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的关税之战,看似是一场经济博弈,实则是老美在经济掩护下,对着我们的体制来的。只要我们的现存体制继续存在,我们怎样做都是错的!那些想用关税上让步,取悦老美的人们醒醒吧! 这场持续七年的关税拉锯战,本质是两种发展模式的碰撞,美国前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曾公开表示,对华加税是 “为了纠正中国的非市场经济行为”,但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根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美国对华加征的 145% 关税中,有 67% 是基于所谓 “对等贸易” 的荒谬计算,完全无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国的产业优势。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的研究显示,2024 年美国消费者因关税多支出 3000 亿美元,280 万制造业岗位流失,农业州破产农场数超过 1.2 万家,这些数据证明,关税战不仅没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反而让普通民众成了最大受害者。 中国的反制措施并非简单的 “以牙还牙”,而是精准打击美国的战略弱点,比如稀土管制直接卡住了美国 F-35 战机 70% 的永磁体供应,迫使五角大楼启动 “稀土替代计划”,但实验室技术距离量产还有 5 年差距。 这些反制措施既维护了国家利益,也向世界证明:中国有能力在关键领域与霸权抗衡。 国际经验也验证了 “妥协换不来和平” 的道理,2025 年 4 月,欧盟为换取美国关税豁免,主动接收中国拒收的液化天然气和大豆,结果特朗普不仅要求欧盟削减对华商品进口,还追加了 500 亿欧元采购清单,这种 “花钱买平安” 的策略,最终只会让霸权得寸进尺。 反观中国,通过 RCEP 和 “一带一路” 构建非美贸易网络,对美出口占比从 19% 降至 15% 以下,同时与东盟贸易额增长 21%,这种 “去美国化” 的战略布局,才是打破霸权封锁的关键。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用同样的 “体制威胁论” 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结果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但中国不是日本,我们有 14 亿人口的统一市场,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更有 “双循环” 战略的底气,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切断中国发展道路,但中国经济的韧性远超预期,2024 年社会零售总额达 50 万亿元,内需对 GDP 增长贡献率达 82%。这种内生动力,才是应对外部冲击的根本保障。 当前的关税战,早已不是简单的贸易问题,而是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美国政客嘴上喊着 “公平贸易”,实则是害怕中国模式动摇其霸权根基。 在这场博弈中,任何妥协都只会助长对方的野心,中国选择强硬反制,不是出于对抗,而是为了守护国家发展的自主权。 央视新闻《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