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为什么我们至今找不到夏都,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对地方。《史记》中描写的非常明确,夏都

为什么我们至今找不到夏都,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对地方。《史记》中描写的非常明确,夏都在河洛地区,而不是在中原,今天的一些人偏偏要在一个没有任何夏元素的地方造一个夏都,所得到的结果注定是错误的。 夏朝这档子事儿,说起来挺玄乎。作为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的存在本身就够让人争论的,更别提它的都城在哪儿了。《史记·夏本纪》里写得清清楚楚,大禹定都阳城,后来的启、太康、桀,迁来迁去,但都离不开河洛地区。河洛是啥地方?就是黄河和洛水交汇的那片地儿,河南洛阳一带,自古就是块风水宝地,交通方便,资源丰富,建都再合适不过。可问题是,考古学家在这儿翻了个底朝天,怎么就没挖出个夏都来呢? 先说《史记》这本书。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夏朝已经过去几千年了,他靠的是啥?古代文献加上口口相传的故事。阳城、夏邑、斟鄩,这些地名听着挺玄,但大方向没错,都在河洛附近。可现代考古咋回事儿?洛阳附近找了半天,啥也没找着。有人说,可能是黄河捣乱。黄河这家伙,从古至今没少闹腾,改道、泛滥,把沿岸冲得乱七八糟。大禹治水是厉害,可也没彻底搞定洪水。夏都遗址没准儿就被埋在哪层泥底下,或者干脆被冲跑了,找不着也正常。 再说个事儿,夏朝的都城可能不是死钉在一个地方。《史记》里讲,禹在阳城,启在夏邑,太康跑到斟鄩,桀也在斟鄩,这说明啥?夏朝的王老换地方住。可能是洪水闹的,也可能是打仗或者政治需要,总之都城老挪窝。这么一来,考古就更头大了,一个地方没找着,还得接着换地方挖,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可有些人偏不信《史记》这套说法,非要在别处找夏都。比如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挖出来不少好东西,青铜器、玉器、陶器,挺高级的,不少学者觉得这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可二里头离河洛有点远,而且文化特征跟商朝有点像,所以也有人说是早商的都城,不是夏都。郑州商城、偃师商城也有人提过,可证据太少,跟《史记》对着干,站不住脚。 为啥河洛找不着夏都?除了洪水,还有个说法是时间太久,遗址毁得差不多了。夏朝距今四千多年,木头、土坯房早烂没了,留下点石头、陶片也埋得深,能找到才怪。反过来,二里头这种遗址保存得好,东西多,自然容易让人往夏朝上靠。可要是夏都在河洛,二里头再牛也不顶用,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白搭。 考古这活儿,得讲证据。20世纪70年代,邹衡这老爷子说了句实在话:“夏文化不是没发现,关键是怎么认出来。”河南、山西、陕西挖出一堆跟夏朝年代差不多的遗址,可咋证明是夏朝的?难啊!二里头的研究倒是有些进展,宫殿、青铜器这些,跟《史记》里夏朝的描述有点像。可离“夏都”这俩字,还差口气。河洛地区也有些发现,比如洛阳盆地的龙山文化晚期遗址,年代对得上,可没个铁证说这就是夏都。 说到这儿,得提提历史文献的重要性。《史记》不是随便写的,司马迁参考了一堆老资料,虽然隔了几千年,靠谱度还是有的。不能因为考古没找着,就说《史记》不准。可也不能全信,毕竟古代地名跟现在对不上,容易误会。最好的办法,是文献加考古一块儿来,缺一不可。 可有些人偏不这么干,非要在没夏朝影儿的地方硬造个夏都。郑州、偃师这些地方,商朝的东西多,夏朝的影子压根儿没有,硬往上靠,不是自找没趣吗?《史记》都说了河洛,干嘛非跑别处折腾?方向错了,挖再多也是白忙活。这就是夏都找不着的最根本原因——压根儿没找对地方。 这些年,考古技术进步不少,多学科研究也上来了,对夏文化了解多了点。二里头的发掘越来越细,河洛地区的小遗址也慢慢冒头。可要真找到夏都,还得下大功夫。考古不是猜谜,得有实打实的证据。没挖出个标着“夏都”俩字的牌子,谁也不敢打包票。 咱得客观点儿。夏朝是真是假,争了这么多年,不是三两句话能定论的。可也不能因为找不着,就说没这回事儿。历史这东西,得慢慢挖、慢慢研究,不能急,也不能瞎猜。河洛地区这么重要,中华文明的根儿在这儿,夏都十有八九跑不了这儿。以后考古得多往这儿使劲儿,别老盯着别处瞎忙。

