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边境的贝尔湖,历经多轮谈判,为何最后只获得了 6.6% 面积?
贝尔湖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那边,总面积 608.78 平方公里,中国最后只拿到 40.26 平方公里,占 6.6%,剩下的都归蒙古了。
要说清楚这事儿还得从清朝康熙年间说起,当时北面的巴尔虎部族和喀尔喀部族为了贝尔湖的水源和牧场掐架,康熙出来调和,把贝尔湖 93% 的水域划给了巴尔虎部族,喀尔喀部族拿了呼伦湖一带。
后来清朝亡了,苏联插手外蒙古独立,偷偷把原来的省级分界线变成了国界线,贝尔湖就这么成了中蒙界湖,外蒙古还把整个湖都占了。
新中国成立后,咱们肯定不能吃这个哑巴亏啊,从 1954 年开始跟蒙古谈贝尔湖的事儿,这一谈就是 8 年,到 1962 年才签了《中蒙边界条约》。
那时候中国刚经历困难时期,国际上又被苏联施压,能拿回贝尔湖 6.6% 的面积已经不容易了,而且蒙古当时背后有苏联撑腰,咱们在谈判里得权衡好多事儿,比如边境稳定、国际环境啥的,不能硬碰硬。
有人可能觉得,就拿这么点地方,是不是亏了?其实不然,贝尔湖的源头哈拉哈河在咱们这边,水是从咱们这儿流过去的,就算湖面大部分在蒙古,咱们掌握着水源,淡水和生态调控的主动权在手里,这可比光占湖面实在多了。
再说了,当时中国面临的挑战可不止贝尔湖这一处,中苏关系紧张,国内经济也得搞,边境稳定比啥都重要,要是为了贝尔湖跟蒙古闹僵,苏联再在背后使坏,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6.6% 的面积是当时多方面考虑的折中结果,既能保住咱们的核心利益,又能维持边境和平。
还有个关键因素,就是实际控制,外蒙古独立后,贝尔湖一直被他们占着,咱们要拿回来就得靠谈判,1958 年蒙古提交的地图,把不少中国地方划到他们那儿去了,咱们肯定不答应。
但现实是,人家已经占了几十年,硬抢不现实,最后双方都让了步,咱们拿回一点湖面,蒙古也在其他地方做了妥协,这才把边界定下来。
现在贝尔湖虽然大部分在蒙古,但咱们也没吃亏,湖面咱能打鱼,水源在咱这儿,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咱说了算,而且通过这事儿,中蒙关系也稳定了,边境贸易、旅游啥的都能搞起来。你说,这是不是比争那点湖面划算多了?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事儿,不能只看面积大小,得看核心利益,贝尔湖 6.6% 的面积,换来的是水源控制权、边境稳定,还有发展的机会,这买卖,咱不亏!
参考信源:环球网《草原明珠贝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