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所高校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2025年有何新变?五年培育效果如何?
近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30多所高校先后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作为国家战略人才储备的核心工程,强基计划侧重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自2020年启动以来,强基计划已走过五个春秋,第一届强基计划学生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或通过转段等途径升学,或步入社会。今年,多所高校强基计划招生政策进行了新的调整。从招生规模到培养方式,从学科特长到综合评价,各校强基计划的政策性转变,折射出我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整风向。新增交叉学科专业从“巩固根基”到“精准制导”4月18日,中山大学发布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在原有的10个专业基础上,中大今年新增药学(生物医药)专业,依托药学院培养,同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新增一个培养方向,依托计算机学院培养。华南理工大学新增应用物理学专业,由物理学院及光电学院联合培养;电子科技大学新增信息与计算科学与数理基础科学两个专业,分别依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方向,天津大学新增合成生物学,中国人民大学新增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等。今年各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的专业变化主要在于新增多个工科专业或多个工科培养方向,且部分具备学科交叉特点,人才培养从基础学科延展至应用学科,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更加精准地应对国家战略及产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先哲表示:“强基计划最初看重基础学科培养,但随着社会对交叉学科人才特别是理工科交叉人才需求渐趋旺盛,强基计划正在将单一学科培养引导至更具实践性的交叉学科培养上,培养更加灵活的创新人才。”最初选择强基计划的学生大多对于基础学科抱有一定兴趣。中山大学哲学专业的大四学生曾思闽介绍道:“我在中学阶段就对哲学问题很感兴趣,认为严谨的哲学思维是变化时代下的硬通货。有同学与我探讨过基础学科的弊端,但我认为学习本身是需要热爱而非唯利的。”在学习过程中,她已经感受到了学科交叉的浪潮:“在学科交叉方面,我感觉目前跨学科合作仍停留在‘近亲学科’层面,如果能真正打破‘文-理’‘形上-形下’的认知壁垒就更好了。”强基计划向交叉学科的延伸,是否会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