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之战前夕,龙且率领20万楚军进攻韩信。战前,龙且表现出极强的自信,甚至抬棺出征,大有将韩信置于死地的决心,这种狂妄行为为其最终失败埋下伏笔。 龙且狂妄轻敌的根源,在于他对局势的判断仅停留在表面。他看到韩信兵力少(3万)、粮草匮乏,认定这是致命缺陷;同时,韩信此前缺乏大规模实战经验,也让龙且认为其不堪一击。反观自身,龙且凭借多年跟随项羽南征北战积累的丰富实战经验,手握20万精锐楚军,且粮草后勤保障充足,这些优势令他更加轻视对手。 然而,龙且忽视了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军事统帅的谋略。在战场上,表面的兵力、粮草等条件仅能起到辅助作用,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统帅的智慧与策略。韩信虽处于表面劣势,但他巧妙地将这种劣势转化为迷惑对手的手段,利用龙且的轻敌心理,以佯装败退的方式诱敌深入。 同时,韩信提前在潍水上游用沙袋堵塞河水,待龙且率军渡河追击时,下令决开沙袋,大水瞬间奔涌而下,楚军大半被淹,阵脚大乱。韩信趁机指挥汉军猛烈攻击,最终以少胜多,斩杀龙且,取得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这场战役充分证明,单纯从表面现象判断对手实力,忽视其潜在谋略与转化劣势的能力,必然会导致误判局势,最终走向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