关税战还是印巴冲突,中国都不能退步。
中美开战,只有一种方式可以避免!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把老美逼到这种地步,美国现在基本上属于无牌可

中美开战,只有一种方式可以避免!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把老美逼到这种地步,美国现在基本上属于无牌可

中美开战,只有一种方式可以避免!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把老美逼到这种地步,美国现在基本上属于无牌可打。​​​这局棋下到这份上真有意思,老美掏空工具箱耍横,结果发现中国早就焊死了压力阀。加关税加出个中美开战,只有一种方式可以避免!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把老美逼到这种地步,美国现在基本上属于无牌可打。这局棋下到这份上真有意思,老美掏空工具箱耍横,结果发现中国早就焊死了压力阀。加关税加出个寂寞,中国工厂机器照转工人照干;芯片卡脖子卡了个寂寞,中芯国际硬生生磨出7纳米;好莱坞拍中国反派拍了个寂寞,《流浪地球》直接带着地球跑路。老美现在跟耍酒疯似的,自家后院里芯片厂停摆,港口集装箱堆成山,年轻人捧着手机刷短视频啃救济金。说句掏心窝子的,打仗这事儿现在就是七伤拳。咱们福建舰带着电磁弹射下饺子,山东舰编队绕台巡航跟逛菜市场似的。老美那十一艘航母听着唬人,真敢往台海凑?咱们东风快递可不是吃素的,专治各种海上移动靶。真要撕破脸,华尔街那帮穿西装的能当场心梗——他们国债仓库里可屯着中国买的1万亿美元白条。钱学森老爷子早看明白了,当年被老美扣着不让回国,硬是带着东风导弹技术杀出重围。现在这形势倒过来了,特斯拉在上海工厂疯狂扩产,比尔盖茨顶着压力跑来谈核电站合作。说白了,资本家比政客清醒——跟钱过不去那是真傻。新能源这块肥肉早就香飘全球了。德国大众把研发中心搬到合肥,宁德时代的电池装进了半个地球的电动车。老美要是还梗着脖子搞封锁,欧洲那帮兄弟可要掀桌了——人家里程焦虑等着中国充电桩救命呢!更别提光伏产业,中国组件价格直接打三折,白宫屋顶上现在装的都是中国太阳能板。人工智能这块更打脸。马斯克星链网速跑不过中国5G,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被深圳优必选的价格战干趴。硅谷现在最火的华人工程师群里,天天传着深圳华强北的硬件黑科技视频。老美封杀华为光刻机?上海微电子28纳米产线都开动了,中科院那帮人天天在实验室泡面配咖啡搞突破。说到底,21世纪的大国博弈早不是拼刺刀的时代了。咱们北斗卫星给全球渔船指路,SpaceX的火箭用着中国稀土。前两天NASA局长还阴阳怪气说担心中国独占月球,转头就爆出美国登月舱用的铝合金是中国制造的。这脸打得啪啪响,白宫那帮老爷们脸都肿成包子了。钱老那句"科技无国界"现在听着真解气。当年他突破重重封锁带出导弹技术,如今中国空间站用中文操作界面,全球科学家抢着学"你好"。合作这事儿就像谈恋爱,非要摆谱装大爷,最后只能看着别人手牵手奔小康。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美媒:莫迪给西方上了一课,只要有中国在,美国就不敢跟印度翻脸