评论列表

还原真实的历史
还原真实的历史 10
2025-07-12 09:16
(接上楼)第二,河洛地区已发现很多三皇五帝夏商周时期遗址。史记“昔三代居于河洛之间”,意思是夏商周多建都于河洛地区。史书记载,夏朝迁都十次,商朝迁都十五次。甲骨文目前仅破解已出土文字的30%,殷墟只开发5%,二里头只开发2%。史记记载的夏都已挖掘到遗址的有阳翟(大禹时期国都,今河南省许昌瓦店遗址)、阳城(大禹、夏启时期国都,今登封的阳城遗址或登封的王城岗遗址)、斟鄩(做过太康时期(大禹的孙子)夏都以及夏桀时期夏都)。过去专家普遍认为斟鄩在巩义,巩义等地至今保留许多三皇五帝夏商周时期的民间故事,且当地民间传说中太康时期的很多地名都在当地,史记“伊洛竭而夏亡”,伊洛河也在巩义,但巩义遗址较少,而二里头所在的偃师与巩义为邻县,碳十四测年代也符合斟鄩,因而目前专家将夏都斟鄩的地点改为二里头。其它夏都还有帝丘、老丘等
还原真实的历史
还原真实的历史 8
2025-07-12 09:19
另外史记的周本纪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定都洛阳而非西岐也不是丰镐。周武王跟周公说了定都洛阳的详细原因,包括洛阳做过夏朝国都,位置上是天下之中(当时中国一词仅指洛阳地区),东西南北的地理位置优越等。周武王灭商后第二年就去世了,周成王继位遵守武王遗愿命周公营造国都洛邑(洛阳),成王五年国都洛阳修建好并迁都置九鼎分封诸侯,不但史记的周本纪,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四书五经之一)中的洛诰等对此也有记载,并且宝鸡出土的何尊铭文也记载着成王五年“宅兹中国(洛阳)”这一历史事件。关于周迁都的时间,史记周本纪除了介绍武王定都洛阳,成王命周公修建洛阳,修建好后置九鼎等事情外,周本纪篇尾司马迁这样评论:当时的人(司马迁所处的汉朝时期的人)都认为武王伐纣后即定都洛阳,但司马迁个人认为在修建完洛阳并置九鼎后,“复都丰镐(周的老家,类似清军入关前的东北老家)”,至犬戎灭周重新迁至洛阳。然而尚书、竹书纪年等史书却只记载周公营造完洛邑(洛阳)就迁都

