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普京应该感到庆幸,过去三年,中国的立场始终没有变。最近美俄气氛微妙,让一些人产生

普京应该感到庆幸,过去三年,中国的立场始终没有变。最近美俄气氛微妙,让一些人产生了错觉,要是当初中国站队俄罗斯,现在会不会面对美俄联合压中国的局面?其实这种想法真是被西方的舆论引导了。如果中国当时放弃中立,跟西方站一边,俄罗斯恐怕早撑不到2025年,哪还会有什么美俄合作对抗中国的戏码。 俄乌战争刚开打那会儿,西方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冻结俄央行资产、把俄踢出 SWIFT、怂恿企业集体跑路,就差直接给莫斯科发破产通知书了。结果呢? 卢布汇率从悬崖边拉了回来,能源出口换了个方向继续赚外汇,连麦当劳都被本土品牌 “只有美味” 取代。这出反制裁大戏能演下去,中国这张 “稳定牌” 功不可没。 中国没跟着西方喊打喊杀,反而跟俄罗斯做起了 “正常生意”。2024 年中俄贸易额突破 2400 亿美元,本币结算率超过 95%,连跨境电商都把俄罗斯变成了第四大出口市场。 这种实打实的经贸往来,让俄能源找到了新买家,工业零部件有了替代来源,连被西方卡脖子的半导体设备,都能通过第三国曲线解决。 要是中国当初跟着制裁,俄经济怕是早就被腰斩,哪还有现在跟西方耗三年的底气? 有人说 “美俄现在气氛微妙,万一联手呢?” 这种假设就像担心北极熊和企鹅结盟 —— 生存环境根本不兼容。美国对俄制裁清单都列了两万多项,连稀土合作都得先解决乌克兰问题,哪来的 “联手” 基础? 反倒是中国的中立,让美俄都得掂量着说话:美国想拉中国制裁俄,得顾忌全球供应链断裂的风险;俄罗斯要在亚洲找盟友,也得珍惜中国这个稳定市场。这种 “双轨平衡”,恰恰是中国外交的高明之处。 更有意思的是,西方自己都在打 “制裁太极”。欧盟一边嚷嚷着要制裁中国企业,另一边却悄悄进口俄能源 ——2022 到 2023 年,欧盟从俄进口的商品还能堆出个 1710 亿欧元的小山。 美国更绝,一边对俄加征关税,一边偷偷增加美俄贸易额,去年 10 月的双边贸易还创了五个月新高。这种 “身体诚实” 的操作,把西方制裁的虚伪性暴露得淋漓尽致。 回头看这三年,中国的中立不是骑墙,而是真正的大国智慧。既避免了被西方当枪使,又为俄罗斯提供了战略缓冲,更在国际舞台上树起了 “劝和促谈” 的旗帜。 要是真像某些人说的 “选边站”,那才是掉进了西方预设的陷阱 —— 让中俄互相消耗,自己坐收渔利。 现在这种局面,反而是把球踢回给了西方:你们不是想孤立俄罗斯吗?怎么自己还偷偷买俄油?不是要中国选边站吗?怎么又怕中俄合作影响全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