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解放战争中,我军曾有过一次惨败,一个加强营覆没,惊动军委,对涉事旅长政委处分,营

解放战争中,我军曾有过一次惨败,一个加强营覆没,惊动军委,对涉事旅长政委处分,营级干部甚至被枪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个冰冷的1948年1月夜晚,晋冀鲁豫野战军二十旅的撤退队伍中弥漫着紧张气氛。战场上炮火连天,处处混乱。二十旅旅长吴忠刚下令五十八团和五十九团撤离战场,向西转移。为保证主力安全撤退,两个团的三营被抽调出来,轮番垫后掩护。 谁也没想到,一场意外的灾难正悄然降临。 五十八团三营在掩护过程中遭敌军包围。团长郄晋武得知情况后,当机立断,集中火力奇袭,准备救出被围战友。正当援救有望时,三营营长李应正却在突围后,悄悄带领部队脱离战场,更要命的是,他没有向上级报告这一行动。 就是这个看似微小的失误,却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引发了一连串的灾难。 当晚,五十九团一营正在有序撤退。营长郅福田和战士们刚经历了与国军精锐的激战,个个疲惫不堪。由于李应正擅自撤离,没人发现一股敌军已经突破防线,悄悄接近了我军撤退路线。 在一个岔路口,一营遭遇了整编十一师的敌军。由于夜色昏暗,加上双方穿着相似(我军很多装备都是从国军缴获的),两支队伍竟在黑暗中并行了一段路。随着第二支敌军队伍的出现,堵住了一营前进的方向,双方终于察觉情况不对,激烈的交火立即爆发。 已经筋疲力尽的一营战士们寡不敌众,队伍被切成几段。郅福田一马当先,带头冲锋,奋勇杀敌,最终不幸被俘,后被押往漯河,英勇就义。一场血战后,这个加强营近乎全军覆没,损失超过400人,这在解放战争中都是罕见的惨败。 消息传到一纵司令员杨勇那里,他脸色铁青地赶到二十旅驻地,对吴忠怒斥道:"你这个旅长是怎么当的?一下子就被人搞掉了400多人,你当的也太不称职了!" 更严重的是,这次战败惊动了刘伯承、邓小平,甚至惊动了中央军委。军委发出的通报使用了"极端可耻"这样前所未有的严厉措辞,震动全军。 事后召开的处分会议上,旅长吴忠、副旅长李觉、政委刘振国均受到通报批评和严重警告处分。而临阵脱逃的三营营长李应正则被直接枪决。 当吴忠看到原本400多人的一营,只剩下80多个满身血迹、灰头土脸的战士时,他泣不成声,表示:"无论组织上怎么处分我,我都没意见,撤职、杀头我也认了。"这场战败,成为了他军事生涯中最惨痛的教训。 1947年6月,解放战争已如火如荼。刘伯承、邓小平奉命率领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挺进大别山,这一战略性举动让蒋介石深感忧虑,立即在河南漯河地区集结大军,准备阻挡我军前进步伐。 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一纵司令员杨勇做出一个战略性决定:派出精锐二十旅伪装成我军主力,诱导敌人西进,为主力部队建立根据地赢得时间。杨勇特意叮嘱二十旅旅长吴忠:"敌我力量悬殊,你们要灵活应对,和敌人兜圈子。要牢牢牵制住敌人的脚步,让敌军深陷沼泽,寸步难行,保证纵队主力的安全休整。" 杨勇还特别强调:"你们的主要任务是伪装成主力将敌人引开,而不是消灭敌人,千万要避免和敌人硬碰硬。" 然而这支刚刚攻占重要铁路枢纽、缴获大批物资的部队,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对面是国民党悍将胡琏率领的、装备美式武器的"王牌"整编师,双方都是硬茬子,一场强强对决在所难免。 1948年1月,当二十旅进入包信集地区后,首长们对下一步行动发生了分歧。吴忠认为:"我军前不久才打了胜仗,目前士气高涨;且敌军的主力还有一段时间才能赶到包信集,我们可趁此清除当地土顽武装再行转移。" 副旅长李觉和政委刘振国却持反对意见:"敌军来势汹汹,如果我军留在原地,就很有可能会被敌人逮住机会,遭受不该有的损失。胡琏是个悍将,对我军战术研究透彻,极擅捕捉战机。" 争论许久未果,最终吴忠一意孤行,决定先找机会打击当地武装再撤离。就是这个决策,埋下了日后惨败的种子。 二十旅几次出击寻找土顽武装都扑空,反而将自己行踪暴露。胡琏立即指挥整编十一师和整编十师南下,向包信集推进。吴忠察觉危险后匆忙在原地修建工事,打算等到夜间借着夜色优势撤离。 当晚撤退时,情况急转直下。李应正临阵脱逃的行为导致防线出现空档,敌军趁机突破,五十九团一营成为牺牲品。从开始的决策失误到最后的临阵脱逃,一系列错误判断和行为导致了这场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