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估计得把眼珠子瞪出来 —— 中国在西藏搞了个大工程,砸了 664 亿,干了十多年,愣是在这片被他们当成 “不毛之地” 的地方,整出了一座 300 万千瓦的超级 “充电宝”,也就是两河口水电站。 西藏那地方,山高谷深,两河口水电站就卡在雅砻江中游的 “骨头缝” 里,地质条件复杂到啥程度?岩石硬得跟铁疙瘩似的,山体还动不动闹脾气滑坡。施工队光打地基就费老劲了,用大型钻机一寸寸往石头里钻,打完洞还得灌混凝土,跟给地球打 “钢筋补丁” 似的。 这里平均海拔 3000 米,含氧量只有平原的 69%,冬天能冷到零下 16 摄氏度,人在这儿干活就跟背着氧气瓶在冰箱里搬砖似的,机器也跟得了 “关节炎”,三天两头闹罢工。没办法,只能给设备裹上 “电热毯”,给工人配上防寒服和吸氧装备,就这进度还是比平原慢了一大截。 运输更是难上加难,西藏的路,好多地方连车都开不进去,为了把水泥、钢材这些大家伙运到工地,得专门修运输通道。 有些地方得开山炸石,架桥铺路,运输大型设备的时候,还得用特制的平板车,跟蜗牛似的慢慢挪,就怕一个颠簸把宝贝设备摔坏了。 不过,中国人就是有股子 “愚公” 精神,硬生生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这水电站建成后,那可真是 “充电宝” 中的战斗机,300 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一年能发多少电?打个比方,够全西藏用上大半年还有富余,剩下的电还能往东部沿海送,支援国家建设。 防洪方面,它就像给雅砻江戴了个 “紧箍咒”,下游的洪水威胁大大减少,周边的农田和居民可算是松了口气,灌溉就更不用说了,根据甘孜州政府的规划,能让好几万亩农田喝上 “稳定水”,庄稼收成好了,农民的腰包也鼓了。 最让美国人没想到的是,这水电站还成了当地的 “经济发动机”,建设期间,直接和间接创造了 60 万个就业岗位,周边老百姓有的开运输车,有的搞物流,一下子就把日子盘活了。 水电站建成后,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以前穷乡僻壤的小村子,现在都开起了民宿和餐馆,热闹得很。 这水电站还用上了 “黑科技”,全程智能监控、无人碾压、云平台管理,在高寒地区建 300 米级的大坝,中国可是头一份,不仅填补了技术空白,还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水电建设上的硬实力。 现在两河口水电站就像一颗 “高原明珠”,不仅照亮了西藏,也让全世界对中国的基建能力刮目相看。 参考信源:环球网《四川甘孜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