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63年毛主席开会见到贺敏学,得知其行政待遇后:不行,待遇太低了 1963年,在

63年毛主席开会见到贺敏学,得知其行政待遇后:不行,待遇太低了 1963年,在北京召开的一场会议上,毛主席特意准备和一位老朋友的会面。二人相见后,毛主席便热切地关心着老友近来的工作与生活。 当毛主席在交谈中了解到他的行政待遇后,对于这样的安排很是不满:“不行,待遇太低了。” 到底是谁能够让毛主席如此关心与牵挂呢? 他就是贺子珍的亲哥哥贺敏学。 贺敏学的籍贯在江西的永新县,自幼时起便聪颖好学的他,一直心怀大志向,不断求学的同时始终希望能够靠自己的学识,为国、为民做出一份贡献。 1927年间,贺敏学从一名共青团员,顺利成长为一名共产党人。彼时正值“四·一二”事件发生,贺敏学与八十几名同志不幸被捕。 即使身陷囹圄,从不肯低头屈服,贺敏学积极做出反抗,他带领着同志们,在牢狱中悄悄成立了组织的“支部”,自己担任“书记”,不断进行着狱中的斗争。 当年的7月,四支农民军的队伍为营救革命党人汇聚在永新县,成功解救出了包括贺敏学在内的所有同志。自此,贺敏学便在赣西地区成为了自卫军领导班子中的一名重要成员。 也是从那时起,“贺敏学”这个名字便被记在了毛主席的心里。 贺敏学带领的这支队伍也许名字不为大众所熟知,但他们却是井冈山初期工作中的中流砥柱,在井冈山时期与所有军民一起,通过了鲜血与炮火的历练。 1928年,毛主席与贺敏学的妹妹贺子珍相识相知,并结为连理。这样的关系也许在他人看来“尊贵”,但却成为贺敏学心中的一份“包袱”。 越是与毛主席的私交亲切,贺敏学越是有意在工作中避开这一层关系。不但是为了不在队伍中倚仗关系得好处,更是为自己心中那一杆一心为国的天平。 在革命时期就屡立功劳,带领队伍成功“飞渡长江”的贺敏学,在建国之初,更是接到上级的委托,肩扛起上海防空工作的重担。 那时,靠着前赴后继精神解放全国的我军,在防空工作上仍旧面临着时代性的挑战,贺敏学可谓是临危受命,主管上海防空领导组的实际指导权。 1951年的6月,我国华东地区为检验部队的组织水准,针对防空进行一次郑重的实战演练,贺敏学作为演习的司令员,圆满完成这次史无前例的挑战。 1963年的会议上,毛主席在言语之中得知,立下诸多功劳的贺敏学竟然只是一名副部级干部,便显得有些不太高兴,当即表示:连正部级都不是,这样的待遇是不够的。 贺敏学本人则对这些职位虚名并不在意,甚至当初的定级也是为了给其他同志“让位”,而自愿退让一级。 贺敏学这样淡泊名利,而对工作热情不减的态度,让毛主席十分赞赏。毛主席评价他“真的是一个好人”。能够得到毛主席这样的评价,贺敏学的能力与高风亮节也可见一斑。 贺敏学一生都在积极地为新中国的建设勤恳付出,无论是在革命初期的艰苦岁月,还是在建国后几乎从零开始的强军工作,都没有磨灭他的一腔热血。 无论是毛主席多年好友和臂膀的信任,还是自己妹妹曾与毛主席的亲缘,都没有让贺敏学违背过自己全心全意为民奉献的初心。 贺敏学如此坚定而英勇的一生,堪当“百折不挠,鞠躬锦簇”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