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也没那么可怕,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 失眠,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它并不是什么疾病,却困扰着无数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好不容易熬到天亮,第二天却无精打采,工作、生活都受到影响。 更糟糕的是,不少人因为睡不好而焦虑,越焦虑就越难入睡,陷入恶性循环。 其实,只要了解失眠背后的原因,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就能逐渐摆脱它的纠缠。 从中医角度来看,失眠又称为“不寐”,引发的原因复杂多样。 一方面,情志失调是常见因素。比如长期焦虑、抑郁、压力过大,会导致肝气郁结。肝主疏泄,肝气不畅,就像河道被堵塞,气血运行受阻,进而影响心神,使人难以入睡。 另一方面,饮食不节也会引发失眠。经常暴饮暴食,或晚餐吃得过饱、过于油腻,会损伤脾胃。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调,气血生成不足,不能滋养心神,也容易出现失眠。此外,心虚胆怯、阴虚火旺等体质因素,以及年老体弱、久病不愈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失眠的发生。 失眠的症状因人而异。有的人是入睡困难,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两个小时都无法进入梦乡;有的人睡眠浅,稍有动静就会惊醒;还有的人虽然能入睡,但多梦易醒,醒来后就难以再次入睡。长期失眠还可能伴随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慌、烦躁等症状。 中医诊断失眠,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询问身体其他不适症状,通过脉象判断身体的气血、脏腑状况,从而准确判断失眠的类型和病因。 曾经遇到一位 45 岁的患者,李女士。她来找我时,已经被失眠折磨了将近两年。她说自己每晚躺在床上,脑子就像放电影一样,各种事情在脑海中不断闪现,常常要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勉强入睡,而且睡眠很浅,早上五六点就醒了。白天她总是感觉头晕脑胀,记忆力明显下降,工作效率也越来越低,情绪也变得十分烦躁。观察发现她舌质红、苔少,脉象细数,结合她的症状,判断她是阴虚火旺型失眠。于是,我为她开具了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的中药方,并嘱咐她调整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李女士的睡眠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精神状态也逐渐恢复。 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小妙招也能帮助改善失眠。比如睡前用 40℃左右的温水泡脚 15 - 20 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喝一杯温热的牛奶,其中的色氨酸有助于调节神经,起到安神作用;此外,睡前 1 小时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减少蓝光对睡眠的干扰也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拥有35 年临床经验的中医失眠科医生,调理了众多因肝郁、心脾等问题导致失眠的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方法。【安全+有效+治本】是我一直坚持的调理原则,只开对症的药,用合适的方子为患者调理。 在多年的从医经历中,我遇到过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类型的失眠患者。经过不断总结和实践,我形成了一套针对失眠的基础调理思路。对于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或是伴随心慌焦虑、白天疲倦等症状的患者,通过在此基础方上辨证加减,已经帮助许多人改善了睡眠状况 。 如果您正被失眠困扰,确实需要一些建议和帮助,可以在下方留言:“需要”,我看到后会尽力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