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中旬,就在四野大军结束休整开始南下时,领导班子却突然发生重大变化:参谋长刘亚楼被征调去组建14兵团;政委罗荣桓因病卧床不起,被迫留在天津疗养,但在林彪的请求下仍挂职四野政委,直到调任总政治部主任。 1949年初,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接连大胜,国民党主力被打得七零八落,解放战争大局已定。中共中央掐指一算,全国解放就在眼前。四野作为主力部队,刚打完天津,部队在北平休整了几个月,养精蓄锐,准备南下收拾中南地区的残敌。那会儿,四野的战斗力那是杠杠的,几十万大军枕戈待旦。可就在这关键时刻,领导层却出了状况,参谋长和政委双双“掉链子”,这事儿可不简单。 刘亚楼,福建武平人,1910年生的,家里穷得叮当响。1929年参加红军,又入了党,长征路上当过先锋,突破封锁线,强渡乌江,拿下遵义,军事能力没得说。抗战时,他在抗大当过训练部长,培养了不少干部。1939年跑去苏联学军事,参加了卫国战争,学了一身现代战争的本事。解放战争里,他跟着林彪在东北打得风生水起,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哪场不得他出谋划策?天津战役,他带着34万大军,29小时干掉13万守敌,牛得不行。1949年4月,他被调去组建第14兵团,这可是个大任务。 罗荣桓,湖南衡山人,1902年出生,1927年入党,参加过秋收起义,上过井冈山,算是老革命了。长征时,他在红一军团干政治工作,稳军心,破封锁。抗战中,他带115师到山东,开辟了好几个根据地,到1945年手下正规军27万,实力强悍。解放战争,他跟林彪搭档,先在东北当副政委,后来升四野政委,辽沈、平津战役都有他促成北平和平解放的功劳。可惜,1949年4月,他因为多年劳累,身体扛不住了,高血压、心脏病一块儿找上门,只能留在天津。 1949年4月中旬,四野休整完毕,准备南下。中央眼看全国解放在即,给四野的任务是扫平中南。可就在这时候,领导层变动来了。刘亚楼接到中央命令,赶紧收拾行李去天津组建第14兵团。同一时间,罗荣桓在天津检查工作时病倒了,医生说是高血压和心脏病加重,得马上休息。林彪一看这情况,急了,跑去跟中央说,能不能让罗荣桓继续挂着四野政委的名头,稳住军心。中央一合计,同意了。 5月1日,四野下了战字第34号命令,正式成立第14兵团,刘亚楼当司令员,莫文骅当政委,黄永胜、刘震当副司令员。兵团以热河整训司令部为基础,但人手和装备都不够。刘亚楼带着莫文骅连夜开会,整合资源,搭起指挥架子。4月下旬,41军和39军从北平、大兴出发南下,42军奉命打安阳。5月6日凌晨,126师炸开安阳城墙,突击队杀进去,全歼守敌,新乡的敌人一看也投降了,华北彻底没国民党什么事了。 刘亚楼这边忙着建兵团,可没多久,4月下旬,他肝病犯了,只能去苏联治病。7月初,莫文骅带着41军渡过长江,进了武汉,继续追着敌人打。7月11日,刘亚楼回国后跟周恩来汇报,提议用第14兵团的机关建空军,中央一听,觉得靠谱。8月5日,四野下令把14兵团直属队调给军委,组建空军司令部。8月19日,2515人到了北平南苑。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正式挂牌,刘亚楼当了第一任司令员。他跑全国建了7所航空学校,还从苏联弄来飞机和专家,中国空军很快就有了战斗力。 罗荣桓在天津养病,病情慢慢稳住。1950年1月,他被调去当总政治部主任,弄了个政治工作条例,加强军队思想建设,保证部队听党话。他还搞了军队文化教育和纪律整顿。1955年,他被封为元帅,可惜身体一直不好,1963年12月16日在北京去世,才61岁。刘亚楼也没熬太久,1965年5月7日在上海去世,55岁。这俩人,一个建空军,一个抓政治,都是新中国的顶梁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