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凤凰卫视战地记者卢宇光在库尔斯克前线发回报道;库尔斯克俄军与乌军一直打成了游击战,乌军还在苏贾方向打出了突出部位,俄军流动打击摧毁乌军据点,俄军流动医院随战场形势变化而设置救护工作,卢宇光摄制组4人经常与他们会面……。这事听着是不是有点魔幻?一个现代化战争,咋又变回了游击战的路数? 这场冲突早就脱离了传统战争的剧本。咱们印象里的现代战争,那可是高科技、精准打击、无人机满天飞。但如今,这场战斗竟然打成了谁跟谁都耗着的“田野拉锯战”。为啥会这样?还是因为双方都没法彻底打赢:俄军火力强,但后勤捉襟见肘;乌军灵活,但资源消耗得也够呛。结果呢?把战场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略消耗战。这就是两方都在熬,谁先撑不住谁就得认输。 再看这流动医院,既是战场上的“人性一面”,也是战争的无奈反映。别看医疗条件挪来挪去挺机动,但它背后的事实是,伤员多到无法忽略。战争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数据,它是人命真金白银的代价。每个流动医院后面都是无数的伤残与家庭的碎裂,这不扎心呢吗? 不过战争拖得越久,代价只会越大。无论是资源、生命还是国际局势,都在透支。最后一句话,这场消耗战,真是一场没人能赢的输家游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