美媒:莫迪给西方上了一课,只要有中国在,美国就不敢跟印度翻脸

美媒:莫迪给西方上了一课,只要有中国在,美国就不敢跟印度翻脸现在的世界格局,说白了就是大国之间的角力。美国作为老大哥,几十年来一直是全球霸主,但中国这几年崛起得太快,经济、军事、科技全面开花,已经成了美国眼里的头号对手。中国从2000年不到2万亿美元的GDP,到2022年超过17万亿,妥妥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军费开支也水涨船高,解放军的现代化速度让西方都捏了把汗。在这场美中对决里,印度就像个关键的中间人。人口14亿多,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经济增速快得飞起,从2014年莫迪上台时的1.7万亿GDP,到2023年差不多3.5万亿。地理位置挨着中国和巴基斯坦,又卡着印度洋的命脉,谁想在亚洲玩大的,都得拉拢印度。美国看印度,是个能抗衡中国的民主盟友;中国看印度,是个潜在的区域对手。这种情况下,美国自然不敢轻易跟印度翻脸,尤其是莫迪这几年把印度的国际地位玩得风生水起。美中之间的竞争不光是钱和枪的事,还包括谁说了算,谁能定规则。美国推“自由秩序”,中国搞“多极世界”,印度虽然跟美国价值观更近,但也不完全站队,左右逢源。这种三角关系让印度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美国要是跟印度闹僵了,等于把筹码拱手让给中国。莫迪的外交牌:左右逢源的艺术莫迪2014年上台后,印度的外交政策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实用。他不像以前的领导人那么低调,而是主动出击,把印度推到国际舞台中央。他的策略是“多边靠拢”,跟美国、俄罗斯、中国都搞好关系,但谁也别想完全绑住他。比如“邻居优先”政策,莫迪想把南亚邻国拉进印度的势力范围,但跟中国的关系就没那么简单。边境问题一直是个火药桶,经济上又得跟中国做生意。他还搞了个“向东看”升级版,叫“向东行”,加强跟东南亚国家的联系,明显是想在印太地区分一杯羹,对冲中国的影响。莫迪在国际上的表现也很亮眼。他跑去联合国、达沃斯这些大场合,讲印度的绿色能源、数字化故事,弄了个国际太阳能联盟,还想给印度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国内的“印度制造”计划更是直接跟外交挂钩,吸引外资,拉动经济,摆明了要让印度变成全球供应链里绕不过的一环。这种手腕让印度在国际上有了底气。莫迪知道,美国需要印度来牵制中国,所以他敢在一些问题上跟美国唱反调,比如买俄罗斯武器,或者在乌克兰问题上不表态。美国虽然不爽,但也不敢真把印度怎么样。印美关系:从冷淡到热乎印美关系这几十年变化挺大。冷战时期,印度跟苏联走得近,美国看不上眼,关系一直冷冰冰。到了90年代,印度经济开放,情况才缓和。2008年,美国破例让没签《核不扩散条约》的印度搞核技术,摆明了拉拢。奥巴马时期,美国搞“亚洲再平衡”,把印度当重要棋子,两边军事合作多了起来。特朗普上台后,直接给印度封了个“主要防务伙伴”,还签了《通信兼容与安全协议》,让两军装备能互通。拜登上台后,重点放在印太,搞了个“四方对话”,印度是核心成员之一。经济上,美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贸易超1400亿美元。能源合作也不少,像“美印战略能源伙伴关系”,主打清洁能源。这些年,两国还搞了不少联合军演,军事关系越来越紧密。但贸易上,美国老抱怨印度关税高,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印度嫌美国市场准入难。印度买俄罗斯的S-400防空系统,美国本来要制裁,但最后给了个豁免。还有,美国偶尔拿印度的宗教自由、新闻自由说事,但也就是点到为止,没真撕破脸。为啥?还不是因为中国。美国知道,印度要是跟自己闹翻了,可能往俄罗斯或者中国那边靠,得不偿失。所以,哪怕有点小摩擦,美国也得忍着。印中关系:既竞争又合作的邻居印度和中国,两个人口大国,关系复杂得像一团麻。历史上,1962年的边境战争是个大疙瘩,边界问题到现在都没解决。经济上,中国是印度的大贸易伙伴,2022年贸易额超1000亿,但印度进口多出口少,逆差很头疼。莫迪搞了个“自力更生”计划,想少靠中国,推国产化,还限制中国企业在印度搞基建、电信。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把关系推到谷底。那次冲突是几十年来第一次死人,印度封了一堆中国APP,还查中国投资,边境也加了兵。中国也不示弱,军事部署没停过。不过,两国也没彻底翻脸。莫迪跟中方见过几次面,金砖、上合这些会照开,经济上也没完全脱钩。毕竟,中国是全球制造业老大,印度很多东西还得靠进口。还有个大问题是中国“一带一路”。印度不参加,觉得中国通过巴基斯坦搞的“中巴经济走廊”侵犯了自己领土。印度自己推了个“南北国际运输走廊”,从伊朗的恰巴哈尔港入手,想跟中国对着干。印中这对邻居,既要抢地盘,又得做生意。莫迪明白,跟中国硬碰硬没好处,但也不能示弱,所以一直在这条线上走钢丝。印度在美中博弈里的分量美中对抗被很多人叫“新冷战”,印度是个关键角色。美国看印度,不光是市场和军队的事,更是需要一个民主国家来跟中国的模式对着干。印度的优势不少。军事上,印度军队规模全球顶尖,陆海空都能打,印度洋又是它的后院,控制着重要航道。经济上,印度增长快,市场大,美国企业想进来分蛋糕,还能把供应链从中国挪一部分过来。技术上,两国搞了个“关键与新兴技术倡议”,瞄准AI、量子计算这些前沿领域。“四方对话”是美国拉印度入伙的招牌项目。开始只是个松散组织,现在开峰会、搞项目,目标就是给中国压力。印度在里面很活跃,莫迪也乐意借这个平台刷存在感。但印度跟俄罗斯的关系让美国有点头疼。印度武器好多是苏联老底子,现在还买S-400,美国本来要按《反制美国敌对国家制裁法》罚,但最后不了了之,怕把印度推远了。乌克兰战争又是个例子。印度在联合国投票时不谴责俄罗斯,理由是跟俄国有老交情,还得靠俄罗斯的能源和武器。美国嘴上不高兴,但也没真翻脸。私底下,美国官员说,印度有自己的选择,得尊重。中国越强,美国越不敢跟印度闹僵。莫迪也看透了这点,所以外交上敢硬气一点,不完全听美国的。他知道,只要中国在,美国就得拉着印度。现在的印度在莫迪手里玩得挺溜,他把印度从一个边缘玩家变成各方争抢的对象。美国需要印度来对付中国,中国又想跟印度保持个不冷不热的关系。这种局面下,美国跟印度翻脸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印美关系估计还会更近,毕竟技术、国防、区域安全这些利益绑得越来越紧。但印度也不会一条路走到黑,肯定会继续跟俄罗斯、中国都留点余地,保持自己的灵活性。
俄罗斯就在隔壁为何中国绕远买美国巴西大豆?中国不选俄罗斯大豆,关键在3点! 

