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是人工湖吗?如何形成的呢? 杭州西湖的形成机制至今仍存在学术争议,但主流观点认为其源于地质变迁与自然沉积的共同作用。 根据“泻湖说”,约2000年前西湖曾是钱塘江口的浅海湾,海水退却后,吴山与宝石山间的湾口因钱塘江泥沙淤积逐渐封闭,形成潟湖。随后,三面山区的溪流持续注入淡水,加之东汉时期华信修筑防海大塘隔绝潮汐,最终演变为内陆湖泊。 竺可桢等学者进一步指出,西湖早期面积更大,后因泥沙淤积及历代人工疏浚(如白居易、苏轼治理)才维持现状,否则可能早已湮灭。 另有学说提出火山活动的影响,如1.5亿年前的火山喷发形成洼地积水,但此说缺乏直接证据。地质钻孔显示,西湖在春秋时期已沼泽化,战国至汉代人类活动遗迹的发现,表明其形成早于东汉,可能经历多次海陆变迁。 尽管“泻湖说”被广泛接受,但西湖具体形成年代与机制仍存疑,其演变融合了自然力量与人工干预,成为解读江南地质史与人文史的关键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