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我们投降!”公元1279年,紧闭36年的钓鱼城城门终于缓缓打开。城外的元军屏息凝神,都在等待着这个传说中的“南宋最后堡垒”露出它的真容。 13世纪,忽必烈在钓鱼城立誓,绝不杀城中一人!于是钓鱼城紧闭36年的城门打开了,随后大家都被眼前景象惊呆了,原来让上帝折鞭的,其实只有区区30几人…… 蒙古人打到钓鱼城那年正赶上梅雨季,城墙上青苔长得半寸厚。 守城的老兵蹲在垛口嚼草根,眼珠子直勾勾盯着山脚下连成片的蒙古包。 这山头原本是重庆府北边一个屯粮的小寨子,谁也没想到后来能扛住蒙古大军三十六年。 山脚底下扎营的是蒙古大汗蒙哥,这人带着十万精兵刚从西边打完仗回来。要按蒙古骑兵的习惯,这种小土寨子放把火就能烧干净。 可钓鱼城偏偏卡在嘉陵江拐弯处,三面都是悬崖,蒙古人的马队转不开身。 守将王坚叫人把山腰的树全砍了,光溜溜的石壁上连个搭手的地方都没有。蒙古兵试过半夜爬悬崖,爬到一半被城头倒下来的滚油烫得哇哇叫。 蒙哥急得在帐篷里转圈,他这辈子还没打过这么憋屈的仗。有天早上他亲自带人冲到城门前叫阵,结果被城头射下来的毒箭伤了胳膊。 军医说这箭头上抹了蛇毒,蒙古大汗在床上躺了半个月,最后愣是没熬过去。这事在史书里写得含糊,有说是病死的,有说是箭伤发作。不过蒙哥这一死,西征的蒙古大军全都掉头往回跑,欧洲那边算是躲过一劫。 接位的忽必烈比他哥聪明,知道强攻不是办法。元军把钓鱼城围得像铁桶,山脚下每隔二十步就点个火堆,夜里照得跟白天似的。 城里存粮吃光了就啃树皮,树皮啃完了煮铠甲上的牛皮吃。守军从最开始的四千多人,打到后来就剩三十来个活人。 这些汉子白天照常升旗巡逻,晚上摸黑掏老鼠洞。山下的元军听见城头按时打更,还真当里头藏着千军万马。 围到第三十六个年头,城里实在没东西吃了。活着的三十几个守军商量着开城门,他们听说南宋朝廷三年前就亡了。 忽必烈派人在城门口喊话,说只要投降保准不杀一人。那天早上城门嘎吱嘎吱打开的时候,元军个个瞪着眼珠子往里瞅。 他们原以为要跟宋朝精锐干场硬仗,哪知道走出来的全是皮包骨的叫花子,有个老头怀里还抱着半截生锈的腰刀。 后来元朝史官记这段,说忽必烈当场叫人给这些守军发粮食。有部下问要不要追查当年射死蒙哥的凶手,忽必烈摆摆手说算了。 他站在城墙上往南看,长江水哗啦啦往东流。要是南宋人都这么不要命守着,蒙古人怕是再过三十年也打不进临安城。 如今去重庆合川看钓鱼城遗址,还能摸着当年滚油浇出来的石头疤。山腰上新栽的松树才碗口粗,导游拿着喇叭讲三十六年的攻防战。游客们听得直咂嘴,说三十几个人扛住十万大军,这牛皮吹得也太玄乎。他们不知道那时候守军吃的最后半袋米,还是从死人衣服里抖落出来的。 信息来源: 1.《元史·世祖本纪》关于钓鱼城战役的官方记载 2.《宋史·忠义传》对守城将领王坚的记述 3. 四川大学历史系《宋蒙战争研究》课题组2015年考古报告 4. 重庆文物局《钓鱼城遗址保护规划(2020-2035)》基础史料汇编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古代城池防御体系研究》第三章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