俄罗斯就在隔壁为何中国绕远买美国巴西大豆?中国不选俄罗斯大豆,关键在3点! 

俄罗斯就在隔壁为何中国绕远买美国巴西大豆?中国不选俄罗斯大豆,关键在3点!中国吃大豆的方式有点特别,分成了两种:自家种的非转基因大豆,主要用来做豆腐、豆浆这些中国传统的吃食;另一种是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每年进口超过八千万吨,主要用来喂牲口和榨油,解决吃油的大问题。就拿2022年来说,中国进口的大豆总共有9108万吨,占了全世界大豆贸易量的四分之一。这么多的进口量,说明中国自己产的大豆远远不够用,缺口非常大。中国耕地资源紧张,必须优先种植水稻、小麦等主粮,留给大豆的空间不多。与此同时,人们对肉类的需求快速增长,导致豆粕(一种大豆制品)需求大增。这样一来,中国不得不大量进口大豆,才能满足国内的粮食和饲料需求,对国外大豆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俄罗斯无法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的理想替代来源,原因在于自然条件的限制。那里受到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大豆生长期很短,导致单位产量远不及巴西。俄罗斯的大豆年产量大约只有五百万吨,这还不如巴西一个州的产量,远远无法满足中国庞大的大豆需求,甚至需要进口大豆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更关键的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港口建设比较慢,缺少专门用来出口粮食的码头。而且,冬天时间太长,港口经常结冰,运输效率很低,物流费用很高,这些都让俄罗斯大豆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巴西的“大豆走廊”和美国中西部的“玉米带”都是现代农业的杰出代表,两国都采用了大规模种植模式,并广泛应用转基因技术和智能化管理,因此大豆的单产量和总产量都远远超过俄罗斯。此外,两国都拥有完善的物流系统和高效的港口设施,确保大豆能够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运送到世界各地。中国从巴西和美国进口大豆,主要是因为市场划算,这么做更有效益。这不是说中国不考虑地缘政治,而是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在努力找准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合作,这样才能大家都受益。俄罗斯现在大豆可能没啥优势,但在能源、矿产方面很厉害。未来,中俄在农业上还是很有合作空间的,比如俄罗斯远东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如果能好好开发,也许能改变现在大豆贸易的局面。
在美国工资4000美金和在中国收入6000人民币,哪个生活得更好呢?正好有个职业

