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35年,2名被捕地下党员临行刑前,监狱看守突然说:“我可以救你们出去,但只能

1935年,2名被捕地下党员临行刑前,监狱看守突然说:“我可以救你们出去,但只能救一个人,你俩抓紧时间商量一下,我救谁合适。”

国民党的宪兵队刚捣毁了中共地下省委机关,二十多名革命者被捕入狱。

其中两位戴着沉重镣铐的年轻人格外引人注目,留着平头的林青身材瘦削却目光如炬,戴着圆框眼镜的刘茂隆虽然脸色苍白却腰板笔直。

这两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正是当时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的核心成员。

国民党情报部门早就盯上了这两个关键人物,自从中央红军长征途经贵州,林青和刘茂隆就肩负着重建当地党组织的重要使命。

他们秘密联络失散同志,在贵阳城郊建立交通站,通过印刷传单揭露当局暴政,之所以这次省委机关突遭破坏,正是由于叛徒出卖了他们的行踪。

在阴暗潮湿的审讯室里,特务处长亲自摆下鸿门宴,红木圆桌上摆着茅台酒和山珍海味,角落里却堆着沾血的刑具。

特务们轮番上阵劝说:"二位都是聪明人,只要交代共党在贵州的联络网,马上就能在重庆谋个肥差。"见两人闭目不言,特务头子恼羞成怒掀翻桌子,皮鞭立刻雨点般落下。

连续七天的酷刑摧残让两位革命者遍体鳞伤,烧红的烙铁在皮肉上滋滋作响,竹签扎进指甲缝里再被生生拔出,盐水浇在伤口上引发阵阵抽搐。

即便如此,他们始终紧咬牙关,林青在受刑期间曾昏死九次,刘茂隆的右耳被生生扯下半边,但两人始终没有吐露半个字。

行刑前夜,牢房铁门突然轻轻开启,看守董文清借着查监名义凑近二人,压低声音说出暗语:"老家来信问收成。"

林青浑身一震,这正是地下党接头的暗号,这个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同志冒险告知:狱警中有自己人,但受条件限制只能营救一人,此刻距离天亮处决只剩四个小时。

林青摸出藏在鞋底的半截铅笔,在糊着报纸的墙面上写下"让茂隆走",刘茂隆却抢过铅笔改成"务必救林青"。

两人在黑暗中无声推让,最终林青掏出枚铜钱说:"抛三次,字面多者留下。"

结果三次都是"光绪通宝"朝上,刘茂隆还要争辩,他突然低声喝道:"你是省工委最后活着的领导,革命需要火种!"

凌晨三点,换岗的哨声响起,董文清带着准备好的囚服和工具潜入监区,按照计划将刘茂隆伪装成暴病身亡的囚犯抬出。

当天值班记录确实有"囚犯猝死"的登记,但尸体转运途中"意外丢失",等国民党发现蹊跷时,林青已经被转移到更加森严的死牢。

1935年9月11日,贵阳城南的刑场上围满荷枪实弹的军警,五花大绑的林青被押上囚车游街示众,沿途百姓看到这个浑身是伤却依然昂首挺胸的年轻人,许多人都偷偷抹眼泪。

当刽子手举起枪托要砸他膝盖时他突然挣脱束缚,拖着断腿爬上刑场高台,用尽最后力气高呼革命口号,枪声响起时,他那件浸透鲜血的白衬衫仍在秋风中猎猎作响。

侥幸脱险的刘茂隆后来辗转抵达延安,在1942年整风运动期间,他含泪向组织汇报了这段经历:"老林把生的机会硬塞给我时,我恨不能当场撞墙,可他说的对,当时全省就剩我知道所有联络站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刘茂隆重返贵州重建党组织时,发展的第一个党员正是冒死传递消息的董文清。

惊心动魄的生死抉择,在1995年贵阳党史研究室编纂的《黔中火种》中得到完整还原。

书中特别提到,林青就义前夜曾在牢房墙壁留下血书,可惜被敌人迅速覆盖。

直到1983年修缮监狱旧址时,工人才在剥落的墙皮下发现模糊字迹:"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诸位后来人,努力向前进。"

评论列表

辉煌
辉煌 2
2025-05-17 13:09
向先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