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2年5月,一封电报送到了蒋介石桌上,蒋介石看后默立良久,写道:“闻戴师长死

1942年5月,一封电报送到了蒋介石桌上,蒋介石看后默立良久,写道:“闻戴师长死讯,如晴天霹雳。”

这位戴师长,就是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出兵东南亚,随着泰国、新加坡等地的陷落,缅甸也危在旦夕。

当时,驻缅英军在日军凌厉的攻势下,不堪一击,英美随即把希望投向了中国。

如果缅甸有失,用于运输军用物资的滇缅公路也将被拦腰切断,这对于中国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因此,蒋介石决定出兵。

1941年底,中国远征军组建完成,戴安澜率领第5军200师作为先头部队,先行赴缅对敌作战。

200师进入缅甸后,随即向重镇同古长途奔袭,接过了英军防线。

1942年3月18日,日军两万大军向同古发起进攻,异常惨烈的同古保卫战由此拉开帷幕。

在长达12天的战斗中,戴安澜率部奋勇抵抗,誓死不退,最终以少胜多,歼灭日寇达5000余人,取得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杜聿明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记载了一个战斗中的故事,很有意思。

当时,日军俘虏了不少中国士兵,在下一次战斗中,把这些中国士兵推在前面,用来抵挡中国军队的枪口,日军则躲在后面打冷枪。

中国军队不忍心朝这些被俘的士兵开枪,结果被躲在后面的日军占了很大的便宜,打伤了不少人。

这时,戴安澜大喊一声:“是中国人的就趴下!”

这话一出,那些被俘的中国士兵立刻全都趴下了,中国军队立刻射击,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慌忙逃窜。

但是,局部的胜利无法挽救盟军在缅甸全面颓败的大势,再加上日军援军的到来,戴安澜的200师随即陷入重围,而友军又迟迟不到,无奈之下,戴安澜只好率部突围。

1942年5月17日,第200师在细泡至摩谷公路后撤时,突然遭到日军的伏击,全体将士们拼死抵抗,经过一夜的激战才摆脱掉了敌人,而师长戴安澜,却在战斗中不幸中弹,危在旦夕。

当时,200师行进在深山密林中,缺医少药,加上天气炎热,气候潮湿,戴安澜只经过简单处理的伤口,很快就发炎流脓,情况危急。

当部队行进到茅邦时,200师就地休整,戴安澜发出了最后一道命令后,随即壮烈殉国,年仅38岁。

戴安澜牺牲后,全师将士无不痛哭,大家轮流抬着他的遗体,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到达了云南昆明。

蒋介石下令,为戴安澜举行国葬,并亲自写了一副挽联:

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周恩来曾是戴安澜的黄埔师长,也为这位学生送上挽联:“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在得到戴安澜牺牲的消息后,也非常悲痛,提笔为他写了一首诗《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在中国远征军牺牲的将领中,戴安澜将军地位最高,贡献最大,他不光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所有盟军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