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来大陆发展芯片,他放弃了世界第一大芯片制造商的10%股份,舍弃了在台湾的公司,甚至退出台湾籍,几经艰辛终于建立起中国的芯片行业,他就是张汝京,有“芯片之父”之美誉。 (信息来源:2019-04-29 CCTV财经——“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芯”的征程) 张汝京的传奇虽始于台湾,但其根源却深植大陆,其父张锡纶曾在抗战期间担任兵工厂厂长,为国家生产了九成重机枪,虽后来移居台湾,但他始终牵挂着大陆,这份深厚的家国情怀,也在张汝京幼年时就在其心中播下了种子。 后来,张汝京赴美留学,进入芯片巨头德州仪器,凭借着一股钻研精神,他成为行家里手,亲手创建了20多家芯片厂,人送外号“芯片行业基建狂魔”,可就在他风生水起的时候,父亲专门飞到美国,就问了一句:“你什么时候回大陆建个厂?” 这番话在49岁的张汝京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旋即决定提前退休,携积蓄归国,一番实地考察后,他觉得台湾的产业条件更利于起步,于是创立了“世大”公司,起初,这家"小企业"无人看好,特别是行业巨头台积电,完全没将其放在心上,然而仅仅三年,"世大"就一跃成为台湾第三大芯片代工企业,发展速度之快,甚至让台积电都感到了压力。 台积电一看,这还得了?赶紧开出5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世大”,足足是当时市值的八倍,股东们都乐坏了,张汝京也没办法,只好同意,不过,他在谈判桌上加了个条件,台积电得在中国大陆建个芯片厂。 他心里清楚,台积电要是肯出手,大陆芯片技术能往前迈一大步,台积电答应得痛快。可谁曾想,钱到手,厂房的事儿就没影了,张汝京去问,台积电那边倒耍起赖皮:“我是说建厂,可没说啥时候建啊!” 此刻张汝京彻底领悟到,依靠他人已无希望,他下定决心,毅然离开台积电,亲自前往大陆创建企业!台积电自是不愿轻易放走此等人才,遂开出条件:张汝京须留存手中价值不菲的10%台积电股份,此乃巨额财富,但张汝京却毫不犹豫地舍弃了这一切。 抵达上海后,他白手起家,招募人才,争取投资,创建了中芯国际,这位"基建能手"再度显露才华,仅用13个月就完成了8英寸生产线建设,打破了全球记录,三年内六座工厂相继落成,截至2005年,中芯国际已跃居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2004年,其于北京建成中国首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让大陆在该领域跟上世界步伐。 可是,中芯国际发展太快,又动了别人的奶酪,台湾当局先是以些“莫须有”的罪名罚他,逼他撤资,张汝京干脆退了台湾籍,紧接着,中芯国际准备在香港上市的节骨眼上,台积电又出手了,告他盗窃商业机密。 查来查去,也就是几个跟过来的老员工用了一些台积电的非核心资料,但这足够让中芯国际吃亏。台积电还威胁这些员工,为了保全公司和员工,张汝京自己扛下了所有,同意赔偿10亿美元,再让出中芯10%的股份。 谁知台积电还不罢休,非要他离开中芯,三年内不准碰芯片,张汝京也硬气,说走就走,他觉得,种子已经种下,人才也带出来了,这不算完。 中芯国际,不过是张汝京大陆征程的第一站,2009年离开后,他没闲着,竞业协议一过,2014年,66岁的他又“杀”了出来,在上海创办新昇半导体,专攻当时大陆造不出的12英寸大硅片,这可是个“卡脖子”的活儿,硬是被他啃下来了。 从晶圆制造到硅片生产,从CIDM经营模式到汽车级芯片,张汝京的每一个脚步,都恰好踏在了中国半导体最薄弱、最迫切的环节上,他的一生仿佛就是为了"中国芯"而奔走,将父亲的愿望、个人的才能与国家的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这位古稀老人,至今还在中国芯片的第一线冲锋陷阵,他的故事,说小了是个人奋斗,说大了就是中国芯片产业摸爬滚打、艰难突围的缩影,未来的路还长,挑战也不少,中国芯片要真正挺起来,还得有多少个这样的张汝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