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4000亿美的大象转身,方洪波凶狠裁员,连接班人也已“备好”

白电巨头美的集团,似乎总能跟裁员扯上边儿。

据不少接近美的家电人士反馈,裁员确实一直在进行,且力度不小。

上述信息,也与方洪波此前释放的信号相互印证。在2025年初美的经营管理年会上,董事长方洪波明确提出了简化业务模式、出清冗余、品类简化的要求。

同样在2024年业绩报告开篇中,美的更是直言要坚定“以简化促增长,以自我颠覆直面挑战”。“我们要敢于做减法......对业务结构、产品类别、工作模式、组织架构等进行简化,去掉不必要、不产生价值的经营活动,将资源投入到更重要的地方......”

对一个长期站在行业之巅的民营企业而言,美的这份公然求简、坦然裁员、极致做减法的经营理念,不可谓不坦然、不可谓不凶狠。

刚刚过去的2024年,美的集团在职员工19.84万人,略低于2023年。

但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末美的海外员工“超3.5万人”,2023年末这一数字为“超3万人”。海外人员激增背后,意味着美的2024年国内员工数大致减少了5000人的量级。

如果把新入职员工考量在内,这个数字只会更大。

而据微信公众号“HR实名俱乐部”报道数据,2024年美的集团国内员工流失率高达36.41%.......

01美的历史长河,几度转型裁员

裁员至于美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甚至,在美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裁员也是周期性破局的最强利剑之一。

2012年,方洪波甫上任美的集团董事长,便开启了裁员狂潮。通过短短一两年,美的从最高19.6万人减少至12.7万人,裁员绝对量接近7万人。

如果算上新入职者,这个数字远远不止于此。但方洪波不为所动,态度决绝,用他的话说“胳膊不砍命就没了”。

“不裁员、命有没有”我们不好推断,但瘦身后美的确实变得更具战斗力。2014年,大裁员后的美的盈利相当于过去的三年之和。

如同历史总是“螺旋式前进”一般,美的也经历着“裁员-扩张-人员再瘦身-业务再扩张”如此循环的进化逻辑。

2015年,方洪波给美的定下两年后销售额2000亿,员工总数控制在10万人以内的目标。

2017年,美的营收一举突破2000亿。天眼查显示,这一年美的接连并购东芝(家电)、德国库卡等业务,员工总数冲向14万人。到了2021年,美的员工总数更是突破了16万人。

加之彼时,疫情波及全球供应链、海外原材料成本激增,美的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但受难的不只美的一家,全行业皆是如此。甚至,它们的情况要比美的更糟。

以营收来看,2021年美的营收同比增长20%首破3000亿大关。与此同好似,海尔堪堪破2000亿,格力还在冲击2000亿的路上。

2022年,映在美的市值下滑至3000亿背景板上,海尔、格力迅速跌至2000亿以下,甚至掉头冲向1000亿大关。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方洪波喊出了美的的“三年至难时刻”。

2022年5月,在美的管理层交流会中,方洪波在讲解公司2022年战略规划时悲观地喊出:“未来三年美的将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寒冬。”

“美的历史上经历过不同的周期.......未来3年是我职业生涯最寒冷的三年......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无论什么样的刺激政策都不能改变。”这是方洪波在上述管理层交流会上答记者问时的原话。

而美的应对危机的有效手段之一,还是裁撤冗员。这便有了轰动一时“脉脉裁员风波”,一众老员工哭诉被裁的戏码。

此后,方洪波虽一直致力于控制员工规模,但随着业务条线以及海外业务版图扩张,美的依旧在不断膨胀。

至2023年末,美的总人数达到了19.8万人之巨。这对于以人效著称,自我要求极高的方洪波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2024年,美的集团在整体员工保持几乎不变的情况,将主要裁掉目标对准了国内老牌家电业务。

从“HR实名俱乐部”给出2024年美的集团国内员工36.41%的流失率,可见一斑。

但这似乎还不够。进入2025年,美的通过战略等多方面释放出了强烈的“精简”之意。

援引不少媒体报道,“美的今年目标是裁30000人,第一波裁员已经结束,6月份还有第二波,每个部门会有不同的指标。”

与2022年美的大裁员背景(2021年美的首次突破3000亿大关)颇为相似的是,刚刚过去的2024年美的也首次突破4000亿大关。

于是,市场开始充斥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方洪波居安思危、人间清醒,另一种则是盛世危言、凶狠裁员。

02高举出海大旗,新能源创造新增量

从员工数量来看,美的确有瘦身必要;从业绩来看,美的行业老大地位依然稳固。

故上述评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需要强调的是,美的裁员多伴随业务变动,属于某种结构性裁员。在人事变化背后,藏着美的“腾笼换鸟”的战略与业务迭代逻辑。

在这里,有必要简单探讨时下美的的业务结构。

在2024年财报中,美的首次将暖通空调与消费电器合并为智能家居业务大类,并将新能源与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以及机器人与自动化合并为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门类(以下简称新板块)。

刚刚过去的一年,美的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营收突破1000亿大关,营收占比25.67%。老牌智能家居业务营收约2700亿元,占比66.20%。

不可否认,非家电类业务已占到了美的全部营收的近3成。美的也从我们认知中的家电企业升级为到以家电为基本盘,新能源制造、智能建筑、机器人自动化全面开花的全产业布局。

但细看下来,2024年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们类营收占比并没有提升,反而呈现略微下降的态势。毕竟2023年,这一门类营收占比为26.28%。