在美国工资4000美金和在中国收入6000人民币,哪个生活得更好呢?正好有个职业

在美国工资4000美金和在中国收入6000人民币,哪个生活得更好呢?正好有个职业可以用来做个比较:说到这个,美国大城市(像纽约)里普通餐厅的服务员,一般情况下包两餐不包住,天天得工作10小时,一周能干六天,收入税后大概在2500到3500美元之间,要想达到4000美元挺难的,虽然小费也算在里面。可在中国,像杭州的东大方这种连锁平价饭店,服务员的工资可就不一样了,每个月基本工资5500,还另有奖金。而且包吃住,综合算下来,月薪税后轻轻松松能过6000。咱再说说东大方,这家人均消费大约100块的家常菜馆,在杭州算是工薪阶层的选择了。其实,还有一些小餐饮可能给的工资更少,不识字或者不会说普通话的,太低的就不提了。再说一些高端餐饮,人均要二三百以上的,收入也不错,但咱就不算在这儿。重点是东大方这种中档的店铺,在杭州到处都是,想验证也简单。你想一想,3000美元和6000人民币的生活条件,哪个更好,心里就明白了。聊聊外卖员这个话题吧。大家都说美国送外卖能挣到不少钱,但其实美国有很多人打三份工,甚至还有卖血的情况,这两者的确可能同时存在。其实,送外卖在美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赚钱,背后有不少原因。首先,外卖员的收入常常依赖小费,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小费还挺可观,但并不是每单都会有,这样一来收入就不稳定。此外,送外卖的工作时间也很弹性,虽然可以随时接单,但这也意味着你可能需要在精力不济的时候仍然得拼,不像固定工作那样稳定。再说了,外卖员还得承担油费、车辆维护和保险这些开销,最惨的时候可能还要自己掏腰包。咱就拿一些大城市来说,像旧金山、纽约,这些地方的生活成本都很高,再加上拼命工作,收入往往不如人意。心态得调整,别外表看着风光其实有不少人在默默承受。在美国或者加拿大,骑自行车或电动车送外卖可真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距离太远了,那儿的居民区和办公楼分布可没有咱们中国城市那么密集,常常一个单和另一个单之间就隔个十几公里,这在那边很正常。很多外卖员还是开车送外卖的,但开车的问题也不少,尤其是如果接到的单子是在市中心,你得想想车停哪儿?送完一个外卖,转身就可能收到500美元的罚单,这可真伤不起啊!再说了,在大城市里,外卖员的收入(包括小费,当然那些运气特别好的小费咱就不提了),算上全职一天工作10小时,也就赚个200到400美元,小城市里可能更少,150到250美元。单子少,所以单价就贵,单价贵了,单子就更少。你想点杯奶茶,外卖费还比奶茶贵,这种事可不是稀罕事。中国的外卖员收入可是不少啊,一般都在6000元起步,人均大概在8000元左右。你说这些收入比服务员的还少,这确实让人皱眉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