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古代山匪为啥不打劫赶考书生?难道真的是“盗亦有道”?其实背后全是现实考量! 能进京赶考的大多是举人,相当于“预备役进士”,是朝廷重点关注的人才。各地官府对考生信息一站站登记,考生若中途消失,官府立马介入,大军出动剿匪!像古代举人出发时,官府会发“奉旨会试”旗子,还通告邻近官府,每到一地都要登记。打劫举人,基本等于公然和朝廷作对,几个脑袋都不够砍!而且抢劫有功名的书生,在量刑上罪加一等,山匪可不傻,不会轻易踩雷。 书生虽被戏称“穷书生”,但身上钱财确实有限。赶考书生持有令牌凭证,能在官驿免费食宿、领取驿马骑行,即便自带盘缠也不多。反观行商、富商,身上油水多,被抢后也难以查清账目,对比之下,打劫书生简直“肉少事多”。即便有些书生家境宽裕,但要么会雇镖师,要么成群结队跟着商队,目标大又不好下手。 古代书生地位高,就算当下是穷秀才,万一哪天当官了,回头收拾山匪易如反掌。更别说那些“潜力股”举人,未来保底能在当地做官,妥妥的“朝廷预备军”。山匪劫人只为求财,何必给自己树个未来大敌?还有些山匪甚至会“废物利用”,绑架童生上山当账房,秀才则能当军师二把手,留着人比直接抢劫更划算。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书生被打劫的案例。像越剧《珍珠塔》里男主赴考遭劫;书生陈文亮、卢叔敏赶考路上遇土匪丢了性命。但这些只是少数,大部分山匪心里都有本账——打劫书生,风险与收益严重不成正比,实在是一桩不划算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