通过以下三张表,我们能更清晰的看出美的近三年业务迭代的某些端倪。

2021至2023年,美的各业务营收增长最快的是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增速分别为9.7%与24.5%。但整体体量较小,2023年的373亿营收,只占美的全部营收的10%。

至2024年,美的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新业务增速为6.87%,较老牌智能家居业务低了2.5个百分点。

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分部中,最大的亮点是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板块,2024年增速高达20.6%。但短板也很明显,此前被寄予厚望的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营收同比下滑了7.6个百分点,这也是美的所有业务板块中唯一下滑的。

换一个纬度,根据2024年业绩报表,2023年美的智能家居业务整体营收2463亿元,这个数据远低于2023年财报中暖通空调与消费电器营收之和(2957亿元)。

这也意味着,在2024年财报中,美的是有意将“暖通空调与消费电器”中部分业务拆分进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以此做大该业务板块。

所以更接近现实的描述是,美的新业务并未如预期中的那般迅速成长,1000亿新业务大盘都很大一部分是老业务中拆分拼凑而来。

同理,美的老牌智能家居业务更没有外行所见的那样式微、不堪,2024年9.4%的营收增速便是最好的明证。

如此,我们也找到了美的新老板块的增量

简言之,海外家电与新能源业务支撑了美的的业绩增长。

从财报来看,2021至2024年,美的海外营收从1367亿元增至1690亿元,三年净增333亿元。其增量核心来源于,海外自有品牌(OBM)家电板块。

2024年美的海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2%,海外营收占比41.52%。以东芝、Comfee、美的品牌组成的海外自有品牌(OBM)业务收入达到智能家居业务海外收入的43%。

国内部分,美的营收从2021年203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81亿元,净增346亿元。这些增量,更多要归功于以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以及楼宇科技为主的新业务板块的扩张。

新业务中当然也有不能打的。以库卡为代表的机器人业务自收购之日起便饱受争议,是整个美的为数不多的拉胯业务。

2016年,在方洪波主导下,美的以292亿天价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

彼时,方洪波看中的不只是机器人制造本身,更深层次的筹谋是将库卡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反向注入美的各大工厂车间。

但几年下来,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库卡机器人迟迟打不开局面。2024年,库卡机器人业务营收下滑自不必提,其战略地位也直线下滑。从与暖通空调、家用电器并列的三大业务,下滑至新业务中最弱一环。

这便是美的近年的业务迭代变化。伴随每一次业务进化,都有一场人员的优化与迭代。

03美的腾笼换鸟,转型即转人

行文至此,我们能比较透彻的理解美的的裁员逻辑:一场伴随业务迭代进化的结构性裁员。

用方洪波的话说,“转型便是转人”。“团队结构不转,思维不转,知识结构不转,能力不转,那就是空谈。”

一方面,随着集团尤其国内传统白电业务收缩,相应人员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伴随海外家电扩张与新业务,美的海外人员逆势增加。

实际上,早在2022年,美的进入所谓至难时刻之时,方洪波便想好了对策。

美的的应对策略,笔者大致可归纳为一提、一扩、一缩。一提是指冲击高端化,以“推高卖精”的高附加值模式纵向提升企业利润率。

比如,2024年COLMO+东芝双高端品牌零售额同比增长超45%,OBM(自主品牌)业务占智能家居海外收入比例达43%。这意味着,美的正在从规模至上演化为品质为王的高端创牌逻辑。

一扩是跨行业横向扩张,开辟新战场、创造规模增量。

比如新业务中最亮眼的新能源业务,美的的大型储能系统交付量翻倍,且在光伏逆变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实现了批量供货。此外,在楼宇科技领域,美的在欧洲低碳改造需求中屡获大单.......

一缩,则是本文多次提及的精简业务业务产品线、裁撤冗员。在此不做赘述。

如今,美的刚刚过完了方洪波口中所谓的“最难三年”。从结果来看,美的营收与利润双双创出新高。美的掌舵人方洪波的工作,不可谓不出色。

但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美的业务扩张,人员也在不断臃肿。

三年下来,美的员工人效并没有明显提升。从营收来看,2022年美的人均创收208万元,2024年人均创收206万元,略有下滑。归母净利润上,2024年美的人均净赚19万元,则较2022年17万元高了一些。

考虑到方洪波先做减法后做加法的策略,以及同行海尔11万员工,格力7万员工,方洪波身上单子确实不轻。

这也是缘何,进入2025年,方洪波迫不及待的再一次举起了裁员大刀。

当然,方洪波的屠刀同样也对准了自己。面对媒体,这位中国出色职业经理人不止一次言道,“方洪波只是美的历史上的一个过客。”

在2025年5月8日的分析师会议上,方洪波被问到企业接班问题时表示:“人年纪大了认知会退化,慢慢就会让人讨厌,可那时候自己不知道被讨厌,甚至还以为大家很喜欢。我一定不会让自己拖到那天,已经有六七个可随时接班的人了.......”

连自己都可能被“拿下”,方洪波执掌的美的转型/转人之态度尤为坚决。

我们可以通过方洪波在内部讲话时最多的三个词来体会这种决绝:伤筋动骨、脱胎换骨、壮士断臂。“我会问所有的管理人员,到底伤的哪根经、断的哪根骨。”

当然,一切裁员背后的深层次商业逻辑,还是业务简化、产业转型。

毕竟,转型即转人两者本就是一体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