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日军抓来34个女子,让一个77岁的病老汉看守,老汉点头答应,突然,趁日军看守打盹,老汉一把抢过刺刀,从日军下巴捅进他的嘴里…… 孤寂的火光在黑夜中摇曳,照亮着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遥远的群山之间,时而传来野兽的啸叫声,仿佛在为这片土地的苦难哀悼。
这是1944年抗战最后阶段,即便大势已去,日军仍在做着疯狂的垂死挣扎,横行霸道地刮荡一个个和平的村庄。
这个名不经传的小村,平日里是世外桃源般的宁静所在,村民们终年勤劳,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然而,命运却突然将他们卷入了那场惨烈的战火旋涡,村里的男丁早有所耳闻,做好了准备,果不其然,侵略者很快就踏遍了整个村落。
“快走!”男人们冲着妻儿大喊,示意她们躲入深山的密林里。转眼之间,整个村子就剩下几户老弱在家中等候安排,老村长拄着拐杖在村口等候,一派坦然。
就在这时,一支日军开足马力杀至村口,尘土飞扬,他们残暴好斗,有恃无恐,进村后顷刻间就掏空了每一户人家,村民们唯有乖乖就范。
没过多久,整座村庄就被洗劫一空,准备离开时,一名日军突然喊住了大队人马——居然还抓了34名村妇,无法带在身边!
饿狼见肉的日本兵们简直被这个机会逗得垂涎欲滴,可惜他们正在赶时间,根本没工夫在这荒村享乐,于是就让一名年迈的老汉暂且看守人质,等回程时再决断。
这名老汉便是当年七旬高龄的李定六,第一眼看上去,他满头白发、面色枯槁、步履蹒跚,活脱脱一副随时都可能断气的模样,可实际上,这具佝偻的躯壳下,蕴藏着惊人的武艺和顽强意志。
年轻时,李定六可是当地响当当的人物,他自幼习武,曾多次率众除恶放虎,在群众中无人不晓。人们更为赞颂的是,李定六一家简直就是民族英雄的化身。
他的长子李继昌便是著名的红军营长,在保卫祖国的战火硝烟中立下赫赫战功。
可惜在激烈的昆仑关一役中,李继昌临终前先后被敌人的数十颗子弹射穿身躯,才被战友从包围圈中救出,永远离开了人世。
面对这痛心的噩耗,李定六并未垂头丧气,反而洋溢着自豪。“我儿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事!”他对乡亲们说。
消息很快传遍整个村子,李家的门口渐渐聚集起一拥而至的人群,他们纷纷前来送别这位英勇的战士儿郎,原定简朴的丧葬竟然被高度重视,一办就是七天七夜。
家中其他几个儿子纷纷离家参军,可谓是一家的好汉,就连李定六自己,在年老体衰之时也未丧失民族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当整个村落陷入水深火热之际,依旧有一股顽强的生机在他内心燃烧。
就在看守人质的那个日本士兵打起了盹、稍有懈怠时,李老人的机会终于来了,他瞬间暴起夺下了对方手中的刺刀,凭借一身遗技几个翻滚就来到了鬼子的身侧。
那兵还没反应过来,李定六就已经从他的下巴直捅入口中,紧接着又毫不留情地补了几刀,将这名鬼子杀死在院中!
随后他风风火火地拿起石块砸开了牢房大门,将被困在里面的34名妇女全部释放出来,示意她们快去山里躲避。直到确认人质们都已安全撤离,李定六才放下心来,颤颤巍巍地准备离开。
然而就在此时,另外三名日军不期而至,他们看到地上横尸,以及房门被砸开的惨状后,怒火中烧,掏出手中武器就朝李定六冲去。
虽然李老人斗志昂扬,但终究已年过古稀,体力不支,难敌手中有利器的日本兵。他最后只来得及用刺刀刺杀了两人,就在第三人的猛攻下节节败退,被击倒在血泊之中。
那名狞笑着的日军见状,竟丝毫不给李定六一线生机,一次次狠狠用石块砸向这个倔强老者的头部。直到他的身体彻底不再动弹为止,这名鬼子也才放下了手中的凶器,扬长而去。
就这样,倒在血泊中的李定六仍有微弱的气息,很快村里就有人发现了他,赶紧将这位老英雄送往救治,却终究因伤太重没能抢救回来,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老英雄的陨落让全村哀戚,他们为这位生前视民如子,始终肝胆相照的恩人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李定六一生光荣,最后也死于光荣,他那壮烈的举止和不屈的民族气概震撼了世人,将永远被载入史册。
家国情怀和英雄气节,将永远激励后人秉持正义、坚韧不拔。每当黑夜来临,当年那熊熊燃烧的烽火就会重现在脑海,每当群山回响,那遥远的哀鸣也将久久徘徊在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