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中国拿什么挑战美国?中国人均收入只相当于美国的8%!中国经济领域专家黄亚生劝告中

中国拿什么挑战美国?中国人均收入只相当于美国的8%!中国经济领域专家黄亚生劝告中国,要对外界的“捧杀”有清醒的认识,暗示我们与美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2023年的数据摆在眼前,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是39,200元,折成美元也就5,543块,美国呢? 61,296美元,中国只占美国的9%左右,有人说是8%,差个零头不重要,重点是这差距真不小。 普通人啥概念?咱这边月薪6000元算不错了,在美国这点钱可能连房租都不够。消费能力差一大截,生活水平自然没法比。 但这只是人均的账,中国的体量不一样,14亿人攒出来的经济总量,愣是全球第二,2024年GDP预计超18万亿美元,美国26万亿左右,差距有,但没那么悬殊。 黄亚生说了,数据得看怎么解读。咱们人均低,但人口多,中产阶级也在涨,总消费力不是闹着玩的。 夜市摊贩、电商小店,哪哪都是人花钱,这活力美国也眼红。更别提中国政府还能集中力量干大事,美国那边吵着吵着预算就没了。所以,这8%的数字是个提醒,但不是定论。 再说技术,这是个硬伤。美国3纳米芯片都量产了,全球企业抢着买,中国呢?中芯国际2024年好不容易搞出7纳米,算个突破,但跟顶尖的比,还差五年。 制裁卡脖子,高端设备进不来,研发也得自己摸索。有人酸溜溜地说,中国芯片这辈子都追不上。 可事实是,7纳米已经能满足不少需求,比如手机、汽车芯片,国产替代也在加速。五年差距不假,但中国有市场、有政策,硬啃下去未必没戏。 黄亚生分析过,美国的技术优势是积累出来的,中国起步晚,但学得快。别忘了,新能源车、5G这些领域,咱们不也从跟跑到领跑了吗? 技术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国得沉住气,别被外面的“捧杀”忽悠得飘了。 说到中国牛的地方,新能源绝对算一个。2024年,中国电动车卖了1300万辆,占全球76%,比亚迪、蔚来这些牌子,连欧洲人都抢着开。 充电桩满街跑,续航700公里,价格还比特斯拉亲民。美国呢?电动车市场份额不到10%,还得靠中国电池。 太阳能板更夸张,全球80%是中国造,美国自己都得进口。这不是吹牛,数据硬邦邦在那摆着。 还有消费活力,2024年上半年网上零售额7.1万亿,涨了9.8%,农村大姐开直播卖土特产,半年赚50万,这在美国想都不敢想。 数字人民币一扫就付,夜市摊贩都用上了,交易快得飞起。黄亚生讲过,这基层的经济动能,是中国挑战美国的一张王牌,外界再怎么“捧杀”,也抹不掉这实力。 中国要想真跟美国掰腕子,教育和科技得加把劲。2024年,广东多了10万技术工人,职业学校教智能制造,普通工人摇身一变成工程师,年薪15万。 农村学校5G覆盖90%,山里娃也能上网课,北京的老师教编程,孩子敲代码不比城里差。大学里,量子计算搞出国际专利,登上《自然》期刊,这都是未来的底气。 黄亚生老强调,教育是长期投资,中国这几年下血本,效果慢慢出来了。技术自给还得时间,但方向对了,芯片、新能源这些短板都能补上。 他还警告,金融开放别急,日本80年代的教训就在眼前,2025年新规加强资金监管,就是稳字当头。 他老说,外界“捧杀”中国,不是真心夸,是想让咱们得意忘形,忘了差距。新能源、消费牛逼是事实,但技术、收入这些短板也得正视。 中国得稳扎稳打,别急着跟美国硬碰硬。他的新书还在写,研究中国古代发明咋跟现代科技接轨,估计又会给政策提不少醒。 总结下来,中国跟美国比,收入差一大截,技术也有代差,但新能源、消费活力这些领域,已经让美国坐不住了。 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再加上14亿人的韧性,中国不是没机会。黄亚生说得好,未来不是注定的,得看今天的路咋走。 2025年,中国经济预计还会有4%的零售增长,新能源车、光伏这些产业继续领跑,芯片也在咬牙追赶。这场较量,不是一两年能见分晓的。 美国有它的优势,技术牛、软实力强,但中国有市场、有执行力,关键是能熬。 外界的“捧杀”听着爽,但得听黄亚生的,保持清醒。挑战美国,不是喊口号,而是脚踏实地把短板补上,把优势放大。

评论列表

蜗牛也是牛
蜗牛也是牛 2
2025-05-01 02:10
博主跪安吧!人要有亮剑精神,否则就是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