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0年4月15日,湖南长沙市北正街寿星街的杨宅内,80岁的向振熙老人端坐在太

1950年4月15日,湖南长沙市北正街寿星街的杨宅内,80岁的向振熙老人端坐在太师椅上,膝前围绕着从北京专程赶来祝寿的外孙毛岸英(右一)、儿子杨开智(左二)、儿媳李崇德(左一)及孙女杨瑛(前)。 向振熙出身湖南衡山名门,父亲向理卿为晚清举人,自幼接受诗书教育。1900年丈夫杨昌济(杨开慧之父)留学日本后,她独自操持家务,支持丈夫“教育救国”理想。1920年,她打破“无媒不婚”旧俗,支持女儿杨开慧与毛泽东自由恋爱,不收彩礼并让出家中厢房作为新人婚房。1930年杨开慧牺牲后,她冒险将毛岸英三兄弟从长沙转移至上海,托付给地下党,自己靠典当嫁妆维持生计。 此时毛岸英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经毛泽东批准请假一周回湘。据湖南省党史办资料,他携带的祝寿礼包括:毛泽东亲手挑选的鹿茸片(托人从东北捎来)、北京同仁堂的长寿糕,以及杨开慧1929年狱中手书《偶感》复印件(毛岸英贴身保存多年)。 据李崇德1985年口述:“岸英回来那几天,每天天不亮就帮外婆梳头,陪她去菜园浇水。外婆摸着他身上的伤疤(1943年白俄罗斯战役留下的弹片伤),眼泪止不住。”毛岸英还特意到板仓杨开慧墓前祭扫,带回一抔故土交给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