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印巴局势的持续紧张,巴基斯坦可能紧急获得了一批霹雳-15并且对外频繁展示使用多联装挂架挂载霹雳-15(霹雳-15E)的“枭龙”战斗机照片,JF-17 Block III“枭龙”+霹雳-15的组合,与印度空军“阵风”+“流星”的组合成了双方在网上论战的焦点,印媒就发文比较了两型战机及其携带的导弹在双方作战体系支持下可能的作战情况及“阵风”相较于“枭龙”的优势:
2025年4月22日帕哈尔加姆恐怖袭击事件将印巴推向战争边缘。随着新德里方面采取暂停《印度河水条约》、取消巴基斯坦公民签证等强硬举措,南亚紧张局势急剧升温。
巴基斯坦反应激烈,其领导人不仅发出“全面战争”威胁,更频频展示军事实力。其中巴基斯坦空军(PAF)高调展示配备中国霹雳-15远程空对空导弹的JF-17 Block III战机,试图彰显其空中战力提升。但印度空军(IAF)装备的“阵风”战机配有尖端“流星”中远程导弹和“斯尔普”巡航导弹,在这场高风险空中对决中占据明显优势。以下解析为何印度空中力量始终领先一步,牢牢守护国家领空。
首先聚焦巴方新锐武器。中方紧急交付的霹雳-15导弹确具威慑力:公开数据显示其射程200-300公里,速度达5马赫,专为远程猎杀战斗机、轰炸机乃至预警机等高价值目标设计。配备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的JF-17 Block III搭载该导弹后,超视距作战能力显著提升。巴方刻意展示挂载PL-15的JF-17战机,意在向印度传递战备信号。但需注意两大关键缺陷:其一,巴方获得的可能是射程缩水至145公里的出口版霹雳-15E;其二,JF-17较小的机头空间限制了KLJ-7A雷达性能,探测距离仅100-120公里,这意味着若无预警机支援(战时极易遭打击),该导弹无法发挥全部威力。
转观印度空军的王牌——法制“阵风”战机。这款4.5代多用途战机配备的“流星”导弹堪称“空中死神”:射程超过150公里(部分评估达200公里),采用独特的冲压发动机技术,即便在远距离仍保持致命杀伤力。其60-80公里的不可逃逸区使JF-17等敌机一旦被锁定便难逃厄运。与采用传统火箭发动机的霹雳-15不同,“流星”导弹可调节推力,在飞行末段仍保持充沛能量,对高机动目标具有极高毁伤概率。
“阵风”配备的RBE2有源相控阵雷达与SPECTRA电子战系统协同工作,为“流星”导弹提供精确制导。但“阵风”的优势不仅限于空战——其搭载的“斯卡普”巡航导弹射程超300公里,隐身设计可规避雷达探测。这种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使印度无需越过实际控制线,就能对巴境内恐怖分子营地等战略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2019年巴拉科特行动已印证其作战效能。反观巴方JF-17虽具多用途性,却缺乏可匹敌的纵深打击武器,其对地攻击能力远逊于“阵风”。
数量对比同样关键:巴空军仅65-70架战机(20架歼-10CE+45-50架JF-17 Block III)能搭载霹雳-15E,且导弹库存恐难维持持久消耗战。印度则拥有36架可挂载多枚“流星”和“斯卡普”导弹的“阵风”,更有272架配备R-77导弹的Su-30MKI战机形成梯次火力网。
另外,印度部署的S-400防空系统(射程400公里)可在巴战机进入霹雳-15射程前实施拦截,构筑起又一重防护屏障。加之IAF在雷达技术、电子战系统和预警机支援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印度的制空权。分析人士指出,巴方在核战争威胁背景下展示霹雳-15,更多是战略姿态而非实质战力提升——即便配备霹雳-15,JF-17仍需强大雷达与娴熟飞行员配合,而这正是印度空军领先的领域。
军事专家强调,“阵风”+“流星”的组合,配合“斯卡普”的纵深打击能力,使印度在攻防两端均占据优势。若局势升级,印度精确打击与制空能力将有效遏制巴方军事冒险。这些配备先进武器的“阵风”战机,不仅是印度军力的象征,更传递出明确信号:印度已做好捍卫主权的全面准备,任何挑衅都将招致严厉回击。尽管巴方JF-17与霹雳-15加剧了地区紧张,但远不足以撼动印度的空中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