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侦察机逼近汕头,笃定中方不敢动手?5月20日,美军一架RC - 135U战略侦察机在KC - 135R加油机支援下,飞至距广东汕头外海约200公里处盘旋侦察。美军侦察机此次逼近汕头之举,实则是旧戏新唱,毫无新意。
这种RC - 135U侦察机专司电子信号截获之职,KC - 135R加油机尾随其后旨在延长滞空时间,典型的“探头战术”。但他们可能忘了,中国空军现在的反应速度和战术手段,早不是二十年前能比的。
就拿 2001 年南海撞机事件来说,当时美军 EP-3 侦察机直接侵入中国领空,导致飞行员王伟牺牲。那时候中国刚加入 WTO,军事现代化还在起步阶段,但即便如此,中方依然强硬要求美方道歉,并通过外交博弈迫使对方低头。
现在再看,解放军的歼 - 16 战机直接释放箔条干扰,逼得美机差点失控,这种电子对抗手段比当年硬碰硬的拦截更有技术含量。
更关键的是,中国现在的军事体系早就形成了闭环。比如这次拦截,表面上是歼 - 16 在驱离,但背后是地面雷达、卫星和电子战系统的协同。美军侦察机的一举一动,从进入识别区开始就被实时追踪。
别忘了,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已经形成了 “不沉的航母”,雷达和导弹系统覆盖整个区域,RC-135U 再怎么转悠也逃不过监控。
有人可能觉得美国敢这么挑衅,是笃定中方不敢动手。但看看去年南海的情况,美军飞机吸入中国释放的箔条后差点坠毁,这种 “非对称反制” 既避免了直接冲突,又让对方付出代价。
更不用说歼 - 11 战机常态化的 “贴身伴飞” 战术,从 2016 年南海对峙到现在,这套操作已经锤炼得炉火纯青。歼 - 11B 的飞行成本只有美军侦察机的零头,却能通过高频次拦截消耗对方资源,甚至逼得美军 P-8A 反潜机提前退役。
其实美军心里也清楚,现在的中国不是 2001 年的中国。中国国防白皮书里明明白白写着,要 “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嘴上说说,而是体现在歼 - 20 隐身战机的部署、东风系列导弹的威慑,以及电子战系统的升级上。
说白了,美国这招就是试探底线的老把戏。但他们可能没算到,中国的应对策略早就从 “被动防御” 转向 “主动塑造”。
从 2024 年美军在南海的侦察频次来看,他们越是频繁出动,越说明心里没底。而中国通过歼 - 11 的 “战术欺骗”、歼 - 16 的电子干扰,以及岛礁基地的支撑,正在把南海变成自己的 “主场”。这种变化,才是对美方最有力的回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