用户17xxx84 回复 07-25 11:55
这是从哪复制粘贴的文字

一别经年
一别经年 8
2025-06-13 17:21
夏朝就是个小国,都城可能就一个镇那么大,怎么找

一别经年 回复 07-25 13:16
那俩找着是蒙的。

用户17xxx84 回复 07-25 11:54
实际确实没有石峁和陶寺大

用户54xxx87
用户54xxx87 7
2025-06-13 20:16
找个屁,夏都早让汉武帝挖昆明池给挖没了,当时挖出来,汉武吓坏了,东方塑胡编乱造一气,汉武心安理得继续挖,今太平遗址可能就是边缘部分。就这,也够大。
用户18xxx49
用户18xxx49 7
2025-06-13 16:01
某地的人真逗,一会儿说河洛正宗的中原!在这里中原就不是河洛,只要对你们有利,咋说都行!甚至祖宗都可以卖!
还原真实的历史
还原真实的历史 7
2025-07-12 09:17
如果你对三皇五帝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感兴趣,建议来洛阳一带的博物馆或遗址处参观一下,包含洛阳的几个县比如偃师和古属洛阳今属郑州的巩义、登封等县。史记“昔三代居于河洛之间”。意思是夏商周多定都洛阳一带的河洛地区。河洛地区因黄河与洛水(又名洛河,伊洛河或清河)两条华夏母亲河而得名,是三皇五帝夏商文化的起源地。河图洛书是华夏文明之源。河洛地区至今保留大量该时期民间故事与相关遗址,比如登封王城岗遗址(夏都阳城,禹、启时期夏都)、洛阳的偃师区二里头遗址(夏都斟鄩,大禹的孙子太康时期夏都及夏桀时期夏都。过去专家普遍认为斟鄩在和二里头紧挨着的临县巩义)。我是巩义人,巩义有距今5300年的双槐树遗址,是三皇五帝时期国都。偃师区商都遗址(商汤灭夏定都西毫。西毫也是五帝之一的帝喾的国都)。史记记载商汤定都西毫是为纪念其先祖帝喾。我们巩义当地民间故事中伏羲在黄河发现河图在洛水发现洛书在巩义的洛水和黄河交汇处发现太极推演八卦易经。伏羲山、伏羲八卦台都是当地景区,华夏之祖轩逸黄帝出生地新郑(轩辕之丘)也在河洛一带。小时候看的一本巩义民间故事一书有很多黄帝在洛水等地的相关故事。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就已定都洛阳
还原真实的历史
还原真实的历史 7
2025-07-12 09:16
第一,河洛地区就在中原。河洛地区以洛阳为中心,涵盖偃师县、巩义登封等县。巩义登封几十年前划给了开封郑县(今郑州)。河是黄河,洛是洛水(又名洛河,与伊河交汇后也叫伊洛河、清河),我是巩义人,伊洛河在巩义与黄河交汇,我们当地的民间故事里伏羲在黄河发现河图在洛河发现洛书,在巩义的黄河洛河交汇处发现八卦太极推演易经。河图洛书是华夏之源
用户17xxx84
用户17xxx84 3
2025-06-13 22:27
夏朝存在过,就在山西境内,建都也在山西
Dino
Dino 1
2025-06-15 16:43
二里头怎么就不在河洛了?你看看地图再编也行啊
大蛇丸
大蛇丸
2025-08-02 09:37
周朝:周人源自陕西,但史书记载陕西的秦国被中原各诸侯国称作“西戎”,西戎是西方的蛮夷的意思。史记的周本纪及尚书(四书五经之一)的洛诰等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即定都洛阳,并不是定都镐京,周武王同周公商量定都洛阳的原因包括洛阳曾是夏朝国都,洛阳位于天下之中,“四方入供道里均”(当时“中国”一词仅指洛阳一带的河洛地区,这也是至今河南省大部分区域居民口语爱说“中”字的原因)等,周武王在灭商后第二年就去世,周成王继位,周成王为遵守周武王定都洛阳的遗愿,命周公营造国都洛阳,因为是成王年间,因而也称成周。周成王五年周公将新的国都洛阳修建好并迁都洛阳置九鼎,写了尚书中的洛诰等以纪念迁都。史记周本尾司马迁评论:当时的人们(指与司马迁同时期的汉朝人)普遍认为周武王灭商后就已定都洛阳,但其个人认为是周成王五年迁都洛阳置九鼎后复都丰镐(丰与镐京为灭商前的两个周都,相当于满清入关前的东北老家),至犬戎灭周,平王年间再次迁都洛阳。尚书、竹书纪年等史书也都明确写的有周成王五年迁都洛阳之事。另外宝鸡出土的何尊铭文“五年,宅兹中国”与史记洛诰等记载的成王五年迁都洛阳对应,与史记将洛阳称为“中国”对应
大蛇丸
大蛇丸
2025-08-02 09:35
