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大瓜,是谣传还是真相?!篮球场本来是球员的舞台,在CBA硬生生被裁判争了功。保加利亚籍裁判霍罗佐夫被曝出"前科"——2019年男篮世界杯执裁期间,因重大误判导致立陶宛队被淘汰,遭国际篮联禁赛处罚。如今他竟现身CBA半决赛,在辽宁与广厦的关键战中连续出现延迟哨、补哨争议,甚至被球迷质疑"反向控场"。 CBA启用外籍裁判本为平息本土裁判争议,但霍罗佐夫18%的国际赛事误判率、对比赛节奏的破坏性干预,反而引发更大质疑。更讽刺的是,这位"问题裁判"的劣迹斑斑早有记录,国际篮联官网可查的禁赛公告,中国篮协却选择视而不见。球迷痛心质问:"用别国淘汰的裁判,中国篮球的脸面何在?" 事实上,CBA裁判体系积弊已久。本土裁判常被诟病"人情哨""主场哨",外籍裁判引入又陷入"形式主义"困局——权限受限、地域限制、成本考量,导致真正国际级裁判难入场。如今争议再起,篮协沉默以对,辽宁队0-2落后的战局更添疑云。当职业联赛的公信力被裁判哨声反复撕裂,或许该反思:中国篮球需要的不仅是"洋哨",更是刮骨疗毒的勇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