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说:“都是黄泉预约客,何必执念每一天,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各因,各有各缘。一晃又一年,有人再见,有人再也不见。 李叔同1880年出生在天津,家里是做盐生意的,挺有钱。他爹李世珍是个进士,学问不小,可惜在他四岁那年就去世了,留下他和妈妈相依为命。小时候,他家书房里总是飘着墨香,他喜欢临摹字帖,写得一手好字。五岁开始读四书五经,尤其爱诗词,写起来清新脱俗。七岁那年,他跟着个叫王小莲的人接触了佛经,算是和佛教结了缘。十三岁,他开始刻印章,手艺细腻;十五岁,诗写得更有味道。1898年,他跑到上海,考进南洋公学,就是现在的上海交大,在那儿加入书画协会,书法和画画水平突飞猛进,还认识了一堆文人朋友。 1905年,李叔同去了日本,进了东京美术学校和音乐学校,学西洋画和音乐。他在日本到处逛画廊听音乐会,眼界大开。1906年,他和朋友搞了个“春柳社”,第二年演了《茶花女》,他演女主角,特别投入,开了中国话剧的先河,还把票钱捐去赈灾,名声传得挺远。回国后,他开始教书,1912年起在浙江和南京的师范学校教音乐和美术。他把油画和钢琴带进课堂,学生们都爱听他讲。他写的《送别》,旋律简单却传唱到现在,成了经典。他还办报纸副刊,弄了个广告画栏目,图文并茂,很接地气。 1918年,李叔同突然出家了。其实早在1916年,他就在杭州虎跑寺断食21天,整天打坐,觉得自己看透了点啥。1918年夏天,他在虎跑寺正式剃度,法号弘一,从此告别红尘。他的日本妻子跑来劝他,他却铁了心,只托朋友送她回国。他在一封信里说,人生就像一场戏,只有佛法能让他心静。他的出家不是冲动,而是想了好多年的事儿。 出家后,弘一法师一头扎进南山律学,写了本《四分律戒相表记》,几十万字,花了好几年,成了律宗的宝贝。他跑遍福建、浙江,讲经说法,大家都挺尊敬他。他守戒律特别严,生活简单到不行,就几件衣服一口锅,吃得也清淡,每天早起打坐。他还推广菩提戒,自己带头受戒,写了《梵网经菩萨戒浅释》,帮信徒修行。他的书法瘦瘦的很有力,常抄《阿弥陀经》,字里透着禅味,连鲁迅、郭沫若都想要他的字。 晚年,他住在泉州一个小庙里,屋子就一张床一个桌子,啥多余的都没有。早上他扫地,晚上看看山,日子过得安静。有次他散步,看到路边野花开了,笑着对徒弟说:“花开花落都是自然,人也一样,别太执着。”他一直抄经,字写得端正,常送给别人。他1942年在泉州圆寂,62岁,走前留了“悲欣交集”四个字。火化后,得了1800多粒舍利子,供在泉州和杭州。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