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本偷偷造核武器,其他国家能发现吗?这么说吧,几乎不可能,搞核武,就跟做菜一样,原理早就公布了,如果不追求小型化,现有的技术能力造一个原子弹还真没多少难度,但是,原子弹的材料就很麻烦了。造核弹的核心门槛不在理论,而在原料。 核武的 “调料” 是高浓缩铀或钚 —— 这些东西在自然界要么藏得深,要么得花大功夫提纯,比如,天然铀矿里能用于裂变的铀 235 只有 0.7%,要浓缩到 90% 以上才能造核弹。 这得靠几千台离心机日夜运转,电费和设备成本高得吓人,日本虽然有核电站,但民用核燃料的铀浓缩度通常不超过 5%,要偷偷升级到武器级,得把设备藏起来,还得避开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定期检查。 更麻烦的是钚,日本从核废料中提取的钚,大部分是钚 240,这种同位素自发裂变率高,容易提前引爆,不适合做核弹,要分离出高纯度的钚 239,得建专门的后处理厂,还得处理大量放射性废物。 IAEA 对日本的钚库存盯得很紧,截至 2024 年,日本申报的分离钚有 47.8 吨,但其中 10.8 吨存于国内,这些材料都被纳入国际核查体系,每克都得登记在册。 国际监管就像一张大网,IAEA 不仅查工厂,还通过卫星遥感、环境取样等手段监测异常。 比如,伊朗曾因离心机数量超标被逮个正着,朝鲜的核设施也被卫星拍到过活动迹象,日本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每年得提交核材料报告,任何异常都会触发国际调查。 2015 年,日本就因漏报 640 公斤钚被 IAEA 点名,这相当于 80 枚核弹的材料,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质疑。 日本国内也有制约,《原子能基本法》明确禁止核武开发,社会舆论普遍反对拥核,即便技术上可行,政治成本也高得难以承受。 更关键的是,美国作为日本的盟友,绝不会容忍其拥核,驻日美军基地密布,情报监控无孔不入,真要偷偷搞核武,恐怕还没造出零件就被发现了。 所以,材料关过不去,监管网逃不掉,日本想偷偷造核弹,难比登天,核武不是玩具,靠侥幸和钻空子,终究是玩火自焚。 人民网《“拥核”不安全,取信周边国家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