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9年,地下党被判死刑,临行刑前去上厕所,看守意味深长地说:“早去早回”,地

1949年,地下党被判死刑,临行刑前去上厕所,看守意味深长地说:“早去早回”,地下党心领神会,扛起一块板子,支到了厕所墙壁上…… 上海滩的暮色里总藏着说不完的故事,在那个飘着冷雨的春天,黄埔江边的芦苇荡被风吹得沙沙作响。 四十四岁的范纪曼蜷缩在提篮桥监狱的角落,耳朵贴着潮湿的砖墙,监听着走廊里皮鞋踏地的声响。 这位国民党国防部少将专员的军装早已褪去,此刻只剩下褴褛的囚服裹着遍体鳞伤的身躯。 范纪曼的人生轨迹像黄浦江的潮水般起伏跌宕,1906年春天,四川梁山县的学堂里多了个捧着《新青年》的少年。 十九岁那年背着蓝布包袱走出大巴山,考进汉阳兵工厂专门学校的他,在武汉街头第一次见到工人运动的人潮。 1926年北伐战场上,这个眉目清秀的年轻人端着步枪冲在叶挺独立团最前头,汀泗桥的弹片在他左肩留下永久的疤痕。 命运在1929年拐了个急弯,上海法租界新新里支部的联络工作刚开展五个月,叛徒的出卖就让范纪曼尝到了老虎凳的滋味。 苏州监狱三个月的拷打没能撬开他的嘴,出狱时却发现组织关系像断线的风筝般消失无踪。 这个精通俄语、英语的青年学者,转身就成了北平学生运动的风云人物。 1931年深冬,他带着五千学生冲进南京总统府,青天白日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军警的棍棒在他额角刻下第二道伤痕。 谍海沉浮二十年,范纪曼练就了变色龙般的生存本领,1938年夏天,上海白尔培路的五金店里,他亲手把发报机零件藏进掏空的墙洞。 南京中央大学的训育主任办公室里,他借着批改作业的名义整理日军布防图;霞飞路光明公寓的窗帘后,国民党少将的军服口袋里总塞着微型胶卷。 最惊险的是1947年深秋,他开着国防部配发的小轿车,载着暴露身份的地下党员张子羽,在军统特务的眼皮底下驶过外白渡桥。 1949年清明前后的上海,空气里弥漫着末日般的躁动,3月23日深夜,叛徒沈寒涛的指认让范纪曼再次入狱。 保密局的刑讯室里,烧红的烙铁在皮肉上滋滋作响,七根肋骨断裂的剧痛中,他恍惚听见辽沈战场传来的炮声,那些经由他手传递的国军调动情报,此刻正在黑土地上演变成摧枯拉朽的攻势。 4月10日的黄昏,看守端来的搪瓷碗里竟盛着红烧肉,范纪曼咀嚼着久违的油腥,目光扫过墙角发霉的稻草,三小时前,他听见走廊里狱卒嘀咕"画红叉的名字明早处理"。 深夜时分,牢房铁门突然哗啦作响,值班看守闪烁的眼神比平时多停留了两秒。 当"拉肚子"的请求被应允时,五十米外的厕所墙根下,那块两尺宽的松木板正静静躺在阴影里。 越狱那夜的细节像默片般刻在记忆里:湿滑的砖墙三次把指甲掀翻,摔在臭水沟时的闷响惊动了野狗,破晓前躲进苏州河舢板时的剧烈喘息。 五天后,穿着长衫的范纪曼混在码头苦力中间,亲眼看见青天白日旗从海关大楼坠落,这个在敌营潜伏十三年的"双面人",终于能在阳光下挺直腰板。 新中国的曙光里,范纪曼的磨难仍未结束,1955年受潘汉年案牵连入狱时,他在提篮桥监狱的院子里种下棵小槐树。 二十年后平反出狱,当年的树苗已亭亭如盖,上海戏剧学院的讲台上,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带着学生排演《雷雨》,没人知道他曾是淮海战役情报战线的"隐形将军"。 1990年冬天,八十四岁的范纪曼在瑞金医院安详离世,追悼会上,当年被他从日军宪兵队救出的地下党员送来挽联,上面写着"虎穴龙潭从容过,赤胆忠心天地鉴"。 整理遗物时,家人在他枕下发现泛黄的笔记本,首页工整抄录着1926年的入党誓词,末尾用钢笔添了行小字:"信仰比命长"。 (信息来源:《上海地下斗争史料汇编》、《隐蔽战线春秋书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