夏朝(史记记载夏朝共迁都10次),陕西地区:0遗迹,河南洛阳地区:大禹定都阳城,今登封阳城遗址登封王城岗遗址,登封古代是洛阳的县,几十年前划给郑县(几十年前改名郑州)。夏启迁都阳翟,阳翟为今河南省许昌瓦店遗址或河南省新密市新砦遗址。太康(大禹的孙子)迁都斟鄩,此外斟鄩也是夏桀(最后一任夏朝帝王)时期夏都。斟鄩现在一般被认为是洛阳偃师县二里头遗址。斟鄩过去认为在偃师县的临县巩义(与登封一样古属洛阳今属郑州),巩义当地民间故事中太康年间与夏桀年间许多大事的发生地点都在巩义。史记:“伊洛竭而夏亡”,洛水与伊河在偃师县交汇,交汇后也称伊洛河,伊洛河与黄河在巩义交汇。其它夏都,还有老丘(今开封境内)、帝丘等,山西境内也有夏都遗址,但陕西的遗址为0。史记"昔三代居河洛之间",意思是夏商周三个朝代多定都于洛阳为核心的河洛地区。某些人说甲骨文没记录夏朝并怀疑二里头。但甲骨文目前仅破解已出土文字的30%。殷墟仅发掘5%,殷墟只是迁都十几次的商朝其中一座国都。二里头遗址仅发掘2%,夏朝迁都十次,二里头只是太康与夏桀时期的夏都斟鄩。其它夏都包括阳城、阳翟、老丘等的遗址也都已被发掘
大蛇丸
大蛇丸
2025-08-02 09:37
五帝时代,陕西地区:0遗迹,河南洛阳所在的河洛地区:史记记载轩辕黄帝居轩辕之丘,水经注记载轩辕之丘位于新郑与新密交界处,新密跟我家巩义(古属洛阳)是临县。巩义前几年刚发现三皇五帝时期国都距今5300年的双槐树遗址。史记、汉书记载帝喾(五帝之一,黄帝曾孙)的国都西毫在洛阳偃师县,竹书纪年记载颛顼(五帝之一,黄帝的孙子)国都在河南省濮阳县。尧都与舜都在冀州(河北省境内),当时中原地区洪水肆虐,这可能是其不再定都中原地区的原因。个人更倾向于在夏朝之前加个虞朝,虞朝为三皇五帝们的朝代,尚书中在夏书之前就有虞书这一篇章专门介绍三皇五帝时期。史记首篇并不是夏本纪而是虞朝的五帝本纪。近代学者一方面宣传华夏五千年历史,一方面却将夏朝作第一个朝代,夏朝距今只有四千年,导致日本等国只认为华夏是四千年历史甚至抹黑夏朝不存在认为华夏历史更短。
大蛇丸
大蛇丸
2025-08-02 09:39
现在网上那些喜欢否认夏朝、黑化商朝、蛮夷化三皇五帝的人大部分并不是被外国收买的汉奸,而是陕西人或那些无华夏血统的少数民族和半路由蛮夷汉化而来的“汉族”,陕西人没有三皇五帝夏商历史,由于陕西的原著居民是犬戎西戎匈奴等游牧民族,半坡、石卵等陕西遗址只要查查历史地图就不难发现位于犬戎匈奴等游牧民族活动区域,所以陕西人喜欢把三皇五帝都蛮夷化为游牧民族,陕西无夏朝商朝遗址,所以陕西人喜欢扭曲历史说夏朝不存在或把石卵这个匈奴人活动区域的遗址吹成夏都,抹黑第一个文字朝代商朝是蛮夷国家。事实呢?查查资料,三皇五帝一共八位帝王,其中六位的故里或定都处都在河南省,陕西是0。夏商迁都十几次,大部分在洛阳一带,陕西夏商遗址是0,周武王定都洛阳在史记周本纪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陕西人硬是不承认,宝鸡那何尊铭文明显是记录周本纪与洛诰中成王五年迁都洛阳(中国)一事,陕西人非要扭曲成宝鸡为最早中国,这真的比棒子还棒子
大蛇丸
大蛇丸
2025-08-02 09:37
三皇时代,陕西省:0遗迹,虽然有半坡遗址等遗址,但这些遗址位于匈奴、犬戎、西戎等游牧民族活动区域,因而应该是游牧居民遗址。河南省:竹书纪年记载伏羲定都宛丘,宛丘古时又称陈州,位于今天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伏羲在河南省洛阳一带的黄河发现河图,在洛阳一带的洛水发现洛书,在巩义(我是巩义人,巩义与登封在古代都是洛阳的县,几十年前划给郑州)的黄河洛水交汇处发现八卦太极推演易经。河图洛书为华夏之源。巩义新密等县有遍布伏羲遗迹的伏羲山,洛阳各地民间包括巩义登封等地遍布三皇庙,至今保留很多皇五帝夏商周期的民间故事。燧人氏(三皇之一)为今河南商丘人。《帝王世纪》记载神农氏(三皇之一)也定都宛丘(陈州,今天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女娲(有版本将女娲也称为三皇之一)按我家巩义的传统民间故事,女娲是伏羲的亲妹妹与妻子,因而也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人。
大蛇丸
大蛇丸
2025-08-02 09:36
商朝(史记记载商朝在商汤前迁都八次商汤后迁都七次):陕西地区0遗迹。河南洛阳地区:史记记载商汤灭夏定都西毫,汉书记载西毫在洛阳偃师县(今偃师商都遗址,距二里头遗址6公里),史记记载商汤定都西毫的原因是为了纪念帝喾(五帝之一,黄帝曾孙),因为帝喾也定都西毫,帝喾是殷商祖先殷契、五帝中的尧等人物的父亲。其它商都还包括河南省商丘(南毫)、河南省郑州商城遗址、殷(河南省安阳)、朝歌(河南省鹤壁淇县)等。